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扶律師 被批淪毒犯專用

2012/10/11

記者黃立翔/專題報導

法律扶助律師淪為「毒家律師」﹖以保障弱勢民眾訴訟平等權為宗旨的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目前最大宗的刑事辯護案,竟是替毒犯辯護,形成納稅人出錢替毒犯辯護的怪現象。

「法律扶助法」2004年由總統公布實施,往後弱勢的窮人,如有法律上需求,如法律諮詢、或請律師代理民、刑事訴訟,將不再求助無門。可由國家(司法院)所捐助設立的「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予以協助。

毒品案連5年居冠

但根據法扶基金會年報,法扶義務辯護的刑事案類中,毒品案自2007年起,連續5年蟬聯刑事案類冠軍,光去年毒品案就佔3873件。

像新北市刑大破獲販毒集團,落網8人中就有6人申請法扶律師,讓法扶成了毒品案辯護律師團,最終這些人都被判3年到9年不等重刑。

北市警方逮捕6度販賣安非他命、綽號「象哥」的陳姓男子,陳嫌被警方嚴密監聽備有紀錄,也被證人指認,依舊可申請法扶律師。

虐死男童 也可申請

去年發生的新店虐童案,4名狠心毒蟲將2歲5個月大男童凌虐致死,被判死刑、無期徒刑的主嫌劉金龍及周建輝,竟也有法扶律師幫忙辯護。

被害人家屬不滿

男童的姑姑王薇君對此相當不滿,她說,被害人家屬納的稅金,竟然被拿來幫殺害自己親人的兇手請律師,情何以堪,即使法扶對被害人家屬主動提供援助,仍予以婉拒,「我不能接受這樣的辯護關係」。

法扶:結構性問題

對此,法扶秘書長鄭文傑指出,刑事類准予扶助案件中,毒品案確實是第一名,這與近年來毒品犯罪居高不下有關,不過毒品案的法律扶助量,比起整體法律扶助案件仍佔少數,每年台灣被移送的毒品嫌疑人約4到5萬人,法扶一年准案量最多3000多件,法扶律師絕非「毒家律師」。

鄭文傑表示,法扶律師承接案件都有審核機制且依法行事,刑事案類毒品案件佔多數,是結構性問題,除非修法,否則最低3年以上本刑的「製造、販賣、運輸毒品」嫌犯,若提出申請,法扶無法拒絕。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