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主編:王顥中
台北市議會昨天(1/9)在市議員出席不足流會的情形下,結束這一屆會期,導致多個排入議程的法案沒有審查,其中包括攸關北市「輻射屋」居民健檢、慰問等相關措施的《臺北市輻射污染建築物事件善後處理自治條例》修法也意外地沒有通過。今天,30年來飽受輻射威脅的南港「台肥國宅」居民,召開記者會,希望市議會以召開臨時會的方式,通過這個條例。居民邀請北市議會副議長周柏雅說明,在沒有得到滿意答覆後,轉往市政府陳情,不過出面接受陳情的市政府建管處總工程司羅榮華也以議會尚未通過條例,表示無法回應居民。
(攝影:孫窮理)在「台肥國宅」,從外觀上就可以輕易發現因為使用海砂當作建材,日久水泥剝落外露的鋼筋,更特別的是,這些露出的鋼筋,就是造成居民30年來生命威脅的「輻射鋼筋」。(攝影:孫窮理)目前居民也在推動「都市更新」,希望比照「民生別墅」,取得「重大災害」30%的容積獎勵,不過進行得並不順利。(攝影:孫窮理)居民在自己家裡開完記者會之後,就轉往市政府陳情。(攝影:孫窮理)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張武修表示,這一次「自治條例」的修改,主要是針對法規不明確的地方,讓它明確化,並針對因長期接觸輻射而死亡或罹患惡性腫瘤、再生不良性貧血、早發性白內障患者,給予慰問金補償。張武修說,這個法案,早在16年前就已經提出,現在的修正,是讓它往前更進一步,輻射屋事件從發現到今天已經30年,罹癌死亡的住戶越來越多,原本寄望這一次修法能夠彌補過去的不足,對於沒有能如預期通過,張武修表示遺憾。
來到「台肥國宅」說明的市議會副議長周柏雅表示,之前在議會討論這個草案的時候,大家只對行政分工的部份有不同意見,對於健檢、慰問這些東西沒有意見,也就等於是通過了,他強調,市議會流會後結束會期,「是所有的法案都沒有處理完,不只是這一個條例」。不過對於居民要求召開臨時會,周柏雅說,這在「實務運作上不容易」。
1993年,台北市「民生別墅」被發現使用在製程中遭到輻射污染的鋼筋當作建材,成為「輻射屋」,之後,同樣遭到污染的房屋一棟棟被發現,成為社會注目的事件。在這些輻射屋產生的過程中,原能會隱匿事實,而受害的居民歷經多年的抗爭與訴訟,2002年,法院判決「民生別墅」居民勝訴,獲得國賠。
而「台肥國宅」就是當年被發現的「輻射屋」中間的一批,居民吳台元說,現在住在「台肥國宅」的居民,第一代大多是台肥公司的員工,當年台肥拆除員工的宿舍,將土地變賣,並與北市府國宅處合作,由國宅處興建了這一批80戶的國宅,由員工承購,房子在1983年蓋好,1993年就發現了輻射。而這一批「台肥宿舍」的厄運還不只於此,沒多久之後,居民又紛紛發現房屋出現水泥剝落、鋼筋外露的現象,「我們是『輻射屋』加上『海砂屋』」吳台元說。在今天的記者會上,許多沒了老伴,8、90歲的第一代居民,以及父母罹癌過世的第二代居民都來到現場大吐苦水,除了輻射屋的健檢、慰問等問題之外,居民也提出儘速循「都市更新」的管道重建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