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孫窮理
為了呼籲政府提供資源、建立長期服務,台北市心生活協會等團體在10月20日上午發起第一次以精障族群為主的遊行,約有300多人參與。心生活協會總幹事金林表示,這次號召精神疾病患者與家屬共同上街、看見彼此,並說出自己的需求,希望能夠藉此讓社會大眾認識精障族群,消除歧視、污名和刻板印象。金林強調,精障族群並非少數,他們需要的不只是藥物治療,康復之路急需長期照顧的支持。
金林指出,台灣精神疾病患者不是少數,超過200萬人在身心精神科看診,持有精神疾病重大傷病卡者有20多萬,精神類身心障礙手冊者則有11多萬,但政府卻忽略精神疾病患者長期照顧的需求。「不是吃藥就好」金林舉例,部份精神疾病患者因記憶力衰退或腦部功能受創,失去交通能力無法自行就醫時,就需要關懷訪視服務,提供心理及生活的援助。此外,像是個案管理服務、支持性就業服務、生活重建服務等等,金林表示,這些社區服務都急需政府提供穩定的經費及政策,才可能獲得普及、長期的發展。
因為缺乏精神疾病與精神復健的知識,加上精神疾病遭受嚴重污名,使得相關服務推展困難,金林提到,原本的諮詢電話專線服務在今年(2012)未獲補助的情況下便暫停執行,因此她希望,政府能給予精神疾病專款補助申請,讓社福團體的服務能不因經費問題面臨中斷;並於政府組織再造之際,在衛生福利部底下設置獨立的心理健康司。金林一再強調,長期照顧對精神疾病患者很重要,但《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所提供的生活照顧、醫事照護卻規定「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6個月以上,且『狀況穩定』者」,她質疑,「如果要『狀況穩定』才能獲得長期照護,等於是對精神疾病患者關起大門」金林認為,《長照法》需要建立精神障礙社區照顧服務。
現場有精障者分享自己的故事,他表示,自己7歲時就有症狀,但由於相關知識、資源不夠普遍,直到30歲才知道原來自己罹患精神疾病,「這23年來相當痛苦」,因此他希望能加強對精神疾病的教育,讓患者能夠了解自己的情況。風信子協會成員也說,自己透過努力生活、勞動來對抗疾病和賺取薪資,盼社會大眾能夠看見,不要污名化精障族群。
精障族群第一次上街遊行,盼以行動打破對精神疾病的污名,輔仁大學社工系和千障權益聯盟等團體也到場支持。輔仁大學社工系的學生們認為,不要只做在教室聽課,希望能夠實際參與議題,了解社會弱勢族群的處境。千障盟的黃智堅表示,身障者跟精障者是一樣的,他也預告,在11月10日將舉辦殘障者大遊行,大家要站出來抗議,要求政府改善相關政策。
- 2011/11/14 苦勞報導 要無障礙 殘障者走出來 跨障別 千人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