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去年底延燒至今的師大商圈存廢問題,台北市政府日前針對違法商家開罰,迫使不少商家歇業。然而,整個台北市不只師大商圈違規,永康商圈、台大公館的商家也憂心自己成為下一波整頓的對象。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點出,師大商圈事件突顯台灣沉寂以久的住商混合問題,從長遠眼光來看,他認為應該建立各區域居民、商家對話的平台,發展出在地特色,避免類似紛爭再度發生。
除了撤除或是保留師大商圈兩個選項之外,還有第三條路嗎?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文化研究學會、新新聞雜誌18日舉辦「舊的街巷‧新的城市」論壇,邀請民間團體、學者、文化人士共同討論師大商圈爭議。許多關心此議題的師大商圈的店家、學生,永康街店家也到場聆聽。
北市府一手搞出來的災難
彭揚凱指出,兩、三年前,台北市政府舉辦許多行銷活動,大力推廣師大商圈,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附近居民都缺席了,而師大商圈的商家卻加倍成長,地租跟著水漲船高,老店被迫搬遷,商家營業時間拉長、擴增使用面積,佔用騎樓,促使利益回本。然而,得利者只有一樓的地主、仲介,樓上的住戶卻苦不堪言,必須忍受吵雜聲、房價下跌的損失,終於去年底他們跳出來抗議,台北市政府才依法開罰違規商家,也讓師大商圈面臨存亡危機。
事件延燒至今,居民和商家僵持不下,彭揚凱抨擊:「這是台北市長期放縱的結果」,必須扛起責任收拾殘局,而非僅是一旁觀戰,依法開罰。
彭揚凱強調,師大商圈的違規商家絕非個案,違反《土地分區管制辦法》:不得在6米以下巷道,從事餐廳、零售、服務等商業行為的店家,分佈整個台北市,由此可見,該法條過於僵化,跟不上時代變化,亟需修正。面對住商紛爭,他認為商家和居民應以對話代替衝突,共同發展地區特色,和平共處。
詩人鴻鴻認為,台北市政府若僅是「依法行政」,無法解決任何問題,也不近人情。針對師大商圈爭議,近日各界發出不同的意見,他建議給予台北市政府、店家、居民半年緩衝期,彙整各界觀點,討論解決方案,台北市政府也能在此時審慎評估如何修改出合時又合宜的法條。
郝龍斌、龍應台缺席
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原先邀請文建會主委龍應台、台北市長郝龍斌、台北市副市長陳雄文、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到場對話,不過他們統統缺席。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非常失望,但將持續監督與溝通,為城市的多元價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