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平傷口不勞駕

2012/08/29
作家

郝龍斌說他不是為了2016大選布局而呼籲讓陳水扁保外就醫,我相信。2016總統之爭離郝龍斌太遠,不會因他要求給一個貪贓枉法的前總統一點福利,全民就能酬之以大位。郝龍斌若真有一天宣布參選,那也只證明參選這件事與高喊陳水扁保外就醫問題一樣,都只是沒有常識而已,託辭於「撫平社會傷痛」之語和胸襟之寬闊與否、道德之高尚與否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歷史上沒有常識而貽人笑柄的事例很多,《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想繼承齊桓公的霸業發動了和楚國之間的泓水之戰。當日楚軍勢強,大司馬子魚勸宋襄公趁楚軍半渡時予以攔截,襄公卻以仁義之道拒絕了。等楚兵渡河之後,子魚又勸宋襄公趁楚軍陣列未成之際襲殺之,他再一次拒絕。此役宋師大敗,「不擒二毛」的襄公被暗箭射中了大腿,第二年就死了。

「陳水扁保外就醫」本來就是一個政客與媒體聯手炒作出來的話題,根據署立桃醫及林口長庚兩家醫院的檢查報告,陳水扁只有「血壓略高、脈搏略快、胃食道潰瘍、內痔、腸蠕動慢」等症狀。在入監待遇方面,他有專用的書房可以替《壹週刊》撰寫專欄,居處空間和會客時間是一般受刑人的7倍,運動時間是一般受刑人的2倍,還有,戒護就醫或返家奔喪時全程未用戒具,也算是基於「前總統身分」而給予的優惠了。此外,陳幸妤和趙建銘還能隨時入監幫他洗牙看診──若不提這一段,保外就醫恐怕只剩下一個理由:他實在太信不過女兒和女婿的醫術!

真正可鄙的是「撫平社會傷痛」之語。論者過去常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來形容人行事眼界狹仄、不審全局;但是何若「頭痛醫腳,腳痛醫頭」之迂陋呢?郝龍斌如果誠心誠意地要撫平社會傷痛,就得看到那傷痛何在,現今台灣社會之傷痛,難道在於施予一個貪腐而不認罪的前總統之特權還不夠多嗎?難道在於懲前毖後之基本邏輯不應貫徹嗎?難道在於法外施仁應該權衡黨政衝突、因人設事嗎?難道要迴避醫學與法律的專業判斷以便故示涵容嗎?「撫平社會傷痛」表現了誰的傷痛?用甚麼撫平?能得其平否?

社會撕裂非糊稀泥

也有論者認為郝龍斌能言人之所不敢言,是一種勇氣。我想在這裡提醒:做為一種人生實踐的價值,勇氣不是單獨成立的。孔夫子把勇氣和諂媚作為一種對立的語詞來凸顯其意義;所以《論語‧為政》是這麼說的:「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此外,在〈述而〉篇裡,孔夫子又將「勇」字與「禮」字綰結成一體,說:「勇而無禮則亂」,這樣說還怕不透徹,才會在〈陽貨篇〉中將「以勇而非禮致亂」的原因一語道破:「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孔夫子還沒說清楚嗎?同樣在〈陽貨篇〉,他答覆子路的問題:「君子尚勇乎?」可謂「三復斯言」了,他是這麼說的:「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社會的撕裂不是和一把稀泥糊上就彌縫得了的,一個為擁有權力而加速讓社會分裂的罪犯尚有未了未結之案在身,並無瀕死瀕瘋之病可考,卻為他大聲疾呼「保外就醫」,這是首都市長的政務?若不是為了求媚於人,就只能說是因為不學而無義,孔夫子大約也只能以「搗亂」視之。

剩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撫平社會的傷口?別忘了孟子也有言及勇氣的教訓。在〈公孫丑篇〉裡,他的結論很明確:「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藍綠兩陣營還真不必表演什麼相互釋出的善意,能各自為此,社會傷痕自然就撫平了。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