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潮風起雲湧

2012/04/15

2012-04-15 01:33 工商時報 【鍾志恆】

 ■亞洲調升最低薪資浪潮,讓過去依靠低勞動成本的廠商,能尋找低成本的生產基地愈來愈少。

 ■But with wages now rising in so many places at once, unhappy companies may have few places to escape.

 中國過去2年不斷調高最低薪資水準,加上貧富差距變大,讓許多低勞動成本的東南亞國家也吹起調薪浪潮。長期依靠亞洲低人力成本的廠商,開始轉向中美洲或中東地區等勞動成本更低的地方佈局,但在調薪浪潮下,廠商也發現能尋找的地方已經不多。

 華爾街日報報導,東南亞多個國家正逐一因應加薪浪潮。據馬來西亞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透露,內閣已通過史無前例的最低薪資規定在800到900林吉特(約7,790到8,760台幣)之間,可能在幾個月後的大選前夕,發佈這項選舉利多。

 Malaysian Rating經濟師海珊(Nurhisham Hussein)說:「馬國將毫無疑問以最大程度的社會正義,給大家調高最低薪資。」他估計最低月薪在800林吉特,讓窮困階層收入增加逾15%。

 恐掀中小企業出走潮

 但目前馬國許多中小企業的員工薪資水平,大約僅500到600林吉特之間。若真如傳言中的規定,調薪幅度即逾50%。馬國雇主協會(MEF)警告,這最終會導致無力承擔的中小企業被迫裁員,甚至出走至其他勞工便宜的國家。

 儘管如此,泰國早在4月1日正式把最低薪資調高約40%,讓國內大部份地區的日薪上升至300泰銖(約288台幣)。央行總裁張旭州(Prasarn Trairatvorakul)表示會密切注意調薪增加通膨壓力等影響。

 調薪後果常被輿論指向會帶動通膨壓力上升,尤其在油價持續大漲的當下,調薪似乎成為敏感議題。但從柬埔寨、斯里蘭卡、孟加拉、越南乃至印尼等多國東南亞國家都掀起要求調薪的聲浪。

 瑞銀(UBS)經濟師提瑟(Edward Teather)說:「亞洲低薪族群反感的是,近年來薪資幾乎沒有被調整過。」在這段時間,部份地區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網路普及和跟其他地區人士交流,讓勞工比過去更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

 去年中東地區因為民生問題引起的暴動,最終導致埃及等多個政權倒台,讓不少亞洲國家以此為戒。加上不少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政府屈服於選票壓力,也要推動調高最低薪資水準。

 更重要的是,隨著歐美等重要海外市場的出口減緩,多國政府希望藉調高國內薪資來帶動內需,以抵銷經濟受出口放緩的衝擊。

 專家:將增加通膨壓力

 但專家批評,在通膨壓力增溫之下,上調最低薪資幅度的結果,令通膨因素惡性循環,讓調薪的美意化作無形。而且還會使在外打拚的勞工有不如歸去之感。因為拿相同的薪水,但老家的物價壓力沒有外面那麼大,相形之下,回家鄉討生活更划算。

 不但勞工可能要返鄉,就連企業主也可能要出走。以印尼要求調薪20%來說,來自南韓、台灣和日本的廠商擔心,未來2年都有選舉,在民粹和選票壓力下,政客只會提出更高的調薪幅度,讓他們考慮把生產線轉到其他地方。

 印尼雇主協會(EAI)主席瓦納迪(Sofjan Wanandi)說:「政府正逼我們接受調高最低薪資。有外商跟我說,他們將要出走。」

 可是,要求調高最低薪資水平的風潮已不斷吹向許多國家,對於追求低勞動成本的廠商來說,最終可能會發現他們能選擇的地方已經不多。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