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陳韋綸
在各種「易手」傳言下,壹傳媒旗下的蘋果日報員工率先組織工會,並在今天(9/29)舉行成立大會,由蘋果日報政治中心記者蔡日雲擔任首任理事長。她說自從今年9月1日記者節大遊行後,蘋果的員工就積極串連,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便於1千多位員工內獲得超過2百位的發起連署,讓工會順利成立。工會主要由記者、編輯發動,所以7席理事中,編輯部佔了5席,資訊中心1席,另外保留一席給印刷廠的員工。而目前工會的重要工作為「團體協約」以及「編輯室公約」的草擬。
由於公司可能易主,客觀上來看,現在的經營者與工會不會有直接衝突,而在壹傳媒與旺中交鋒的這段時間,蘋果不斷強調自己「開放」的立場,總編輯馬維敏對於「組織工會」、「簽編輯室公約」等呼聲也都表達贊同的意見,工會只差有沒有員工願意跳出來組織而已了。「一開始總要有人有傻勁發起」,蔡日雲說,目前一切進展順利,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她表示,蘋果的記者、編輯珍視現在蘋果擁有和其他家媒體不同的言論自主空間,並擔心未來的新買主將破壞今天的這些自由,因此目前工會正在草擬「編輯室公約」;一旦公司易主,將以此與新資方談判,維持編輯的自主性。
1988年,台灣的報業有一波工會的組織運動,聯合報(3月)、中央日報(8月)、中國時報(9月)自立報系(9月)紛紛宣布成立工會,不過除自立報系外,上述工會的組成多以藍領員工為主。而在中時工會組織的過程中,更是受到資方的打壓,準備籌組工會的記者鄭村棋、吳永毅、張玉琴遭到開除的命運。
隨台灣走過戒嚴的自立早報與自立晚報,在歷經數度易主後,分別在1999年2月與2001年10月關廠,也結束了「專業者」與「勞工」身分的齟齬。經歷與資方20年的鬥爭、中時大裁員、中晚關廠,中時工會於2008年8月27日,以戰鬥失敗,不願成為「花瓶工會」(相關報導)為理由決議解散,以維持光榮傳統。
與上述幾個重要的報業工會不同的是,由於「蘋果日報」本身是一家獨立的公司,所以單獨成立工會,與聯合報、中時、自立等包含報系旗下各報紙的員工不同,目前與蘋果命運相同的壹電視與壹週刊員工是否會再傳出組織工會的消息,還需拭目以待。
一個「白領」勞工主導的工會,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下,蘋果的工作者自許編輯的自主性超越同業;今天蘋果工會的路徑,與1995年時自立報系工會推動「編輯室公約」的情境類似。「那個時候,因為陳政忠要來接手報社,大家擔心他帶著髒錢進來,影響了報社的方向。」當年自立工會幹部、之後投身工會組織工作的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袁孔琪回憶。
不過,到底「編輯室公約」這種東西該不該在工會裡談,這個問題在當時引起了爭辯,而這個爭辯延伸到當時剛成立的「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內部,成為「專業派」與「工會派」的角力。「那個時候報社的編輯,已經不像古早以前的編輯一副『文人』的模樣,工作逐漸簡單化,變得機械」,袁孔琪說,編輯在自立工會裡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新聞自主是勞動條件」這種話也開始在報社裡面被提出來。
不過到了記協的辯論中,許多記者仍然堅持「客觀性」,認為要發展成「專業者的組織」。如今17年過去,這樣的路線與身份認同也還存在記協內部,不過事情也有進展,91記者節前夕的8月29號,以記協幹部為核心,「台北市新聞傳播業產業工會」與「台北市新聞從業人員職業工會」同時宣佈成立,不論這兩個工會目前發揮的功能如何,記協畢竟脫離了十幾年來被批評為「空談」的狀態,在組織的改造上,走出了一步。
「我不喜歡白領、藍領這樣的稱呼」,蔡日雲說「大家都是勞工」。這十幾年來,雖然在組織的工作上,沒有突破,甚至是倒退的,不過袁孔琪認為,現在報社的記者、編輯對於工人身份的階級認同,倒是變強了,不再像過去陷入「專業者」的迷思,除了自立之外,像是已經解散的中國時報工會,或者聯合報工會,基本上都以「藍領」為組織的主幹,記者與編輯部的參與都很低。不過今天蘋果倒是走上了自立的路徑,從白領開始,目前也已經擴及藍領,「像是蘋果在岡山、新屋的印刷廠工人也都加入了」,蔡日雲表示;至於壹集團的「壹週刊」和「壹電視」有沒有組織工會的動作?她說都有人在推動,不過詳情她並不清楚,如果將來「壹週刊」和「壹電視」也組成工會,會考慮與蘋果工會共組「聯合會」。
這一次蘋果工會的組織,並沒有受到公司的打壓,「我們政治中心就在報社的『核心』,在行政總裁兼發行人葉一堅、總編輯馬維敏座位的旁邊」,蔡日雲說大家來來去去談工會的事情,他們都沒有過問,蔡日雲也曾就組織工會的事情「告訴過」馬維敏一聲,他只是很簡單地回答「那是你們的權益,去呀」,就不再多說什麼。
蘋果日報工會成立了,有些事情,超出工運的歷史經驗,是「偶然」的產物,有些東西,又似乎是在某個歷史發展的脈絡下,有所傳承。不過在一串關於媒體的壞消息下,總算有點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