【國境邊陲】
和台電對話 再釐清檢整問題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王顥中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的前四篇

2012/02/24 趕工的實驗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與檢整(簡述與提問)

2012/02/29 不「低階」的低階核廢料貯存場(推估與質疑)

2012/03/07 現場直擊!蘭嶼貯存場:陷入輻射危機的工人(現場影像討論)

2012/03/08 蘭嶼貯存場檢整:台電超高效率的真相(現場影像討論)

前面四篇,比較結構性地討論蘭嶼貯存場檢整過程,在壹週刊刊出了部份的照片、蘭嶼族人召開記者會之後,台電也召開記者會回應;接下來,我們就用「對話」的方式,讓貯存場的真相,可以一步一步更清晰地呈現出來。

首先,先幫台電抱怨一下,族人的「爆料」,各主流媒體都報了不少,但是台電的說明,卻報得不清不楚的;認真去問台電、報導出來的,反而都是對台電有所質疑的獨立媒體。我在這邊,就直接把台電的說明,以及台灣立報、PNN的報導都先附在下面。

2012/03/07 台灣電力公司 台電公司「蘭嶼貯存場檢整重裝作業」之說明

2012/03/07 台灣電力公司 台電公司「蘭嶼貯存場檢整重裝作業」之說明--新聞資料

2012/03/07 台灣立報 危險檢整遭爆料 台電忙澄清

2012/03/07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核廢工人爆料 台電違規作業 輻射外洩 工人健康不保

我們現在來談談台電的回應,回應這些照片的,現在有兩個人,一位是蘭嶼貯存場經理池國泰(接受電訪),另一位是台電核能後端營運處副處長李清山(在台北台電大樓召開記者會說明);台電說明檢整作業的部份,我們就不贅述了,現在來談談台電對壹週刊披露幾張照片的說明:

【第一張照片】在大門敞開的「吊離站」施工情形(左上角那個「標準作業流程」是我們加上去的)

6928507631_dc0b93529b_b.jpg

台電公司澄清,工人沒有穿防輻衣是OK的,因為這裡沒有粉塵,防輻衣(及面罩)的目的是防粉塵、不防輻射。

然後,這個區域,屬於「清潔區」,跟處理中心裡面負壓的處理廢料桶的區域不同,(因為沒有粉塵)所以也不需要密閉,大門敞開是為了通風,這一點也OK。

既然是清潔的區域,桶子也處理好了,工人在做什麼呢?在「刷油漆」(這個太明顯了),為什麼處理好的桶子還要刷油漆?是「補漆」。既然這裡是「清潔區域」,那麼在這裡補漆,是OK的嗎?李清山說,是的,是OK的。

還有,從照片看起來工人沒有帶輻射劑量器,這樣是OK的嗎?李清山說,他們應該是有帶「配章」,不過,是裝在口袋裡。

好,現在三個問題,一個是,這裡有沒有粉塵?第二個問題,是真的只是在「補漆」嗎?然後,輻射劑量器有沒有可能放在像圖中工人的口袋裡?

6928507631_dc0b93529b_b.jpg

先說最後一個問題,輻射劑量計有沒有可能放在工人口袋裡?輻射劑量器有兩個,一個叫「配章」、一個是「輔助劑量計」,平常掛在右邊的那個袋子裡,袋子很大,當然不可能放在照片中工人的口袋裡,但是台電的說法是,工人把它拿出來,放在上衣口袋裡,OK,這兩個東西都不大,BBCall(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啥了)的大小,它(們)是不是在照片中工人的口袋裡,這實在有點難說,就先當它在好了,現在先不來吵這件事(當然,不是說這不重要)。

再來,我們處理前兩個牽連在一起的問題;因為第二類廢料桶,要把舊的漆括除,然後再上底漆和面漆,如果在這裡做「括除」的動作,或者這裡的桶子沒有像台電說的已經清潔完成,那麼就會有粉塵。

在記者會上,記者拿出照片向李清山提問,李清山說,應該是補漆的時候,難免有一些漆滴在地上…這到底是「粉末」,或者「滴下來的漆」?我們把照片放大一點:

6966502161_89c4a4de1d_b.jpg

好,看不出來,怪數位相機太差,拍出來有「油畫效果」(到底像粉末,或著滴下來的新漆,大家自己判斷吧)。

不過呢?沒有關係,既然是「補漆」,那麼這些桶子,應該都已經是處理得差不多了,拿出來看看哪裡還要加強,所以「桶子是清潔的」,不會有粉塵掉下來;OK,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送到這邊,所謂「處理得差不多」的桶子,是什麼樣子的:

6966566505_9c3cae0a0b_b.jpg

下面的這張照片,是台電所說的,已經處理的差不多,正在「補漆」的桶子:

6966566503_5fab88e189_b.jpg

那麼這樣的桶子,是不是在這邊作括除的動作,或者根本不必括除,就會有舊的漆掉下來呢?

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張照片,到底是掉下來、括下來的舊漆,或者「滴」下來的新漆:

6966556569_46ea21577d_b.jpg

好,到這裡要說明一下了,上面三張照片,是在處理中心的「吊離站」拍攝的:

6966614053_8c22cdef72_o.png

處理中心處理第二類和第四類廢料桶的區域,是「負壓空間」,而吊離站不是,這裡不是「負壓空間」,也沒有「熱室」、「鉛玻璃」這些防護措施,不可以在這裡處理核廢料桶;如果在這裡處理,工人會有危險,掉下來的粉塵,也會因為風的捲動,而被帶到環境裡面去。

【第二張照片】第三類混充第二類

6928505583_f9c38600af_b.jpg

上面是一個膠帶的痕跡,拍攝這張照片的工人覺得看不下去,所以把膠帶撕下來拍照,當然,有些媒體以「用膠帶蒙混過關」這種比較聳動的方式來報導,台電也回應,從照片裡,桶身上是手寫的桶號字體,可以判斷這個桶子是還在處理中的桶子,不是處理好的桶子,處理好了就不會這樣了。

OK啊,這本來就OK,但是,我們要說的本來就不是「用膠帶蒙混過關」,而是這是企圖把破損(應該被判為第三類)的桶子,混充第二類的例子:

「像這一個,你看,上面已經鏽蝕、破一個洞了,他們拿膠帶把破洞貼上,然後在膠帶上面上漆,當成第二類桶」(「參考這篇報導」)

然後,台電很認真地把這個桶子找了出來,在處理中,它的編號是「11731083」,處理好了之後,裝在3×4櫃要運走的時候,台電發給記者的照片:

6966260945_8f2235b14a_b.jpg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3×4櫃裡,都是新(檢整過)的桶子(第三類桶不需要處理,所以看起來不會是「新」的),那個用原子筆劃的箭頭,是台電公關特別標示出來,標示就是這一桶的。也就是說,台電公司證明了這個「11731083」,的的確確如拍攝照片的人所指稱的,被判定為第二類桶。

至於它是不是穿了孔,這我們不知道,可能真的得「開棺驗屍」才會曉得。

【第三張照片】第四類混充第三類

6928506705_0a7d432fe1_b.jpg

在「蘭嶼貯存場檢整:台電超高效率的真相」一文中,我們是這樣寫的:

「圖片上方的兩個桶子,應該是屬於『第三類』」A解釋,「而下方的兩個,連桶子都不見了,當然是屬於『第四類』」,在檢整作業中,「第三類桶」裝進重裝容器後,不需要處理,直接送到「鋼構廠房」,準備回貯,而第四類桶要送到「處理中心」處理,在作業階段,也會有將破碎的第四類桶殘骸先裝到重中容器裡,在載送到處理中心的情形,「但是不會像這樣,把第三類和第四類裝在一起,因為他們要去的地方不一樣」,A說,這就是把第四類混充第三類的情形。

這些桶子,連外面的桶身都不見了,也沒有辦法像上面的那個第二類桶那樣,利用照片裡的編號去把它找出來,不過池國泰倒是直接承認了,那兩個桶子,就是判定為「第三類」,池國泰說:

法規規定,桶身是鐵的,如果是生鏽,要除鏽補漆,如果桶子壞掉,真的沒有辦法除鏽補漆我怎麼去做?我用一個新的容器把它包裝起來,12桶裝一個小貨櫃,這就是標準工作,他(受訪者/壹週刊)去隨便講說好像鐵壞掉,就要把它打碎重做,你沒有必要把它打碎重做,打碎的話一桶會變兩桶廢料,造成環境的負擔,造成管理的不便,所以它桶的鐵壞掉,它的桶還好好的,所以按法規分類就是這樣分類沒有錯。(台灣立報記者呂苡榕電訪錄音)

一個「鐵桶」,桶身整個都不見了,這個叫作「鐵」壞掉,「桶子」沒有壞掉?

池國泰所說的「法規」是什麼呢?關於低階核廢料,原能會有一個《低放射性廢料桶檢整重裝作業管理要點》,裡面規定:「廢料桶鏽蝕破損或廢料體膨脹鬆散致嚴重變形者,應破碎後重新固化裝桶」,那麼桶子不見了是怎樣?不比「鏽蝕破損」嚴重?圖中的這兩個桶子又有沒有「廢料體膨脹鬆散致嚴重變形」呢?第一,這要請原能會解釋,第二,也要請讀者重新思考「檢整」以及在檢整前,這些核廢料桶貯放狀態的品質,並重新思考台電所謂「只有2,124桶第四類桶」的真相。

在「趕工的實驗 蘭嶼核廢料貯存場與檢整」,池國泰這麼對我們說:

在2月20號達悟人「驅逐惡靈」的行動裡,拿出了一張貯存場裡,核廢料破碎、粉化的照片,看起來怵目驚心。池國泰說,照片的確就是在貯存場裡面拍的,(池國泰說)「像這種情形,就是所謂的第四類,不過這樣的桶子,只有2,124桶,佔(永樂公司處理的)總數91,824桶的比例,大概只有2%」

而在「蘭嶼貯存場檢整:台電超高效率的真相」裡,我們是這麼看的:

台電公司創造檢整效率的方式,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顧標準流程以及工人及環境的防護;台電公司最後檢整出破碎、粉化的「第四類」桶,有2,124桶,A說,「不可能!絕對不只這個數目」,在2007年,台電與永樂公司的「整體檢整重裝作業計畫」裡,就曾經概估過,「第四類」的廢料桶的數量,大約4,238桶,「在取桶的過程弄破的、 發現情況比預估嚴重的,不知道有多少,實際上第四類只有可能比4,238桶多、不可能少!」A說。

【第四張照片】佈滿輻射粉塵的第四類廢料桶處理室

6928505305_dbb6c50e58_b.jpg

還是先說明一下,這張照片是在第四類桶的處理區拍攝的,那裡是密閉的負壓區域,所以照片看起來暗暗的:

6967032755_23a659af2f_o.png

那麼,他在做什麼呢?

在台北的記者會上,李清山說:「他是在修理一個機具,作業的地點是沒有廢棄物在那裡,它是一個清潔的輸送帶的一個零件,是沒有污染的;他是在修理那個零件」。

6967110145_57af23d9b2_o.jpg6967105219_7407fa0726_o.jpg

對了一半,對的那一半是,工人手上拿著的的確不是核廢料,而不對的一半是,「那裡沒有廢棄物」和「那個零件是清潔、沒有污染的」。就像前面說的,那裡是第四類廢料桶的處理區,破碎固化的廢料都送到這裡,怎麼能說「沒有廢棄物」?工人後面就是處理區裡面的輸送帶,那麼,那個「零件」是什麼呢?其實,我們早就說過

工人手上拿的工具,是「空氣鎚」,他正在把運輸破碎核廢料的「斗昇式輸送機」抓斗上面殘餘的廢料打下來;「這個工作流程,應該要在『破碎機』裡面進行」,不 過「就像你看到的,他移到旁邊的地上工作,結果是核廢料四散一地,只要走過去,就會沾在衣服、鞋子上面」。

「空氣鎚」和「斗昇式輸送機」請見左圖(當然,那不是貯存場裡的,也不是處理核廢料的,只是去抓個圖,讓大家容易理解;還有,強烈建議李清山要常常看苦勞網);空氣鎚的作用是震動、鑽孔,而「斗昇式輸送機」的抓斗,是把破碎的廢料輸送到上面的儲存槽去進行固化作業的,運作久了,上面就會卡很多粉末狀的廢料,所以所謂的「維修」,就是把這些廢料打下來。

這樣,會不會有污染?會不會有粉塵?

基本上,我們對於台電檢整作業在「趕工」情形下的幾個質問,包括迴避對工人與輻射外洩的防護設施、在核廢料桶的分類上動手腳、檢整後再回貯狀態的「保固」,一直到檢整前,貯存場中核廢料桶的實際狀態,都在台電的這些回應裡,往前面走了一步,很遺憾地,台電公司不僅沒有澄清,反而是更證實了許多假設。

從檢整的過程,我們大致上可以看到,台電公司會把一整套的安全防護措施與防護的程序,以及不會有問題的數據、文書,在平常的時候,準備好給原能會查驗,碰到外界質疑的時候,就把這一套東西拿出來說一遍,就以拿第二類廢料桶的「除鏽→清潔→底漆→乾燥四小時→面漆→乾燥四小時」這一個程序為例,只需要把廢料桶從處理中心「快速通關」一遍,直接通過兩道氣閘門再送出來,就可以直接在「吊離站」處理。

6969156611_44a2b70563_o.png

所以我們會在「吊離站」看到那麼多隨便處理一下、沒有處理完的桶子,因為主要的工序不是在「標準」的程序裡完成,因為這裡,才是真正的「處理中心」。

蘭嶼達悟族不過兩千餘人在島上生活,一座暫時的貯存場在這裡一待30年,光是這一次檢整的過程,就有近百青壯年男性曾經在這裡工作過,看過整個過程中的種種問題,便會深深感受到這個「滅族惡靈」的威脅,也顯示出像這樣的核設施被丟在這裡的不適當,在福島核災前夕,憶及福島災前、災難中與災後東電公司與日本政府隱瞞真相、草菅人命,驅使弱勢的臨時工人犧牲性命來承擔核工業最沈重的傷害,我們更覺得,揭錄並記載我們現在所看到、所聽到的這一些,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歷史工作。

我們將繼續提問。

處理中心與照片分佈的圖解:

6969052399_7169f22d22_b.jpg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