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商圈爭議 文化界:非零和遊戲

2012/03/18

新頭殼newtalk 2012.03.18 林靖堂/台北報導

師大商圈爭議不斷擴大,著名詩人鴻鴻今(18)以師大商圈居民身分呼籲,市政府應給予半年緩衝,讓各方在充分溝通下達成共識,讓師大夜市引發的爭議,以及台灣普遍住商混和的特殊城市文化,趕上法令並維繫此一特殊的台灣巷弄文化。

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今與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文化研究學會、新新聞雜誌等文化與媒體單位,共同主辦一場名為「舊的街巷?新的城市」的座談。該座談邀請包括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OURs秘書長彭揚凱、作家郭正佩與詩人鴻鴻等人從師大商圈的問題探討台灣的都市規劃的政策問題。

彭揚凱指出,師大商圈並非個案,其背後反映的關鍵問題,是台灣對都市規劃與土地使用的制度太僵化,無法回應都市經濟與文化的變遷過程,也無法適時彰顯各地特色。他嚴肅地表示,若一旦台北市政府真的要向師大商圈大動作依法行政,將會蔓延全台北市,引發北市各處商圈業者人心惶惶,如同當年的頂樓違建案。

他表示,台灣城市的樣貌是住商混合,同時也有著所謂的巷弄文化,但居民主張的環境權與住商混合的便利、文化多元性變成零和遊戲時,市府就應該有一套溝通的機制。彭揚凱說,此時的台北市政府,卻展現出一種人格分裂,行銷師大夜市但也對師大夜市作扼殺式的破壞性取締,表現出市府的無作為。

他也認為,師大夜市的環境特殊性,也使得地租的合理分配問題成為師大夜市爭議的關鍵。夜市的商業利益、環境整潔與居民的居住品質,都左右當地的房價與店面的租金,彭揚凱認為這的確是台灣難解的問題。

詩人鴻鴻認為,師大商圈不僅是居民與店家的空間,更是全台北市民與觀光客共用的空間,是台北市一個重要的城市機能與文化展現的地方。

鴻鴻舉士林夜市與建成圓環為例,表示這就是傳統的現代化過程,被官方粗暴對待,也因此使得舊有的文化與傳統就此消亡。他指出,如同美國的眾多城鎮,這些城鎮雖然居住品質很好,但入夜後卻成為死城。他質疑,這對一個城市的發展是好的嗎?

他說,台北沒有東西可以炫燿與保存,所以才會以師大夜市作為宣傳工具,但市政府長期以來卻也不解決環境與居住品質的問題,缺乏配套才會導致今日的結果。他認為,市政府在居民抗議後用逞罰性的執法方式,省事而毫無人性,這根本不能解決問題。他指出,夜市不該只是懷舊或落後的象徵,落後可以改善,但不該用停業來粗暴處理。

黃瑞茂則指出,現在的問題在於政府不作為的結果。他表示,台北的崛起是隨著台灣的經濟起飛發展而來的,政府的規劃與資本的累積有關。而如今,大家應該要對一個城市未來的發展走向,要有共識。

他提出,師大商圈的爭議可依「台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設置辦法」解決問題,該辦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經本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之新興產業或生產型態改變之產業,申請調整其使用組別及核准條件之審議」。

黃瑞茂舉例,若台北101可以「新興產業」解決容積率近而蓋出超高大樓,這表示台北市府未嘗不可用此委員會解決師大商圈的爭議。

與會人士皆共同表達,台北市政府應該趕快成立協商平台,解決業者與居民對立與零和的局面,否則若只儘是推給兩方自行協商,政府存在的必要性何在?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