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哈氣候談判後,各國關切美國動向

2012/12/13

  美國於杜哈氣候談判雖未就減排目標提出新承諾,其他國家仍持續觀察歐巴馬政府是否將實現其氣候變化相關政策,於美國國內推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且為2015年的全球氣候協議採取更具企圖心的減排目標。

  為期兩週的杜哈氣候談判最終確定延長「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效力,但目前參與國家僅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5%。一些已開發國家包括日本、加拿大等國都選擇退出,而美國則從未批准議定書。

  歐盟氣候執委海德嘉(Connie Hedegaard)表示,美國很小心地避免妨礙談判進展,但仍難以瞭解美國是否有意承諾參與新的國際氣候協定。海德嘉希望,歐巴馬政府不僅應改善國內氣候政策,同時也應加強美國參與國際氣候協定的程度與承諾執行意願。

  長久以來,無論是富國和窮國都指責美國阻礙全球對抗氣候變化的努力。氣候變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威脅低窪地區及島嶼國家;氣候型態的轉變帶來乾旱、洪水和毀滅性的風暴。

  已開發國家中,美國拒絕參與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是唯一具有約束各國進行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減排的國際協定,但當時的布希政府認為,京都議定書有損美國經濟,而且議定書未要求中國大陸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進行減排,並不公平。

  由於美國溫室氣體法案在國會受阻,致使各界對美國主導聯合國氣候談判的期望落空,但在桑迪(Hurricane Sandy)颶風來襲以後,美國國內對於推動氣候變化的政治辯論又再度興起。歐巴馬在勝選演說提及「全球暖化的破壞力」,亦希望就全球暖化議題召開全國會議。

  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UCS)戰略與政策主任梅耶(Alden Meyer)表示,美國是談判中協助窮國投入潔淨能源發展、對抗氣候變遷的主要障礙;但另一方面,美國認為其為達成自願目標,以2005年為基礎,於2020年前削減17%排放量,國內仍有許多工作尚未完成。不過,梅耶亦認為,美國氣候談判代表史登(Todd Stern)於會中表示願意討論如何公平分擔2020年後減排責任,亦是一項正面訊息。

  部分國家對於美國代表未阻礙小島國家提案討論「損失和破壞」(loss and damage)等涉及與氣候有關的災害賠償感到欣慰。小島國家為因應海平面上升的威脅,現已推動一些機制應付自然災害。杜哈氣候談判最終雖未建立該項機制,但許多國家表明願意深入討論。

  史登強調,美國政府已推動強化轎車和卡車的燃油效率標準,並努力提高建築物能源效率和綠色能源投資。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 Defense Council)施密特(Jake Schmidt)表示,有些人可能高估歐巴馬政府從氣候變遷承諾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速度。事實上在美國,這些事情需要時間,但從美國的民意調查來看,民眾日漸意識到氣候變化的真實性,而且極端氣候正發生在美國。施密特強調,歐巴馬政府應進一步對既有燃煤發電廠實施新的減排標準。

【由陳建州報導,取材自Associated Press,2012年12月9日】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