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文化部在正式揭牌前,部長龍應台投書聯合報,提出首任文化部長的願景,而她就任至今不過十數日,已在立法院遭到強烈攻擊。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經濟學者出身,近日也為中科園區開發問題,遭遇民間團體挑戰。
作家、學者從政,在台灣特殊政治生態如何自處,朱敬一投書本報,或可見一斑。
近四個月前,在我以經濟學者身分接下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之際,外界有些狹隘的科學專業論者,向我委婉表達其疑慮,擔心我專業不足。四個月下來,許多科研界的朋友都已對我的「異形入侵」表示釋懷,但是我卻又意外闖進了環保與稻田的新領域,賣力在中部科學園區二林園區的爭議中尋求突破。這是一個特殊的經驗,值得提出來與讀者分享。
尋找平衡 但執行艱阻
二林園區是民國九十七年行政院核定的園區開發案,當初審議時確實有若干爭議,三年來社會紛爭不斷。但我儘量不從「當初有誰犯了錯誤」這個角度去切入,而要從「今天環境有什麼變遷」這個方向,去思索可能的變革。基本上,我沒有從零開始規劃園區的自由度,只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做最大的改善。在友達光電進駐生變、長期水源沒有著落的環境背景下,國科會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調整產業、節約用水,試圖在經濟利益與環境永續之間,尋找平衡。
但是,這「平衡」二字看似稀鬆平常,執行上卻是艱阻難進。台灣社會運動的動能已經漸趨飽滿,各種NGO、媒體的動員發聲能力,都頗為可觀。以往,有不少社會運動者所著重的,都是己方立場的闡述與鋪陳,試圖讓社會大眾認同己方的理想及願景。但是我認為,從豐沛的社會力到理想「公民社會」之間最難跨越的鴻溝,就是對話的勇氣與歧見的尊重。台灣社會在這兩方面,都還有一些進步的空間。
兩種聲音 都讓我動容
在二林園區的協調過程中,有兩種真切的民意陳述,都令我動容。其一是環保護農者,他們的訴求皆與自己的利益無關;他們關心公益、真情流露。另一種聲音也是發自老農,他們希望家鄉附近能有適當的工商聚落,便於其子女就近就業,以免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有子女離鄉背井之憾。這些期待也是真誠而感人,與環保護農者一樣,背後都有台灣人民的真誠企盼。
然而,如果台灣的社運邏輯太過沉溺於抗爭批判對方,就不容易尊重不同意見者的見解,更不容易坐下來與異見者溝通、聆聽、說理、反思。以中科案為例,國科會有許多次努力,希望安排前述產業派與環境派一起對話,但是都難以成事。台灣民間的意見領袖善於動員支持者、製作標語、呼喊口號、到特定媒體發聲,但是卻排斥任何我們安排的對話機制。其結果,當然就是公聽會場或則隔著拒馬遙遠對陣、或則「王不見王」,使異見對話退化成各自抒發。
安排對話 卻歷經羞辱
對於行政機關如國科會而言,我們的挫折倒不止是無法促成對話。由於沒有對話與溝通的收斂力,任一方意見要積蓄社會能量,就必然要壓迫行政公權力向自己傾斜。這樣的雙重壓力,使我們腹背受敵,裡外不是人。過去三個多月,本會正副首長因為安排對話所經歷的羞辱不知凡幾。這些,我們雖然能夠承受,但也不免會自問:若促成對話的唯一回報就是腹背受敵,值得嗎?以後,還有公務人員願意促成不同意見交流嗎?
國科會的賀陳副主委弘是非常優秀的溝通人才。他學術成就卓越卻平易近人、堅持原則卻永遠慈眉善目、在周遭羞辱式語言下卻永不失人本關懷。他是二林園區轉型背後最大的功臣。台灣要走向健康的公民社會,最需要的,就是像他這樣的節奏控制者(moderator),能夠在極端對立的氛圍下,緩慢地、耐心地促成交流。
極端對立 到折衷妥協
二林園區轉型,我們將用水量大幅降低八倍,這樣的改變規模,絕對是台灣甚至其他國家園區轉型所僅見。但我認為,這個案子的指標性並不是在方案實體內容的轉型,而在於「由極端對立到折衷妥協」的氛圍改變。若能藉此個案促成公民社會對話的開端,那才是對台灣社會最大的貢獻。
促中科轉型 歡喜甘為
我在五月卅一日記者會上對記者說,自己名義上的老闆是總統與行政院長,但實質上的老闆卻是台灣的土地人民,這是肺腑之言。能夠為中台灣人民促成中科轉型,做好產業與環境的永續,那既是積累功德、也是歡喜甘為。產業與農田一樣,都是植基在土地上。若問我現在的心情,我想哼East of Eden這首歌,歌詞中有種擁抱土地的喜悅:
I've dreamed of Eden all my life
I find it more and more each day
Now everywhere I go across the land
I stand so proudly in the sun and say
I am home.
回應
Re: 朱敬一:經濟學家徜徉在產業與農田之間
那塊土地很美,但是不斷發生搶水事件;我很慶幸離開了,脫離貧困,朱Sir , 剩下是您的事了,工業與人類是離不開的,不然就要先消滅1/3的人口, 哈哈,官不好當吧
Re: 朱敬一:經濟學家徜徉在產業與農田之間
不要說是溪州的人反對,小時候看多了搶水事件,隔壁田的都會打架,讓二林的人永遠的窮下去吧,管他老木嫁給誰.....反正我已永遠不需要那些土地了
Re: 朱敬一:經濟學家徜徉在產業與農田之間
苦勞網-----哈哈 Just a pices of shit.
Re: 朱敬一:經濟學家徜徉在產業與農田之間
感動不是感動....公平正義不是公平正義
就如樓上大哥講的,事不關己什麼都是屁!
民代、環團、人民也都是政黨惡鬥的棋子而已。
台灣的競爭力會下降這就是禍首,也是過於民主社會上會產生的問題
政府有沒有遠見及魄力,民代和環團是否能在國家及人民利益與專業的環境影響評估下溝通取捨,人民反應意見的素養,這些都被政黨惡鬥給蒙蔽了!
前陣子的賭場專區不就是如此...結果新加坡極力招攬推動下正好說明人家是對的!除了救了國家觀光事業還大量增加了國家人民收入,看看現在馬祖通過了...錯失先機還需要再搞嗎?不要老說10幾年前的四小龍...現在連小蛇都快沒有了。
難為了中間做事的人....
Re: 朱敬一:經濟學家徜徉在產業與農田之間
樓上的, 新加坡的法律你讀過嗎? 好,事不關己都不能評論.那好,本人建議弄一個計劃,計畫內容是主張賭博特區的人,都應遵守新加坡法律,如有違反,可由我國司法單位 按照新加坡法律判決.然後你再來說甚麼"新加坡賭場特區"可以 你看好不好啊...
Re: 朱敬一:經濟學家徜徉在產業與農田之間
農業 就像民意一樣 還沒產業化.....但產業化後的民意 又不算真民意,貼近不了"公共利益" 好頭大
Re: 朱敬一:經濟學家徜徉在產業與農田之間
"尋找平衡 但執行艱阻"
是甚麼科學,最理解衝突? 不是經濟學,而是社會學.
"這「平衡」二字看似稀鬆平常,執行上卻是艱阻難進。台灣社會運動的動能已經漸趨飽滿"
戲劇地說,為什麼困難? 因為你雖然想收割別人造出來的球,黑臉別人當,白臉就你當. 黑臉的一毛錢沒領,你當了公務員. 但你並不想理解衝突點 ,只想用經濟的術語隨便做出裁決,.另外,由於你實際上只見建立一種標準(產業化),卻用多元化包裝自己,這就使真真正"受到壓迫的人"受到更大的壓迫. 慎戒!
Re: 朱敬一:經濟學家徜徉在產業與農田之間
[轉載]原文刊登於3.21出刊《今周刊》
‧朱淑娟/2012.3.2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朱敬一,三月十二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因大度攔河堰計畫取消,長期水源沒著落;加上原本要進駐興建大尺寸面板廠的廠商已不進駐,導致園區開發計畫生變,已報請行政院重新調整園區未來方向。
然而這個國科會投入五百卅九億、為友達光電量身訂置、傾國家機器支持的園區,如今生變,也活生生見證一個國家重大政策草率、侵犯人權的過程。
朱敬一勇於面對二林園區變化值得肯定,但真要檢討就必須追究政策源頭,而不是只把失敗歸咎於外在環境改變。更何況才不過四年,如此重大的政策連外在環境都掌握不了,還波及人民付出慘痛代價,也必須為自己的無能負起責任,然後徹底虛心檢討,才有可能如朱敬一所說的,期待一個好的開始。
選址錯誤種下失敗後果
憑友達一紙承諾,國科會火速展開用地遴選,○八年八月十八日到廿日短短三天遴選委員現勘七個預定地,然後在八月廿日現勘結束當天,即選出彰化縣二林鎮做為二林園區落腳之地,總面積約六百卅一公頃。
當時考量二林鎮大排沙農場是台糖農地,土地權較單純,加上彰化縣政府積極配合。但匆促選址並未考量區位特性,也種下二林園區日後生變的因子。
○九年四月十四日內政部營建署區域計畫委員會第一次審查中科四期時,台北大學不動產與環境城鄉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就質疑,中科四期選在二林鎮,完全違背國土規畫原則,「怎麼可以把一個高科技產業設在台灣中部重要農業生產地帶的精華區?同時把一個高耗水產業設在嚴重缺水、地層下陷地區?」
水源不足早有警訊
朱敬一提到大度攔河堰計畫取消,是二林園區生變的主因之一,然而早在選址過程國科會就知道彰化是缺水地區。依水利署規畫,未來大度攔河堰水源要供給國光石化、中科四期,但當時大度攔河堰、國光石化環評都還在爭議中,不斷有人提醒如兩計畫生變,中科四期水源就會出問題。
但中科管理局曾幾何時把別人的提醒聽進去了?等到國光石化取消、大度攔河堰也蓋不成了,又想到編列廿三億委託彰化水利會,沿著彰化縣溪州鄉百年歷史的莿仔埤圳興建「中科四期調度使用農業用水計畫工程」。
莿仔埤圳沿岸農民此時已面臨「來四天停六天」的缺水困境,這項工程更激起農民搶水危機。農民鄭萬來都快九十了,還拖著年邁身體多次北上陳情:「農民都靠這條水圳生活,這點請政府考慮一下,拜託拜託。」
朱敬一說,未來希望就二林園區水源、廢水排放問題調整產業,例如精密機械產業用水只有光電產業的十四分之一,這對缺水的地方是比較好的方向。話說回來,這話不是早在三年前二林園區選址時就該說的嗎?
面板產業早生變卻無知覺
朱敬一表示光電產業局勢改變不是當初可以預期的。然而,早在○八年十一月友達就透露由於面板業不景氣,建廠計畫至少延後半年。
但政府無視這個警訊,且排除所有反對聲音,只顧照自己排定的戲碼演下去,○九年四月七日啟動環評審查,十月卅日通過環評、十一月十二日通過內政部區委會、十二月九日土地徵收委員會通過徵收案、十二月廿六日馬總統親臨動工。所有行政程序都弄好了,就等著把友達送進園區。
然而面板業景氣並沒有回春跡向,民間檢討兩兆雙星計畫聲浪不斷,一○年三月友達高層出席一場座談時再度表示,二林園區世代面板廠投資計畫,確定無法在當年動工。即便如此,所有的土地徵收、公共工程還是持續進行。
政大公共行政所副教授杜文苓指出,這告訴我們科學園區所要引進的產業往往是計畫趕不上變化,政府有沒有必要再為這樣的企業量身定置園區?何況台灣過去十年科技產業優勢已流失且利潤降低,如果還依八十年代模式規畫科學園區,提供優惠租金、水電,國家的投資就會出問題。
草率行事 政府公信力折損
從廢水排放就可看出決策過程有多草率,最早中科提出排放舊濁水溪,引發彰化福興漁民抗議後,○九年六月卅日中科管理局副局長郭坤明又提出改排到濁水溪。當天環評委員、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林鎮洋就說:「今天很Surprise」。
新改排方案引發雲林縣抗議,中科又在○九年十月五日環評會時提出「排放濁水溪、舊濁水溪都可行」。接著又傳出把中科四期廢水給國光石化用的方案。最後副總統、前行政院長吳敦義提議海洋放流。
○九年十月卅日環評做出「排入舊濁水溪、濁水溪兩案都可接受」結論,還附帶一個「吳敦義版的海洋放流」。當天中科管理局局長楊文科信誓旦旦說會依政策指示採取海洋放流。各界質疑海洋放流未經論證是否為較佳方案時,環保署長沈世宏強調:「用常識判斷就知道比較好」。
這種沒結論的結論竟然也可以通過環評,果然到如今廢水爭議還在歹戲拖棚。而且國科會一方面聲稱在檢討,另一方面又在二月廿一日還依據舊計畫送廢水環評差異分析到環保署審查,而環評委員也主動決議將廢水減到六萬噸以下,因此依環評決議就不必做吳敦義版的海洋放流方案。
人民為政府的草率行事付出慘痛代價
政策忽東、忽西,後果卻要人民承受,園區內百年聚落相思寮被迫徵收。廖本全說他只要閉上眼睛都會想到相思寮七、八十歲阿公阿嬤的苦苦哀求:「土地都給我們罷佔去,我們一家要去住哪裏?」即使去年中行政院迫於壓力政策保留相思寮,但農民在經歷不確定的波折後許多人早已遷離四散。
○九年六月十五日,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詹順貴質疑這項土地徵收不符合公益時,中科管理局副局長陳銘煌回答,光電產業促進經濟、創造就業,符合公益。而如今農民想問副局長:促進經濟、創造就業在哪裏?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說,為什麼一個這麼重大的興辦計畫竟然如此輕率,土地、用水是農民的基本人權,隨便弄一個興辦計畫就要徵收人家土地、搶農民用水,把基本人權剝奪掉,「政府可以這樣對待人民嗎?」
誠心檢討 未來才可能有多贏的方案
事到如今,中科四期不但政府輸了、人民、環境也都輸了。楊文科估算,連同土地、徵收、公共工程費用,至今二林園區投入約一百卅億元。而他所沒算到的外部成本,還有優良農地的消失、人權的侵犯、以及人民的信任。
二林園區何去何從正待檢討,杜文苓強調,國科會應檢討中科四期在決策過程中不科學、不民主的部分,而不是這個產業不行了,就再引進另一個產業。
廖本全表示,國科會首先要認錯,並把錯在哪裏跟社會大眾講,接下來不只要體檢政策,還要健全行政體系。果真如此國科會將樹立台灣行政體制的典範。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
二○○八年國科會為因應馬總統「愛台十二建設」提出中科四期計畫,預計引進光電、半導體、精密機械、生物科技等產業。二月廿五日成立「科學園區策略發展委員會」,五月廿九日友達光電發文指預計投入四千億元,興建兩座十代廠、兩座十一代廠,並提出用地四百公頃、用水及用電等需求。隨後國科會選址彰化縣二林鎮做為園區用地,總面積六百卅一公頃。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大事紀》
時間
事件
2008.2.25
國科會成立「科學園區策略發展委員會」推動中科四期
2008.8.20
國科會遴選出彰化縣二林鎮為基地
2008.11.6
行政院核定二林園區計畫
2009.4.7
第一次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民間批評選址不當
2009.4~10
彰化、雲林農漁民抗議廢水排放未顧及農漁業受汙染
2009.10.30
爭議未解下環保署有條件通過環評
2009.11.5
相思寮農民在區委會中陳情反對徵收
2009.11.12
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通過審查
2009.12.9
內政部土地徵收委員會通過徵收案審查
2009.12.26
馬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主持動工,相思寮農民現場陳情
2010.1~7
相思寮農民持續陳情,行政院指示保留,但部分無法保留
2010.11.24
環評結論做不到,中科提出五項環境差異變更
2011.5.24
溪洲農民北上抗議用水工程
2012.2.21
環保署專家會議建議廢水降到每日六萬噸以下,不必海洋放流,
2012.3.12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在立法院表示,中科四期計畫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