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成為美國與藥商的祭品

2007/08/17

如果要說什麼政策讓民眾徹底看穿現在這個政府,那應該就是解禁瘦肉精這件事了。簡單說,政策反覆,政治指令凌駕於專業判斷,就是這個瘦肉精事件的本質。而且不要忘了,這個反覆政策的最大受害者,竟是民進黨政府口口聲聲說要照顧的農民!

如果說95年10月農委會公告瘦肉精為禁藥,這政策是對的,而現在對瘦肉精解禁,這個政策也是對的話,那麼唯一錯的,豈不是人民,不是養豬農民嗎?如果說 95年10月農委會公告瘦肉精是禁藥,這政策是對的,那唯一錯的是豬農不該要求衛生署加強檢驗進口美國豬肉。因為這麼一檢驗,驗出了外交問題。而這個外交問題,恰恰成為陳水扁要過境美國時,美方的一個籌碼。

如果說95年10月農委會公告瘦肉精為禁藥,現在又對瘦肉精解禁,前後兩次決策都是對的,那唯一的合理解釋是,當初這個政策是針對國內豬農的,以為危害國人健康的是國內的豬農,農委會做出這決策的時候,對美國豬肉太有信心。沒想到,進口的美國豬肉這樣禁不起考驗,第一次檢驗就驗出問題。如果是這樣,那也沒有關係,該查扣的就查扣,該退運的就退運,誰叫美國豬肉這樣不爭氣呢?

可是,事情卻演變成危害國人健康的瘦肉精可以解禁!原本的禁藥可以硬拗為「不過量即可」。這樣反反覆覆的決策,說明了什麼?說明了官僚體系的決策都是兒戲?還是說明了充當諮詢的專家們,一點也不專業?更何況,涉及外交問題、美國的利益以及陳水扁過境美國敏感時機,在政治考量下,技術官僚和專家的專業意見全都通通得俯首稱臣?而且國人健康還得拿來充當祭品?

衛生署說不管外界如何反彈,立場不會改變。是的,國人健康是太過抽象的概念,美方壓力、藥廠利益才是具體的。這齣戲碼,典型地符合了民主政治的一個弔詭:越是抽象、廣泛的群體的利益,越容易被忽視,而越是具體的、特定群體的利益,越容易被照顧與實現。不要忘了,官員們現在都很會玩數學遊戲,吃多少才會過量,才會危害健康,一堆數字就可把民眾玩得團團轉!

【2007/08/17 聯合晚報】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