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府惡整?1個半月籌百萬
哈凱部落重建路艱難 急需援助

2012/07/18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陳韋綸

桃園縣政府7月16日針對哈凱部落重建案舉行說明會,要求災民每戶需自行籌措40萬元款項,席間砲聲隆隆。(攝影:王顥中)

桃園縣復興鄉哈凱部落(Hagay)的重建工作延宕已超過10年,7月16日,縣政府在復興鄉公所舉行說明會,提出縣長吳志揚上週一(7/9)所裁示的兩項重建方案;其中部落族人原本期待的「輕鋼構建築」模式,縣府要求災民每戶自行籌措40萬元、21戶合計840萬元的款項,且必須在8月底前籌措完畢,入款至「重建專戶」,對部落而言是極大的壓力。說明會上砲聲隆隆,部落族人批評,吳志揚「一個人就推翻了所有人長期協調的努力」。會上部落提出許多建議方案,不過因為說明會無法決議任何事項,代表出席的原民局副局長林日龍最後僅表示,會將意見帶回縣府,待7月底前再做確認。

縣府:「RC建築」才能作貸款擔保品,未來還不出錢可以假扣押

按縣政府過去所堅持的「RC建築」模式,重建經費僅能負擔單層17坪的空間,難以容納多為大家庭同住的部落族人。
(圖為桃園縣政府提出之部落重建設計圖)

由於內政部《重大災害災民安置及住宅重建原則》中規範重建經費需由災民自籌至少20%,部落族人多難以自力負擔;當要進行貸款徵信時,卻又屢屢碰壁,被銀行認定為「償債能力」不足;僵硬的法規,使哈凱部落的重建不斷延宕。去年(2011)原民會訂定《天然災害原住民住宅重建專案貸款要點》,其中規範可由主管機關(桃園縣府)代災民向中央借款支付這筆「自籌款項」,且並未規定受災戶需提具「擔保品」,但桃園縣政府卻要求,必須要在重建過程中「創造資產」,並設定其為擔保品,才願意為部落貸款。

7月9日,吳志揚主持桃園縣府重大議題會報,得出兩項方案結論,其中「方案一」就是縣政府的原方案,採「RC建築」(鋼筋混凝土)模式,按縣府提出的設計圖,一層樓,一房一廳一衛,建地面積17坪,還需扣掉樓梯預留空間與牆壁厚度,對於部落族人多為大家庭同住的生活模式而言,根本不敷使用;若要滿足族人需求、加蓋二樓,就得自行再另外籌錢,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而「方案二」,則是族人過去所主張之「輕鋼構建築」模式,一樣的預算,可以直接蓋出兩層樓,並有更高的彈性讓部落規劃所需要的空間。

然而,看上去是提供兩個方案供部落選擇,其中也包含族人所期待的「輕鋼構建築」模式,但問題卻出現在重建經費方面:兩個方案皆設定在一戶預算120萬,其中50萬由中央原民會依《天然災害原住民住宅重建補助要點》補助,30萬由地方政府從「公益彩券盈餘分配基金」編列預算支出,剩下的40萬,如果採「方案一」,縣政府將按《天然災害原住民住宅重建專案貸款要點》向原民會舉債申請貸款,後再由部落族人分期攤還;然而,若採取「方案二」,每戶40萬的差額,就須由族人自行籌措。林日龍表示,由於差額的40萬,是縣政府向中央原民會的借貸,縣政府要保障債權,必須有「可靠的擔保品」,因此,唯有採取「方案一」,也就是「RC建築」,如果未來族人還不出錢,才能將RC建材設定為抵押品,保障政府不致出現呆帳。

然而,對於多數務農、生活本不優渥的部落族人而言,一下子要拿出40萬,幾乎是不可能,部落族人戴禮娟在說明會上直言「這樣,我們真的有選擇嗎?」。究竟為何只有「RC建築」可以設定為擔保品,「輕鋼構建築」不行?林日龍說「因為輕鋼構不耐用,過幾年可能就沒價值了,如果是RC建築,就可以『創造資產』,屆時族人若沒錢還,才可以假扣押保障債權...」,至於這樣的判定是否有任何鑑定依據?他坦言,「這是縣政府按照一般的徵信概念,並沒有所依據的作業辦法」。

按「RC建築」的設計,單戶基地面積僅17坪,還須扣除樓梯預留空間及牆壁厚度,對於部落多為大家庭同居的生活模式而言,不敷使用。(圖為高義村高崗部落之重建基地。攝影:王顥中)

惡整部落?自籌經費,時間僅剩一個半月

經過部落長時間的努力,在今年4月份由桃園縣原民局長林誠榮主持的協調會,清楚記錄了縣府同意「輕鋼構」之設計,而當時並未提及更改設計後,將拒絕代受災族人向中央辦理貸款;直到7月9日,縣長吳志揚才作出「若更改設計,災民必須自籌40萬之」的裁示,因此被批評為「一個人就推翻了所有人長期協調的努力」。(點圖放大)

按照縣府決議,族人除須自負高額款項,還得在1個半月之內籌款完成,情勢相當急迫。林日龍表示,縣政府的30萬元補助,是今年度以基金編列的特別預算,必須在年底前消化掉,「明年就沒辦法編了」;換句話說,如果重建工作延宕至明年,恐怕將面臨不再有地方政府補助的困境,重建之路也將更為遙遙無期。說明會上,有族人詢問,將款項募齊是否有一定的期限,卻遭林日龍反問「你覺得需要多久?」,幾經推托,縣政府才在現場開始計算招標、設計、公告等程序所需花費時間,最後推算至少需4個月的時間,因此,若族人要選擇採取「方案二」,就必須在8月底之前,籌齊一戶40萬元,21戶合計840萬元款項,入帳至「重建專戶」,從說明會的時間推算,已經只剩1個半月。

戴禮娟痛批,部落從2月份即提出希望修改設計,縣政府如果不願代為貸款,為何不半年前就告知,這樣部落還有較充裕時間能對外募款;如今只剩1個半月,簡直就是逼大家只能選擇原方案。然而,部落並沒有輕言放棄,現場立刻提出,假使將每戶建造預算降低為100萬,中央跟地方補助金額維持不變,自籌款項就可降低唯每戶20萬,共計420萬,希望能將方案內容修改,朝這個方向對外募款,努力一搏。但林日龍表示,說明會上無法做任何決議,只能將族人意見往上陳報縣政府,並承諾在7月底之前,再跟部落確認,說明會最後就這種充滿變數的情況下,草草結束。

有關於「輕鋼構建築」模式,能在總經費不變的情況下,施作出較符合部落族人需求的建物,從今年2月份即由部落方面提出,盼縣府能更改重建設計,並且主張由部落族人「協力造屋」,即可節省經費;不過,縣府在多次的協調過程中,都以「無法源依據」、「修改設計會違約」等說法駁回,甚至以「設計標已完成簽約」為由,語出「修改設計災民需自行負擔違約金」等說詞,軟硬皆施地「勸進」部落選擇原方案(方案一)。

有關「協力造屋」的部份,林日龍解釋道,一般循「協力造屋」模式的重建工程,經費來源多為民間團體募集的善款,但在哈凱部落的重建案中,由於是政府出資,受到《政府採購法》的限制,必須遵照上網公開招標、發包等機制,因此,「縣府不可能限制未來得標廠商必須配合運用族人自力建造房舍」。而有關「輕鋼構建築」,縣政府原民局產業建設科科員徐同榆表示,當初設計標示是以「RC建築」進行評選,現在要作調整,「原則上,當然應該要由受災民分攤(違約金)」,他話越說越激動,強調縣政府只是「代辦」,尊重災民意見才修改設計,「總不能好的都給災戶挑去,不好的都由縣府承擔吧!」

但話鋒一轉,徐同榆又說,總共約40萬的設計標違約金,實際上會是從「重建專戶」中縣府630萬的補助部分扣除;但究竟如此一來會不會造成「重建專戶」經費不足,或導致災民自籌款項增加?徐同榆說,多數工程都會有結餘,所以「應該不致於」;至於為何從部落2月提出建築方案,要拖延至7月中才告知必須自籌款項,讓族人彷彿被惡整一般,完全沒有充分應變時間可以對外募款?林日龍只回應「現在追究這個沒有意思。」

預算設定

單戶預算120萬

單戶預算100萬

方案

【方案一】
(RC)

【方案二】
(輕鋼構)

【方案一】
(RC)

【方案二】
(輕鋼構)

中央補助

50

50

50

50

地方補助

30

30

30

30

地方向中央貸款

40

0

20

0

受災族人自籌

0

40

0

20

說明會最後,部落族人提出每戶工程預算降低至100萬,連帶將自籌款降到20萬的方案修正,但原民局副局長林日龍僅表示會往上陳報縣府,結果最晚在7月底答覆;然而,即便這個方案修正通過,部落仍必須在8月底之前,籌足21戶總計420萬的款項,入帳「重建專戶」,情勢實在艱難。(單位:萬元/戶。製表:王顥中)

組合屋住超過10年 安全堪慮,哈凱部落募款急需援助

哈凱部落地基遭巴陵攔沙壩工程掏空,後歷經了1996年賀伯與2004年艾利等颱風侵襲,被迫從2001年開始,陸續遷移到如今所在於下蘇樂地區的組合屋,進行「短期安置」(參見2011/10/21 苦勞報導 「家園夢 十年仍是一場空 哈凱部落赴監察院討公道」),誰知「短期安置」一住就是10年。

走到早已完成整地、位於復興鄉三光村的重建預定基地,已非「雜草叢生」足以形容,族人指著基地說:「10年,樹都可以長這麼高了!」組合屋原先的設計年限只是供3年的短期安置使用,10年後,房屋開始出現屋頂漏水、隔間受潮腐壞、牆面與地基位移等情形,安全堪慮。族人表示,因為這兩年部落開始抗爭、發聲,政府才開始一點一點地改善,「像這個屋頂,白色的,也是政府去年才剛來修的。」然而,超出原始設計年限的問題,豈是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微幅修補所能解決的?走到組合屋的牆邊,可清楚見到鐵皮牆面與地基分離的現象,位移已超過10公分,「這個新補水泥也是去年剛做的,沒多久,就又裂開來了」。戴禮娟質疑,政府一拖拖了10年,難道真要當組合屋也出事,災民「再度受災」,政府才願意正視災後重建的工作嗎?

目前,有鑑於吳志揚的裁示,哈凱部落要採「輕鋼構建築」進行重建的工作,就必須在8月底之前,募集420萬或840萬元的款項,無論如何都是一向極為艱鉅的任務,也急需社會各界的援助。

作為3年短期安置的組合屋,哈凱部落族人一住就住了10年。(攝影:王顥中)組合屋屋頂長期漏水,白色部分的鐵皮,是去年才新補上的。(攝影:王顥中)地基與牆面之間已位移超過10公分;照片中可清楚分辨較新的水泥,是去年填上的,如今又再度出現裂縫。(攝影:王顥中)重建工程延宕了超過10年,重建預定基地上不只是雜草叢生,甚至長出一棵棵高高的樹。(攝影:王顥中)位於桃園縣復興鄉三光村的哈凱部落重建預定基地。(攝影:王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