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解構明星高中的菁英主義

2012/05/04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王顥中

12年國教即將於民國103年(2014)上路,日前傳出部分「明星學校」校長、師生對免試入學方案出現反彈,認為在現行配套措施不足的情況下,未來將引發學校教育的混亂與學生競爭力的喪失;對此,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昨天(5/3)下午二度召開「建北現象研討會」,批評明星高中的菁英辦學思維扭曲了教育,更違背12年國教背後有關教育公共化、平等化的精神。

明星高中與菁英主義

「菁英主義綁架了所有人!」人本董事長史英表示,明星高中是升學主義風行之下的產物,讓中學生在考試壓力下無法獲得身心解放、適性發展的機會;針對建中將學生書包命名為「狀元包」,指每一位建中學生,都是家長心中「不能輸的狀元」,史英批評,這正透漏了建中的辦學理念,是以考試為尊的狀元主義。

政大教育學系教授馮朝霖認為,現行的明星高中無法落實「有教無類」的普及教育精神,讓原屬於公共財的教育資源集中於少數人,形成特權,「菁英主義發展的極致就是法西斯社會」,不僅違背人權平等觀念,且助長、強化了階層主義與隔離主義的滋長,是民主社會之敵。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齊殷指出,教育問題也是階級問題,明星高中聚集所有最會考試的學生,排他性強,並透過教育鞏固其菁英階級意識,阻礙社會流動,成為法國社會學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所指出的階級再生產的場所。

不過,吳齊殷認為,12年國教的目的並不是要消滅菁英,而是要改變社會對菁英一元化的想像,讓讀書考試之外的才能,也得到同樣的重視與培育,而不是一個用單一評選價值製造loser。

史英認為,12年國教的免試入學方案挑戰了自古遺留下來的科舉狀元迷思,「12年國教的一小步,會是整個華人社會發展的一大步!」

菁英學校應開放競爭與流動

出席座談的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提出了另一個面相的思考,他認為,即便單以發展智育人才而言,現行的填鴨考選制度也未必能篩選出真正聰明的學生,因為「所謂的人才未必想、也未必能進入這樣的遊戲規則裡」,真正的菁英,會去檢討遊戲規則本身,而不是只會照著規則玩,因此菁英未必會進到明星高中,明星高中裡也未必個個都是菁英。

廖元豪強調,真正的明星學校或菁英學校,應該是在各校自己發展特色爭取學生就讀,辦學能力可受檢視,並接受競爭、隨時開放流動的情況下形成,而不是在制度上就劃定好,專收在既有遊戲規則中成績好的學生。

史英表示,推動12年國教免試入學並不等同於要把建中、北一女拆掉,而是要解構建北現象背後的菁英主義與升學迷思,讓人人菁英,校校明星,「12年國教的一小步,會是整個華人社會發展的一大步!」

回應

我們怎麼知道去除了建北等公立的菁英高中後, 小孩們不必再補習去擠建北, 卻反而是去擠等能夠提供菁英教育的私立貴族學校? 社經底層的子女還能夠發憤圖強擠建北, 社經底層的子女卻沒有財力擠私立貴族學校呀

史英先把自己搞自己學生的陰莖主義弄清楚吧

我們反對:
自己愛考試,就逼著全天下陪你考
同樣反對:
自己不愛考,就逼著全天下不許考
。。。
留一二所高中專收書蟲有什麼關係?
他愛自稱菁英自許明星有什麼關係?
。。。
其實建中最珍貴的不是這些
而是經過篩選的入學生被容許自主發展
這種容許需要一定的性向成就來相搭配
留一二所公立學校收留這種學生
對社會未嘗不好
對學生也算適性
史英等人何苦於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
。。。
請問史英
您也算是台大數學系多年的教席
您是世界級的數學菁英嗎?
建中有位畢業生(您台大的學弟)
現在可是世界級的數學家
建中當年能容許他自我發展
這種空間多少有保留的必要吧?!

給樓上,
這是書蟲學校的問題嗎?
書蟲就去書蟲學校,菜蟲就去菜蟲學校,學生擁有選擇權,且能得到同等尊重與價值,就算做菜也能成為菁英,這樣社會的價值觀才會改變。

消滅書蟲學校,但價值觀不變,書蟲學校只是轉成私立,消滅窮人的機會。

該處理的,是書蟲學校以外的學校,到底為什麼值得學生放棄書蟲學校去念其他學校?
我想當菜蟲中的菁英,我有學校可以選嗎?選了之後,我能得到和書蟲學校一樣的價值和尊重嗎?如果不行,我為什麼不選書蟲學校?

消滅書蟲學校是因噎廢食,懂不懂?

還有,不是只有書蟲學校學生才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多關心一下考統測的孩子們,好嗎?

根本就曲解明星學校,製造對立,然後一群憤民就跟著打菁英,之後再趁勢撈錢。菁英迷思根本就是家長的問題,對自己孩子的天賦都不了解,讓自己的小孩陪別人念書,這能怪誰啊????????

一群白癡憤民!

"解構明星高中的菁英主義",這句話就極為主觀與偏頗。

嘖嘖嘖
不知道等私立學校崛起之後苦勞會怎麼擦屁股

我們有啟智學校
有啟聰學校
有啟明學校
沒聽說一半以上的學生會因此怎樣
怎麼留一二個「啟蟲」學校
就有人好意思嚷著叫填鴨?
。。。
還是公開問史英
有人學數學
可以一天醒著大部份時間都在思考數學
將來老了也沒說什麼退休去搞別的
這種人是否也該「人本」一下?!
。。。
三個四個標準差以外的書蟲放到「啟蟲」學校
本質上和啟O學校的學生一樣
都是書蟲應得的「人本」待遇
不能因為其他人的認知錯誤
就剝奪書蟲接受「啟蟲」教育
有些蟲老師觀念不對
有些「似蟲」學生其實受不了書蟲生活
有些家長觀念不對而望子成蟲
都該另找對應解決方法
。。。
以非書蟲之困擾而硬要關閉「蟲通道」
只說明有些人不但幾何不怎麼幾何
人本也不怎麼人本
。。。

這裡精英的解釋太狹義了~
所謂的"精英"除了腦筋好還要體能超群,環境適應能力要更強,甚至發生了戰爭,還能轉化自己成為特種部隊的超強求生意志。

而不是考試很厲害的念書機器~

人本不妨想想「明星國中」所衍生的菁英主義
相對而言考試可能才是促進階級流動的

然而會讀書(或著說基本學術能力強)不見得就是菁英
這樣的菁英主義比較像是建立在想像上的,像是一種遊戲
認真玩遊戲的人也通常會認真做其他事情
於是這個遊戲規則便屹立不搖了

教改畢竟不只是「入學方式改革」而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2%81%E5%90%91%E9%A0%82%E5%B0%96%E5%A4%...
建中有像台大那樣獲得資源分配?
他們雖然在檢討明星學校、建北現象,
似乎忘了說建中所獲得的資源分配?

"這是書蟲學校的問題嗎?
書蟲就去書蟲學校,菜蟲就去菜蟲學校,學生擁有選擇權,且能得到同等尊重與價值,就算做菜也能成為菁英,這樣社會的價值觀才會改變。"

死右派!

"該處理的,是書蟲學校以外的學校,到底為什麼值得學生放棄書蟲學校去念其他學校?"

這樣就把責任通通推到其他學校了. 書蟲學校不應是推責任專業中的菁英吧?

"我想當菜蟲中的菁英,我有學校可以選嗎?選了之後,我能得到和書蟲學校一樣的價值和尊重嗎?如果不行,我為什麼不選書蟲學校?"

嗯......所以說你不願挑戰不正當的不尊重,那怎麼獲得尊重?

"消滅書蟲學校是因噎廢食,懂不懂?"

十二年國教,不是叫人不念書.你可以想,這只是一種'知識實質內容的再調整'. 所謂菁英不再是規格的極端表現,而是實質的再調整.

"還有,不是只有書蟲學校學生才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多關心一下考統測的孩子們,好嗎?"

這是真的.我認同啊.

""解構明星高中的菁英主義",這句話就極為主觀與偏頗。"

主觀就偏頗? 可以請教所謂主觀是甚麼意思呢? 越看這樣的論點,就越覺得台灣需要人本教育.

>>十二年國教...只是一種'知識實質內容的再調整'.
Re:
1
雖然不知道這句話「實質內容」是什麼
但相信您也同意所謂的「再調整」
再怎麼調也不該調到啟明學校的招生方式
2
強迫建中改變招生方式
其實不必在明星菁英等字面上咬文嚼字
只要根本否認書蟲存在就好了
否認他們和盲聾遲緩兒一樣
否認他們有蟲聚而自主發展的權利
3
我們已經進步到自閉症可以再細分類
不同的分類不同的處置
反而十二年國教只許一把尺嗎?

"火射炮 (未註冊) 週日, 2012-05-06 17:04
>>十二年國教...只是一種'知識實質內容的再調整'.
Re:
1
雖然不知道這句話「實質內容」是什麼
但相信您也同意所謂的「再調整」
再怎麼調也不該調到啟明學校的招生方式"

嗯...您說:"再怎麼調也不該調到啟明學校的招生方式" 這裡是可以討論的. " 只是問題範圍有點大.我試著初步.一次性的回覆您提出的兩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如果沒有足夠厚的價值建設(至少是平等觀點的加強建設)就把有先天生心理狀態的朋友集中教育,說是可以把可能發生的各種類似問題集中在同一個空間中處理,可能造成"實質上"更嚴重的歧視.另外,若能假設啟明學校的設立是善意的,那麼我也認為,啟明學校的招生包括了對遭遇先天不平等的"人民',(應/必須)採取最大化保護的措施. 而沒有該生理障礙者,自是不滿足其條件.(只是這並不意謂: 這些"正常人"的權利價值,是優越的. 我認為這裡應當先被言明才是)

2
強迫建中改變招生方式
其實不必在明星菁英等字面上咬文嚼字
只要根本否認書蟲存在就好了
否認他們和盲聾遲緩兒一樣
否認他們有蟲聚而自主發展的權利

Re: 上面三個我認同.至於第四個,我想是不必他人來否認的.畢竟,我們一直提到的 '菁英',恐怕是制度在個體上'固著化'的極限範例,也就是這些'考試能人'已經先行否定了自主發展的權利了

3
我們已經進步到自閉症可以再細分類
不同的分類不同的處置
反而十二年國教只許一把尺嗎?

Re: 這裡我無法妄下斷語. 畢竟任何人在分開前,還是要考慮分開後的後果要如何解決

謝謝樓上網友回應,何妨為此討論暫起代名,方便互稱。
1-1
>>
如果沒有足夠厚的價值建設(至少是平等觀點的加強建設)就把有先天生心理狀態的朋友集中教育,說是可以把可能發生的各種類似問題集中在同一個空間中處理,可能造成"實質上"更嚴重的歧視.
Re:
集中相同身心者施教,您認為可能造成"實質"歧視,原因在於欠缺配套價值。例如:集中某些人到建中,若加上社會「價值建設」不足,會對非建中生造成"實質"歧視。我以上理解,是否正確?
1-2
>>
啟明學校的招生包括了對遭遇先天不平等的"人民',(應/必須)採取最大化保護的措施. 而沒有該生理障礙者,自是不滿足其條件.
Re:
視障不一定都先天;您認為非視障者不滿足啟明招生條件,所以呢?
或許考慮:建中的招生包括了對心理測驗篩出具某種特質的"人民',(應/必須)採取最適性施教的措施. 而沒有該特質者,自是不滿足其條件.
2
>>
上面三個我認同.至於第四個,我想是不必他人來否認的.畢竟,我們一直提到的 '菁英',恐怕是制度在個體上'固著化'的極限範例,也就是這些'考試能人'已經先行否定了自主發展的權利了
Re:
甲,啟明教育制度有在視障生身上'固著化'嗎?
乙,視障生不是進到啟明體制才視障,如果能肉眼看到視障生存在,就應該思索「某類人」存在的可能。他們在被貼標籤之前,就已存在;管你稱他 '菁英''考試能人',或'建中生''書蟲',他們是被心理測驗辨識出來的一群人。
丙,實況是為數不少的建中生,在建中自主發展的很好。
3
>>
任何人在分開前,還是要考慮分開後的後果要如何解決
Re:
在強迫建中改變招生方式前,同樣要考慮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