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失敗的唯物論

2012/08/30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成員

什麼都買賣光了,拿什麼捍衛民主人權?

民進黨總統大選敗選後,最大的反省顯現在黨主席蘇貞昌接受華爾街日報的訪談與最近在電視上的發言。其中蘇主席「我們跟中國之間,可以貿易往來,什麼都可以買賣,只有自由民主人權是不買賣的」一席話,真讓人心驚膽跳。

這個訊息,也鼓勵了民進黨核心政治人物,不顧正值鍾鼎邦事件對於兩岸人權保障重大衝擊的關鍵時刻,仍然積極地訪問中國參加準政治性會議。

弔詭的是,在國內對於來台就讀的中國籍學生的健保問題,卻又無法從公民社會進步價值的角度,做為一個公共政策來討論。黨內理性討論的可能,反而被蘇主席在最短的時間硬生生地叫停。此刻民進黨對內是保守的深綠基本路線,恰恰和對外缺乏整體戰略目標的對中經濟新方向形成強烈對比。

從失敗唯心論到失敗唯物論

蘇主席似乎以為,對中國展現經濟政策上的善意即可打開民共僵局;他也天真地以為,只要每天複誦著台灣主權至上,在中國的經濟攻勢下,還可保住民進黨的政治底線。以目前民進黨所放出的對中經濟新路線的訊息來說,我們不禁要懷疑,民進黨是不是要從一個失敗的唯心論,自由落體似地直接掉到另一個極端的失敗唯物論。

經濟發展的體制會形成對社會主體價值選擇的約制。它依著市場邏輯或經濟規律所設定出來的物質邊界條件,將使得整個社會毫無選擇餘地,不由自主地隨波逐流。一個國家經濟戰略與結構的發展是否健全,也相當程度決定了整個國家對於政治核心價值具體實踐的力量。光有唯心的政治價值,就如同把最純潔但脆弱的理想放在現實市場上任人宰割。一方面宣稱捍衛台灣主權,一方面卻以為可以政經分離,低估了市場自己本身的力量和運轉邏輯,並忽略經濟政策所衍生出來的政治效應,那無異把台灣的物質條件導向一個極度依賴的死胡同,限縮了台灣核心價值可能的發展空間與未來。

放棄基本社會正義底線 陷入僵局的產業結構

台灣經濟政策做為一個複雜而專業的工具理性,是台灣可否捍衛政治民主與社會民主核心價值的重要物質基礎。對內,社會民主價值所需的新的台灣經濟體制,與在新自由主義思潮下對於社會民生衝擊的反省,都需要長期深耕的思考與討論才可能落實。

而對外,例如台商回流與兩岸經貿的議題,也急切地需要知道如何放在台灣經濟結構改質的大目標下來思考。在國族主義與經濟發展至上的簡單思維下,台商回國投資被兩黨不約而同地美化為台灣最大的利益,而完全沒有空間去思考,對於台灣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利與弊。勞力密集、資本密集的產業,舉著台商回流的大旗,正同時逼迫著國民兩黨放棄台灣基本的社會正義底線,更遑論積極地去思考改造台灣目前已陷入僵局的產業結構。另一方面,與中國密切依存的貿易關係,也讓台灣喪失了保持經濟的短期比較利益與長期戰略平衡所需的靈活度。

什麼都可以買賣的國家 如何捍衛民主人權

在這個背景之下,民進黨選擇了最廉價的經濟政策,即向國民黨靠攏。很可惜,不僅民進黨在選前努力發展的全球經濟戰略與社會民生論述,在選後煙消雲散,甚至在還沒有建立清楚的台灣經濟戰略主軸的情況下,即大步地邁出所謂的彈性對中經濟政策。民進黨不僅沒有從選前王雪紅的九二共識政治呼喊中學到教訓,反而急切地開始政經分離的表態。

而中共正好整以暇地等待民進黨,從唯心這一端毫無招架地擺盪到唯物的另一端。中共做為一個唯物主義的資深信徒,反而藉由愈來愈熟練與靈活的資本主義操作手腕,讓民進黨逐步地踏入市場依賴的牢籠。他們深信,透過物質條件的掌控,可以逐步地攻堅民進黨與整個台灣核心價值的堡壘。

一個沒有認知到台灣經濟戰略條件重要性的政黨,是沒有能力來實踐台灣的民主核心價值的。再聽一次蘇貞昌的話:「我們什麼都可以買賣,只有自由民主人權是不買賣的。」乍聽之下,好像是勇敢地在宣告無論如何都將捍衛其基本價值。只是,我們不得不問,一個什麼都可以買賣的國家,還剩下什麼物質力量來捍衛它的民主人權?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