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我們結/解婚吧」論壇

2012/09/18
交大社文所博士生

責任主編:張心華

台灣第十屆同志遊行將於今年10月登場,主題為「革命婚姻──婚姻平權‧伴侶多元」。有鑑於此,台灣同志遊行聯盟在日前舉辦了「我們結/解婚吧」論壇,並邀請到四位講者針對這個議題發表看法。

何謂「解」婚?

論壇標題把「結婚」和「解婚」放置在一起,讓我覺得有趣卻又帶點困惑。畢竟如果按照台灣現行的法律,同性不得結婚,那麼對於同志而言,又哪來有「解除婚約 」的問題呢?因此我的理解是,這個「解」字並非探討離婚本身,而是「解構」婚姻的社會與文化意涵。以講者之一、中央大學哲學系教授卡維波的提法為例,他認為所謂的婚姻改革(相對於改良),並不單純只是修改婚姻制度的法條,而是顛覆人們對於婚姻的單一僵化想像,使得婚姻的意義不被某一個立場或意識形態所壟斷。

我認為在卡的提法下,重點便不在於同志能否被國家認可,藉此走入婚姻,而是即使同志婚姻合法化之後,婚姻制度對於性慾管控、娼妓入罪、小三汙名等等,是否有其鬆綁或文化意義上的轉變。換句話說,解構婚姻的目的,不但是聽見更多邊緣主體(例如:外遇者、不婚者)的聲音,更是置疑婚姻制度對於「人數」和「次數」的限制。就人數層面而言,我們或許可以提出質問:「為何婚姻一定是兩個人?三個人或一群人可以締結婚約嗎?」;就次數來說,一個人是否有多次/多重婚約的可能性?如果婚姻的文化理想固著在「兩個人廝守終生」的圖像,那麼婚姻制度對於人們親密關係的規範與正常化,必定依然存在。

婚姻平權不單純是Yes or No

如果問到「你是否贊成同性可以結婚」,相信許多同志友善的朋友的答案是肯定的。畢竟如果以「平權」的角度來看,異性戀進入婚姻之後享有的法律保障和權益,而同性戀卻得不到,似乎是一種不平等的對待。伴侶盟成員簡至潔就提到,如果同性戀不被允許結婚,社會大眾歧視同志的現象將會存續。關心台灣性別運動與同志運動的我們,當然不願看到同志持續遭受歧視。但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婚姻平權並不是選邊站的是非題,而是需要我們仔細思辨的申論題。這個申論的空間,即是台灣性政治版圖得以持續開展的起點。意即,我們必須就其婚姻制度規範與文化想像本身,裡外翻轉它的樣貌,讓婚姻當中一切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條件與狀態可以受到檢視、解構。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夠看到婚姻在性別領域之外更廣泛且錯綜複雜的連結,藉此省思婚姻平權可能帶來的不平等壓迫。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我們結/解婚吧」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