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下達動員令,瘦肉精美牛案修法依然在立法院受阻,國民黨內認為,馬的威信勢必受到衝擊,「跛腳效應一定是有的」;有中常委直言,馬的執政決策無法貫徹,關鍵在馬要記取教訓,改變應從自己做起,「不能每次都改革別人!」
盼馬記取教訓 改變應從自己做起
馬英九連任成功後,接連推出瘦肉精美牛案、油電雙漲、證所稅等爭議政策,造成民怨高漲,失敗執政不但波及所有民眾,連藍軍內部也意見分歧,難以整合,導致三項爭議政策對內、對外都無法獲得民意的認同與支持。
面對從證所稅到美牛案決策一再受挫,特別是美牛案,馬總統七日還親自出席國民黨團大會,下達美牛案務必通過的指令,但終歸無功而返。中常委感嘆,馬這次好像「揮空拳」,威望、威信受到一定程度打擊,「這是無庸置疑的。」
美牛說法矛盾 黨內當然無所適從
不願具名的中常委強調,美牛案剛開始,黨內曾當面向馬建議,把執政團隊、黨的立場說清楚,結果馬說「沒有預設立場」,既然這樣,很多黨籍立委私下都說,「你沒意見,那我就有意見!」
中常委不解,當初馬自己說沒有預設立場,後來支持開放美牛的立場卻非常堅定,還要黨籍立委「顧全大局」,黨內上下「當然無所適從」!
中常委強調,美牛案的正當性,其實比油電雙漲、證所稅案還要強,只要一開始就說清楚,今天就不致如此。
廣開黨內言路 勿再和身邊人取暖
黨內認為,接連決策受阻,特別是領導威信的重挫,讓馬面臨提前跛腳的窘境,未來能否扭轉,關鍵在於馬是否能記取教訓,而不是繼續和身邊的人「相互取暖」,而且馬應先與黨內「最不聽話」的人對話,才是凝聚黨內團結的關鍵。
有中常委也說,人是互相的,「對人好,人家就會對你好!」不能每次都以「顧全大局」要求黨內支持,「這是行不通的」。
中常委邱復生則表示,他贊成以行政命令開放美牛,代表馬政府和國民黨負起全部責任,展現擔當;不過,他也認為,執政團隊應該承認政策的溝通與文宣策略失敗,導致施政無法獲得民眾支持,也讓執政的威信再次受到嚴重傷害。
回應
Re: 美牛案受挫 黨內:馬跛腳效應浮現
美牛案的正當性,其實比油電雙漲、證所稅案還要強。放屁!!!
郭正亮證明美牛案有正當性
民進黨正輸掉親美保台戰場
2012/06/29 美麗島電子報 郭正亮
6月27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William Stanton)在美國商會演講時,痛批「美牛問題已經成為政治鬥爭的人質」,並警告說:「不要忘了,美國也有政治人物,他們也看得到台灣的新聞,他們一直都是台灣的朋友,無法接受這種說法。這些反對者未顧及美牛對台美貿易所帶來的後果。」這些充滿憤怒的指責,顯然都意有所指,而且主要是針對民進黨。司徒文曾在2006-2009年擔任美國駐南韓首爾大使館副館長,正好歷經南韓開放美牛的最關鍵時期;他對反美牛運動的政治虛實,早就了然於心。
2006年5月,韓美開始啟動FTA談判;當時的左派總統盧武鉉聲言,與美國簽訂FTA是他剩餘任期的最大任務。盧武鉉是反美起家,本人是勞工律師出身,比大多數民進黨公職都左,但他正是韓美FTA的主要推手。2007年4月,韓美FTA達成共識,盧武鉉承諾開放美牛。
2008年2月李明博當選總統,上任才兩個月,就履行對美承諾開放美牛,引起民眾空前反彈。光是2008年,南韓各地反美牛示威就高達2300次,李明博民調也從選前將近七成暴跌到三成以下,與馬總統處境非常類似。5月2日起,南韓民眾連續在首爾舉行40多天的燭光集會,6月10日更衝到空前的50萬人,要求立即停止美牛進口,高喊「彈劾李明博」。隨後南韓內閣總辭下台,李明博也兩度公開道歉,但李並未改變開放美牛的立場。
李明博以反美牛抗議為籌碼,要求韓美重新談判,爭取更好的開放條件,包括美國出口商保證不交易30個月以上的美牛、美國農林部要檢附「輸出衛生證明」(否則韓國可退運)、增加美牛禁止進口部位等等,但這些細部修正並未否決開放美牛交換簽署FTA的戰略決定。
耐人尋味的是,南韓民眾對美牛的態度,在開放前後,明顯有所不同。2003年美國爆發狂牛症之前,南韓是美牛出口的第三大市場,僅次於墨西哥、加拿大。2003年進口27萬1824公噸,總值8億1500萬美元。南韓禁止美牛後,2004年進口美牛銳減到741公噸,只有93萬美元。直到2006年韓美啟動FTA談判後,盧武鉉恢復部分美牛進口,2007年進口美牛才增加到2萬7741公噸,總值1億1800萬美元,只有2003年的八分之一。2008年,李明博全面開放進口,儘管爆發大規模的民眾抗議,但進口美牛仍然持續增加。
2010年,南韓美牛進口再次超過日本,成為亞洲最大進口國。2011年第一季,由於南韓爆發口蹄疫,加上美牛比韓牛便宜三成,導致進口美牛大幅成長三倍,在南韓市佔率也衝到38%;隨之而來,李明博的支持率也逐步反彈。
南韓民眾對美牛的態度轉變,正顯示美牛的健康危害並不嚴重;否則美牛豈有可能在不到3年內就完全改變形象,得到南韓民眾信任?南韓民眾的前後不一,對當時常駐首爾大使館的司徒文來說,感受必定極為深刻。
對司徒文來說,南韓經驗雖然慘痛,至少決策邏輯清楚:從盧武鉉到李明博,儘管互為對手,但朝野都支持韓美FTA,把FTA當做高於一切的戰略目標;換言之,不管是盧武鉉或李明博,都同意開放美牛不可避免,是簽署韓美FTA的必要條件,差別只在如何爭取更好的開放條件而已。但司徒文到台灣,卻碰到令他難以理解、深感溝通挫折、不知道如何打交道的民進黨,主因是:民進黨反對美牛,卻又支持台美FTA;但依照韓美FTA模式,二者根本互相矛盾,除非民進黨認為台灣可以爭取到比南韓更好的談判條件。民進黨的想當然爾,顯然與國際現實完全脫節。
首先談政治層面。南韓是美國的正式盟國,對美國的亞洲重要性僅次於日本;但台美之間並無邦交。最讓司徒文不解的是:民進黨既然不信任中國,及早簽署台美FTA不正是平衡台灣過度親中的最重要手段?豈有為了反美牛,不惜讓台美FTA破局的道理?
其次談經濟層面。台灣市場比南韓還小,美國對台美FTA並無太大誘因;再加上韓美FTA已經簽署在先,台韓出口產品又有高達75%重疊,台灣需要台美FTA的急迫性明顯遠大於美國。台美雙方的談判條件如此懸殊,台灣憑什麼要求美國另外給予更好條件,不能比照韓美FTA模式?
民進黨如此脫離現實、如此自以為是,讓司徒文深感挫折。據了解,美國總統歐巴馬原本以為台灣將在6月底搞定美牛,7月起便可啟動農業州的競選行程;誰知司徒文卻搞不定台灣,難以向歐巴馬交差;出乎意料的是,最大阻力竟然來自一向親美的民進黨。也難怪司徒文會激動到流下眼淚,痛批「美牛問題已經成為政治鬥爭的人質」,並提醒「美國政治人物無法接受這種說法」;弦外之音:民進黨的美國政界友人,無法諒解這種自以為是的反對邏輯。司徒文一旦返國述職,恐怕也會向歐巴馬大吐苦水,狠狠數落一下民進黨。
民進黨不顧一切反對美牛,即使可以短暫得分,但長期來看卻是短多長空。畢竟,美牛早晚仍將過關;台灣民眾的反美牛情緒,也會因為美牛並未引起明顯的健康危害,迅速降低抗拒情緒。但經此一役,美國與民進黨的信任關係卻會大打折扣,因為美國將認定:民進黨不了解國際現實,不清楚政策的優先順序,對台灣前途缺乏整體的戰略思考。
民進黨不顧一切反對美牛,也相對凸顯出馬的親美立場。民進黨愈激進,就愈凸顯出馬更能和美國打交道,為了平衡依賴中國、訴諸FTA的全球經貿保台布局。經此一役,馬也得以摘掉長期難以拔除的親中標籤;往後民進黨如果批馬「親中賣台」,馬必將以民進黨「不惜讓台美FTA破局」回敬。
事實上,馬最近刻意對兩岸降溫,已經逐步顯現出「親美制中」的戰略布局,例如:反對兩岸共同介入南海,明顯附和美國立場;突然對兩岸投保協議增加人身保護要求,不惜造成投保協議擱淺;拒絕現任黨職或軍職的中方人員參與台北會談;反對台北會談討論「兩岸互信」和「認同」問題等等。更早之前,馬政府還高調反對平壇特區、吳伯雄在國共論壇突然提出「一國兩區」、吳敦義在博鰲論壇要求更多國際空間、馬拒絕在就職演說明確表述一中等等,都是刻意凸顯台灣的政治立場,讓中國大陸知難而退。
不管是馬刻意降溫兩岸、或是全力護航美牛過關,都是為了爭取美國信任。畢竟美國對外簽署FTA,都帶有一定的戰略布局考量;馬必須向美國證明是可靠的盟友,美國才可能配合演出、讓台美FTA順利前進。
換言之,馬連任後一再強調的歷史定位,恐怕並非外界想像的兩岸和平協議,更不是民進黨想當然爾、馬鶴齡留下的「化獨漸統」遺言。馬的歷史定位,恐怕更多是在打通台灣的經貿關節:洽簽各國FTA,及早追上韓國;啟動台美FTA談判,藉由「親美制中」促成ECFA更多讓利,恐怕才是馬比較現實的歷史定位。
政治上的最大錯誤,就是誤解對手,尤其是從相反方向誤解對手。民進黨的最大錯誤就是:陷入舊有的習慣性思考,繼續把馬想成「隨時都想親中賣台」,卻對馬迅速展開的「親美制中」布局毫無深究。這種輕忽現實、沉緬過去的慣性思維,隨著民進黨反美牛的激進戲碼繼續刺痛司徒文,隨著民進黨與台美FTA愈走愈遠,隨著馬愈來愈成為美國更樂於打交道的對象,民進黨原有的親美保台戰場也將一步一步喪失。
民進黨自以為贏了反美牛戰役,卻輸掉台美關係的整體戰爭;自以為馬走不出「親中」的兩岸原罪,卻看不見馬轉向「親美制中」的連任布局。因小失大,見樹不見林,勢將成為民進黨邁向執政的最大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