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誰保釣?為何保釣?

2012/09/19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保釣爭議至此,雖然不至於有戰事即刻發生的危險,但東亞的區域和平已出現裂痕。在朝野同聲「口水保釣」,而市民淡定之際,在中日民族激情,主權神聖的呼喊之餘,我們或許更應該思考台灣究竟為何保釣?為誰保釣?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是今日台灣的保釣困境。自九○年代起,兩岸三地的民間保釣團體就不斷出現兩岸聯合保釣的呼聲,可是這樣呼求在藍綠對峙的政治格局中並不討好,美國與日本也不希望台灣政府與中國政府聯合保釣。這凸顯了釣魚台問題從來不是單純的領土主權爭議,而是夾纏在戰爭記憶、美國霸權與兩岸分斷多元結構中的歷史共業。在這樣的結構裡,保釣的目的雖然明確,其主體與內容卻不清晰。對於成長於獨立思潮澎湃的台灣新世代,這樣的運動與歷史不僅陌生,而且缺乏進步性。他們既不認為台灣有能力在兩強爭霸中偷得蠅頭小利,也無法在主權宣誓中看到進步的意義。如果說中華民族主義情緒在四十年前凝聚海內外華人學生,保住了釣魚台至今依然爭議不斷的局面,那麼同樣的民族主義情緒反倒使得釣魚台與台灣青年顯得漸行漸遠。

然而,台灣青年應該而且須關心釣魚台,不是因釣島底下石油蘊藏豐富,或是領土主權神聖不可分割,而是因台灣與沖繩民眾將是釣魚台爭議激化下最大受害者。近來美軍在關島演習及在沖繩的軍事部署無一不是針對釣魚台而來,而日前中國的強力軍演,放任民間反日情緒升高,更是無助於情勢的緩和。釣魚台危機一旦發生將立時衝擊台海防線與兩岸關係,迫使台灣在中台美關係的平衡中做出選擇。屆時,我們要面對的不只是藍綠互咬的政治把戲,更是國軍如何護土,應對兩強,統獨選擇激化的局面。因此,台灣更應該主動出擊,尋找論述的高度,化解這場風雲詭譎的釣島危機。

要知道釣魚台問題和其他的東亞領土爭議,基本上是民族主義與冷戰結構雙重擠壓結果;這些領土主權的紛爭將會持續不斷,不只因為民族歷史記憶在東亞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難題,也因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駐軍,只會使得中台日韓四方持續在冷戰與歷史記憶的結構中無法自拔,以致一寸不讓。在領土議題上,內政與外交是一體的:退讓會使得政權失去民意基礎,強悍宣示則有助於閃躲內政困境,強化政權合法性。然而,這樣的主權表演只會削弱原已稀薄的東亞和平,更可能因為一時的擦槍走火而造成無可回復的傷害。在今天的世界格局裡,主權或武力並不能真正解決領土爭議,作為小國,我們必需嘗試超乎主權之上的理念與實踐。

因此,保釣運動再起是值得關注與支持的。但要使運動有更大力量與民間參與,保釣須與統獨脫勾,並提出比領土主權與反日情結更具有說服力與批判性的思維和理念。馬總統的「東海和平倡議」,儘管略嫌空泛,確有正面意義。然而,「共同開發,分享資源」的思路不脫主權擱置,談判漁權的老調,更無視美日增兵沖繩與重劃飛航識別區對台灣空防形成的威脅。正因為我們在武力上無以抗衡,要在東海問題上保持存在感,我們必須跳脫領土主權與開發思維,轉以護衛釣島生態與東亞和平為職志。因為任何以主權為名的進駐與開發,都將危害我們的安全以及東海的和平與生態。

台灣政府須以當事人立場,運用台日親善與兩岸關係為槓桿來促進三方溝通;民間保釣的力量更應該去關照到沖繩人民的感受,以和平為起點思考釣魚台的意義,讓釣魚台,乃至於沖繩群島,成為「東海和平(非武裝)區」。這才是台灣政府與民間應該盡力施為的方向,而不是任由政客賣弄我們分裂的民族主義。當然,這也需要挑戰美國的勇氣。

釣魚台問題是冷戰政治的遺緒,我們更不希望它成為美中新冷戰格局的開始。在台灣,保釣若要保有社會運動的能動性與號召力,就須將釣魚台當成一個思想問題來看待,追問「為誰保釣」?「為何保釣」?爭奪釣魚台不該只是為了成就另一個汙染海洋的油田,或是打造另一座生人勿近的海上碉堡。誠如香港老保釣莫昭如所言,只有飛鳥和走獸才值得擁有釣魚台的主權。這才是再次保釣的意義與起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