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立法委員經常是滔滔不絕,拿到麥克風就欲罷不能,但是也有一些立委惜字如金。公督盟整理出第八屆第一會期的省話一哥/姊,看看誰是最少發言的立委。到目前為止,立法院倒數五名的省話一哥/姊是王廷升(0)、顏清標委員(1)、林鴻池委員、(1)、陳雪生委員(2)、楊玉欣委員(2)、張嘉郡委員(3)。常設委員會是審查法案的核心,但是這些委員似乎不怎麼關心,會期已經過了一半,竟然還有人沒有在委員會發言過,實在是令人不解。(發言次數採計常設委員會發言次數)
公督盟理事長施信民表示:「本屆立法院開議至今已經過了三個月,五月底就要休會,本會期到目前為止表現得差強人意」。
拆散議程、勤跑行程
為了讓立法委員能勤快的跑攤,某些委員會習慣把一次的會議拆成三天舉行,立委只要在任何一天簽到就算全勤,公督盟認為這樣的開會陋習應該改正。雖然立法委員不是小學生,不一定要天天簽到,但是參與會議,並且和同僚交換意見是開會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呼籲立法委員不要帶頭翹課,或者簽到之後就消失無蹤,應多多參與會議。
立院卡神多,程委會卡卡
首先,要肯定立法院各黨團終於同意開放程序委員會全程錄影錄音,也讓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更加透明。公督盟常務理事顧忠華表示:「雖然目前開會是全程錄影錄音的情形下,我們卻觀察到部分的程序委員會委員以違反程序委員會組織章程的方式,阻擋提案進入常設委員會審議。」依據程序委員會組織規程之規定,程序委員會的執掌是審查各種提案手續是否完備,內容是否符合立法院之職權,而不是法案實質審查的場域,但是程序委員實質審查法案的狀況屢見不鮮,這絕對是阻礙立法院正常議事運作的殺手。
黨團協商,不見陽光
在黨團協商上,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70條,議案進行協商時,由秘書長派員支援,全程錄影、錄音、記錄,併同協商結論,刊登於公報。但是如果仔細閱讀黨團協商之紀錄就可發現,部分的黨團協商之紀錄,完整呈現整個會議的過程,但是有些只以「進行協商」四個字帶過,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公督盟常務理事陳建甫亦表示:「公督盟曾發函立院公報處,但是公報處以「受限於場地」及「協商時程因素」答覆。而後又覆函說將黨團協商過程全程公開,無從辦理,如此傲慢的態度令人寒心」。
資訊公開、拖拖拉拉
公督盟也呼籲立法院能盡速改進數位資料的保存與公佈,例如在立委換屆以後,民眾就無法觀看第七屆立法委員的質詢影帶。我們也認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70條已明確授權立法院應公開黨團協商的影帶、錄音檔,但目前只開放立委個人調閱,且僅能調閱個人之發言。這些簡單的技術性問題,可以輕易的解決,但是立法院拖拖拉拉的態度,不禁令人懷疑立法院是不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限制旁聽、畏首畏尾
立法院目前僅開放院會旁聽,我們認為常設委員會也應該比照辦理。美國與英國都已經開放國會旁聽,而且申請程序簡單,只要上網預約即可,但是立院的旁聽申請處處設限,甚至規定民眾只能在院會旁聽席旁聽15到30分鐘。身為國家最重要的議事殿堂,立法院的安檢與人員管控非常重要,但是只要做好必要的管制措施,沒有理由限制委員會旁聽。目前公督盟已獲得陳其邁(內政)、陳唐山(外交與國防)、高志鵬(經濟)、林淑芬(教育文化)、葉宜津(交通)、田秋堇(社福與衛環)五個委員會之召委的首肯,同意公督盟進駐旁聽,同時蔡錦隆(社福與衛環)及紀國棟(內政)兩位召委也同意部分的會議開放公眾進入旁聽,我們也呼籲尚未同意的召委能秉持公開的態度,盡速同意開放旁聽。公督盟也希望立法院能盡速的修訂旁聽規則,讓所有的公民都可以經由簡單、便利的程序進入委員會旁聽,以保障公民完整的政治權利。
澄社社長黃國昌除肯定公督盟對於國會監督的表現外,也以自己曾參與過幾次委員會或公聽會的經驗表示:「英國國會再5月1日曾發表一個有關梅鐸違反新聞倫理的報告,報告長達125頁,反觀台灣的國會每每舉行公聽會時,可有對類似民生重大議題有詳細的研究報告,因為沒有正式的質詢程序,所以即使邀請的專家學者會官員來亦無法律效果,在委員會上發言即使說謊也沒有法律責任,所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真的需要修改了。」
此外,公督盟近日接到多位立法委員或助理的反應,表示公督盟的評鑑指標導致立法院的一些怪象。例如有立委認為提法案提的越多,分數越高,造成某些委員為了提案而提案,嚴重影響立法的品質。更有立委對於出席率計算方式不甚了解,一大早就到所有的委員會簽名,認為簽名越多、分數越高。公督盟為此準備了一份評鑑指標的Q/A,近日將發函立委辦公室,澄清上述的疑問。公督盟也歡迎對評鑑指標有疑問的立委辦公室與公督盟聯繫,公督盟將盡速回覆。最後,我們也呼籲尚未簽署國會改革承諾書的委員能盡速回覆,這一會期的評鑑將把是否連署承諾國會改革列入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