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落實東海和平倡議

2012/09/11
銘傳大學國事所助理教授

馬英九總統在8月初《中日和約》60周年紀念之際,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復於9月7日登上彭佳嶼,公布《東海和平倡議推動綱領》。兩階段的「推動綱領」包括透過一軌與二軌對話管道進行雙邊協商的「和平對話、互惠協商」,以及透過對話協商制度化與建立共同開發資源機制的「資源共用、合作開發」,期能形成以東海為範圍的和平合作網,建立「東海行為準則」為長程願景。「東海和平倡議」,落實方式可從下列三步驟開始:首先是確立美國在東亞地區的主導角色,其次是尋求建立對話平台,最後再形成多邊機制的區域治理。

美國主導倡議

美國在東亞的角色極其重要。首先,美國分別與日韓簽有「美日安保」、「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是東北亞重要的兩大軍事聯盟。其次,美國對中國大陸而言,雖然是軍事與政治上的對手,但在經濟上卻密不可分,當歐巴馬總統與國務卿希拉蕊分別提出「重返亞洲」,以及美國防部提出亞洲「再平衡」戰略時,美國已彰顯兩件事,第一,美國仍然要在亞洲「當老大」,第二,中國大陸的地位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再其次,台美雖無正式邦交,但台灣是美國的盟友(雖非盟邦)。馬總統提出「東海和平倡議」是拋出一個善意議題供東海地區國家一個下台階,藉以降低衝突、緩和對立情緒,美國身為全球超強,應挺身而出來接續和平倡議。此舉不但能有登高一呼而百應之效果,更能直接緩和衝突對立,而形成對話空間,有利多邊機制之成立。

馬總統登上彭佳嶼宣示釣魚台主權時表示,台、日、「中」應形成「一組三邊」的對話平台,成為繼「東海和平倡議」後的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步驟。雖說「一組三邊」對話平台是可行的,主要是讓日本放軟一貫的強硬立場,投入區域安全的對話中。但可能令東京陷入另一個疑慮:從原本的釣魚台列島管理員角色,突然之間必須坐下來面對另外兩個競爭對手,不安溢於言表,可能因此令野田佳彥政府採取較激進、較強硬的方式來處理,以恢復日前因日韓獨島爭議所造成的國內低迷支持度。

因此,「一組四邊」的對話平台將較為可行,而其中必須納入美國的角色,因為美國是釣魚台爭議的始作俑者,但也是當前的全球唯一超強,更是標榜要「重返亞洲」的區域大國。

區域多邊機制

美國的加入將可令日本感到安全一些,也可以讓北京與華府多一層對話空間,增進互動與互信;我國也可藉此表達立場與意見,並提升馬總統「和中、友日、親美」的國際戰略思維。未來,對話平台的建立還可以擴及其他島嶼爭議,例如日韓的獨島爭議與日俄的北方四島爭議,在擱置爭議的前提下,以對話促進了解與互信,再談各項可合作之議題。

然而,形成對話平台只是暫時的工作,建立一個東海和平的多邊機制才是可長可久的安全作為。形成一個多邊機制進行區域治理已成為國際間的常態,例如管理非洲54個國家的「非洲聯盟」與提升東南亞10個國家合作關係的「東南亞國協」,東北亞也需要一個相關的多邊機制。這個多邊機制的芻議已由馬總統提出,現在必須說服美國接手號召區域內各國組成一個多邊機制來維持區域穩定。對美國而言,東海和平穩定符合美國與各方的國家利益,也能減少區域內國家繼續運用民族主義或非理性方式來尋求政治人物的本身利益而漠視國家整體利益的自私行為。

若東海能夠形成區域治理,也可以增加此區域軍演的透明度,促進區域內的海線安全與海事安全,也可以提升經濟活動與交流,最後促進並維持東亞的區域安全穩定。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