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一個有關居住權的故事

2012/04/11

近日,一位街頭流浪漢的死亡成為法國重大新聞。這位流浪漢名叫尚馬可(Jean-Marc Restoux),在巴黎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浪蕩、乞討將近30年,不僅附近住戶都熟識,媒體對他也絕不陌生。因為,他曾經在2008年參選過巴黎第六區的首長,成為法國「無固定住屋者」(SDF)的最佳代言人。

2006年耶誕節前,法國社會運動者為了凸顯居住權的問題,號召在巴黎聖馬丁運河河畔紮營抗爭。無數響應號召的市民沿著美麗的河岸搭起連串帳篷,讓流落街頭的遊民免於在嚴酷冬日挨寒受凍。這個被稱為「唐吉軻德的孩子」的運動一直持續到翌年3月,直到政府出面為遊民安排了合宜住處,並促使朝野於2007年通過一部名為《可抗辯居住權》(Droit au logement opposable)的法案,明文把公民的「居住權」納入基本人權,並規定:「任何在法國國土合法生活者,若此權利受到侵害,即可通過司法途徑追究政府責任。」

尚馬可當年即活躍於冬日的紮營抗爭,他雖然長年流落街頭,衣衫襤褸,滿面落腮鬍,卻是說話典雅,還可以在文人薈萃的拉丁區與人討論哲學。2008年,為了無住屋者居住權的落實,一輩子沒有投過票的他決定出馬參選。一位街頭流浪漢參選巴黎豪貴地段首長,自然引發媒體追逐。尚馬可就這樣帶著他以生命體驗的議題,出現在麥克風前,出現在電視攝影棚內……

「在巴黎,你們每天與無住屋者交錯而過,卻對他們視而不見?我們成了城市中的社會幽靈……在社會這面鏡子中,我們是人們不願正視的倒影……我們雖然在生活中被損害,卻不因此缺少人性。我們被判處流落街頭,承受種種暴行……我們將倒斃於你們的窗戶下,雖不死於饑餓,卻因為寒冷、厄運以及,是否還應加上……人們的冷漠。」今年4月4日,就在我們清明節當天,這位勇敢的流浪漢病逝,然而他競選期間的話語迄今依然傳頌於巴黎街頭。

當文林苑都更案還在台北街頭發酵的時候,不禁讓我們特別想起尚馬可這樣的人物。此時此刻,還有許多民眾集結於被拆毀的王家舊址聲援,為「保護人民財產權」,為「居住正義」而抗爭。關於私有財產權是否絕對神聖的問題,台大城鄉所教授華宜昌已有所分辨,至於居住正義的問題,華宜昌認為若是依據聯合國的相關條文「人民應有權居住適當的住所」,要保障的對象應是「無住處或住處陋爛的社經弱勢人民」,而王家產權估計逾億,不能謂之為社經弱勢者。也許,我們該問的是:台北市那麼多遊民,那麼多無產者,「無固定住屋者」,他們是否應該怨嘆台北都會的「冷漠」,包括為王家而抗爭的社運界在內!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