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製造出的「寒蟬效應」

2012/09/03

【呂紹煒/特搞】上周六反旺中遊行時,明明全台各新聞台都出動採訪,但偏生壹傳媒的即時訊息,可以毫不害羞的打上「獨家連線」;後來再改為「獨家全程連線」。這般作法,臉皮,是夠厚;用心,是夠毒,手段,更夠賤!

反旺中遊行現場,SNG車排一排,但壹傳媒仍能臉不紅、氣不喘的宣稱「獨家」,臉皮是夠厚。而其用意,大概是延續之前反旺中者宣稱「已有寒蟬效應,其它新聞台都不敢報此新聞」的說法,刻意製造出「只有壹傳媒敢報,其它新聞台都不敢報導」的現象,用心當然是毒。但這種作法,只要讀者稍微把手上的遙控器轉個台,此謊言就不攻自破;不提他台,連旺中集團的中天也報導此新聞,這是那門子的寒蟬?這手段真是賤兮兮的。

不過,由反旺中者盯著各新聞台,別說沒報,連少報此新聞,都可能要被扣上「畏懼旺中壓力而不敢報」的帽子,這不是另外一種「新聞法西斯」嗎?搞新聞的都知道,每個媒體有自己的定位與價值觀,由此去決定新聞的採訪、版面的配置。你家認為天大地大的新聞,可能只能上我家的報屁股;反之亦是。

蘋果最是「樂在其中」、時常放一版頭的「屍體與裸體」,在多數時候,只能在其它報紙的社會新聞版面見刊。中時、聯合最是重視的政治新聞,動輒作頭版頭題,對蘋果而言,可能不是報屁股就是丟棄。財經專業報紙的頭版頭,時常只能出現在綜合性報紙的財經版。

各媒體有其價值觀與取材角度,正是媒體多元化的現象。但壹傳媒打著反媒體集中化、維護多元言論的旗幟,卻又以凸顯自己「獨家全程連線」的作法,影射其它媒體是受到寒蟬效應影響而不敢大作此新聞。坦白說,其心態正是最要不得的「一元化」思想─硬要把他們的價值觀塞到其它媒體腦中。

重視媒體集中化這種「形而上」的議題,從來就不是壹傳媒的風格;如果,壹傳媒真的不是為了壹電視無法上架的商業利益,而不斷硬作反旺中新聞,反而讓人訝異。難道,壹傳媒真的要揚棄「屍體與裸體」、向上提升了?真是如此,倒該拍拍手,給壹傳媒一點愛的鼓勵!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楊琇琇與Höchīng Jīang都認為,壹電視真的「很有」羞恥心!
------------

壹電視獨家全程連線?惹惱同業
2012/09/03 中國時報

【張佩玲、陳亭均/台北報導】壹電視傾全力在「九一反媒體壟斷遊行」大作文章,用斗大的粗體下標「九一大遊行僅壹電視「獨家」全程連線」,此舉惹惱當天在場辛苦轉播的各台同業,紛紛在臉書上批:壹電視濫用「獨家」,抹黑別人,罵別人壟斷,自己卻在煽動民粹。
壹電視當天報導敘述:「『你好大、我不怕』九一反媒體壟斷大遊行,今天下午約二時出發。主辦單位預估,現場約有六千人自主走上街頭。不過,下午各新聞台,目前只有壹電視全程連線轉播,各台大多播出較無時效性的預做新聞專題或維持原有談話性節目…。」
以上的報導惹惱了其他同業,TVBS記者樊啟明在臉書上表示:「×!獨你媽!我開的Live單,我調度的連線記者,我監看的連線報導,是鬼在播?還是有人眼睛瞎了???媽的,民粹主義好大,我好怕!」並說:打獨家的用意非常不入流,刻意造假,「罵別人壟斷,自己卻在煽動民粹。」
TVBS其他同仁也大表不滿:「不爽壹電視SNG連線強調獨家,壹電視還一直說什麼別台不會報,根本不是真的!」
三立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林楚茵也在臉書留言,認為:《蘋果日報》報導「九一大遊行僅壹電視『獨家』連線」,濫用「獨家」,「放大自己而抹黑別人」,明明各新聞台皆有新聞及現場連線報導。林昨又在臉書上留言,宣稱前面的留言「只想表達各個電視台本於九一記者節的遊行,是一個需要民眾專注的新聞事件」,她強調自己只是反壟斷、反扭曲,「不介入旺中或蘋果的戰爭」。
銘傳廣電系教授陳光毅在接受電視台訪問時也說,各台新聞台都有專業的編審人員,不能「你說要遊行,就一定要各新聞台都要報導多少時間,才算夠重視此新聞」。他強調,現在是多媒體平台時代,「你要講什麼壟斷?」

蘋果日報 改個名字吧?
2007-05-08 《自由時報》副總編輯鄧蔚偉

一首歌的內容包括歌曲和歌詞。S.H.E唱「中國話」事件,首先來自網友對歌詞內容的批評。歌曲的部分沒有任何意見,也就是對音樂部分並沒有批評。華研唱片和蘋果日報所謂「音樂的歸音樂」的辯解與評論,根本混淆是非。假設有一首歌頌揚吸毒、鼓勵性侵,結果被人批評,還有人能用「音樂的歸音樂」來辯解嗎?
「混淆是非」是蘋果日報的強項。以台灣媒體大調查的「閱報率」為例,不論在廣告巿場或媒體購買巿場,從古至今全部採用「昨日閱報率」的數據,因為「過去7日閱報率」對每天出刊的日報不具意義。只有中國蘋果日報輸掉以後,才會使出魚目混珠的手法,拿出來唬弄社會。蘋果日報從創報到今日,統計14季的調查數據,蘋果日報輸給自由時報12季;所以,他們對外宣傳只有2季使用「昨日閱報率」的數據,其他12季輸了就拿「過去7日閱報率」來充數。這種作法真讓媒體、廣告、企業界哭笑不得。
在「蘋果日報」尚未被中國人製造出來以前,「蘋果」一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無與倫比的涵義。做為一種水果,蘋果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種恩賜,既美味可口,又幫助健康。另一種以蘋果為名的是美國紐約巿,它以「大蘋果」自稱,來展現它自由與反省並進的獨特魅力。再來就是「蘋果電腦」,它的產品標示著人類文明的一個全新里程碑。
「蘋果日報」呢?它就有如不時占領大量版面的「中國黑心貨」,每天販賣他的「喪事+屍體」、「黑道+裸體」商品。黎智英老闆如果想做一個踏踏實實的生意人,就不要再利用蘋果之名來糟蹋蘋果了,請改個名副其實的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