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9
政府現在多線作戰,包括十二年國教、證所稅、含瘦肉精美牛進口、油電雙漲等等,加上執政黨在立法院不再是絕對多數,法案一不小心就可能豬羊變色,院長王金平都不得不為美牛案投下關鍵一票,就是個警訊;但更關鍵的是,執政黨的政策必須獲得民眾和從政黨員的支持。
油因受國際油價的連動而不得不漲,大家可以體會和體諒;電因大量用油而必須漲,民眾也了解;但證所稅、十二年國教、瘦肉精美牛進口等問題並不急,看不出有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必然。政府應該更謹慎地處理,不是急就章地先做了再說。
而且做事情不一定都是由上往下的方式,有時也應該由下往上。例如證所稅,政府可以告訴證券商工會說要稽徵,請工會先研擬辦法;十二年國教要做,請各高中先提出可行辦法。如果政府可以接受,那就一切OK;如果政府不滿意,可再溝通。
現在政策推動,通常是一開始就擬訂辦法,再請各單位來溝通,表面上和由下往上差不多,但實質上卻差很大。因為每溝通一次就會讓步一些,所以政府通常會立法從嚴,第一次提出的方案,都是比政府想要的高標準很多,看不出可行;媒體輿論一面倒地批評,政府才又在逐次討論中退讓。表面上政府順從民意,但卻更像是敬酒不吃吃罰酒。
反之,若先由執行單位來訂辦法,一開始會很鬆(以證所稅為例),媒體輿論較容易支持,政府可再提出各種公平正義的理由,來要求加碼,角色容易討喜,政策也會更容易推動和執行。
民主國家執政不易,不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時代,所以政策的形成、溝通和執行更要有藝術。每次內閣上任時,都會請公關大師去上課。但重要的,是官員的內心相信什麼,如果心不改不誠,一切都會是表面功夫,難怪政策說起來會缺乏說服力,以致寸步難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