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台灣勞工運動的挑戰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3/01/25

主講人:邱毓斌 助理教授(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 時間:102年2月1日(五)下午2時30分~下午4時30分 地點:人文館南棟社會所802會議室

演講摘要:

面臨勞動基準遭到侵蝕、薪資停滯、勞工保險危機,乃至擴大引進移工政策等衝擊,台灣的勞工運動展開了幾波的行動回擊;但是其產生的強度與效果非常有限。一個很重要的解釋是:台灣多數勞工並未組織起來,自無採取集體行動的可能。在台灣,以公司為組織疆界的企業工會是1980年代以來自主工運的主要動力,其組織率自解嚴以後清楚可見地一路往下滑。對照西方國家工會近三十年來關於organising model的辯論,本研究分析台灣勞工運動何以在民主化之後,不見更強的組織發展,反而逐漸喪失組織動力。透過台灣自主工會運動的歷史分析,我們發現威權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制度遺產以及自主工運早期經驗限制了後來的勞工運動的發展路徑,特別是對於組織工作的想像。雖然2010年工會法修正已經放寬了工會組織型態的規定,勞工運動必須擺脫過去威權時期工會制度所留下的影響才有可能在組織發展上獲得突破。

講者簡介:

英國Essex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興趣為社會運動、勞工研究、非營利組織。攻讀博士之前曾任中華電信工會組訓組長、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現為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系助理教授,同時擔任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

主題: 
活動日期: 
2013/02/02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