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和吳寶春都想念書

2013/03/22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欲申請政大EMBA,卻因只有國中學歷而遭拒的事件,引發各界熱烈討論。馬總統要求教育部儘速檢討相關制度太過僵化的問題,並表示:「有些事情不能只看學歷,實務經驗更重要。」面對新加坡大學展開雙臂歡迎,為吳寶春破例來台面試的「國際壓力」,馬英九總統指示:「絕對不能被別的國家搶走,務必要把吳寶春留下來。」

台灣教育制度之僵化並非新鮮事,有強烈動機想進大學、研究所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又豈止是吳寶春師傅呢?許許多多在台灣的新移民也想進修,但台灣的僵化教育制度令他們有志難伸。

來自越南的小金看到吳寶春師傅的新聞,感到憤慨難平:「即使是台灣土生土長的人也受困於僵化的教育制度,新移民受的束縛更勝吳寶春。」她同時也高興吳寶春師傅的行動已引起大家關注,但小金認為:「這突顯的是制度的問題,不能只用個案來解決。」

雖經多年教育改革,但政府對教育的想像始終未脫僵化的思維邏輯:以商品大量生產的模式,致力於將每個人模塑成幾乎一致的生命歷程,人人必須按部就班地就讀規格化的小學、國中、高中,然後繼續考大學、研究所。那些擁有不同生命歷程而未遵循此教育「生產線」的人,例如國際知名的吳寶春師傅,很難再回頭考取大學,因為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升學考試的內容與知識無關,豐富的歷練與知識累積並無助於通過充斥填鴨式「標準答案」的升學考試。

隨著全球化的快速進程,台灣已有數十萬新移民,他們因求學歷程迥異於台灣教育「生產線」的模塑,而喪失了繼續求學的機會。例如,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婚姻移民女性,因其在母國所受的教育未獲台灣認可,而被迫從國小補校開始讀起。這幾年由於許多團體的不斷倡議,新移民的母國學歷認證已漸放寬,但是手續仍相當繁瑣,例如移民須在母國的台灣駐外辦事處辦理認證,而她們的母校可能不在駐外單位認證的名單中,使得不少申請者仍無法獲得認證。

此外,有更多的新移民與吳寶春一樣,依現有制度,他們必須先取得國中、高中學歷,才能有機會進修。為此,他們只能選擇讀補校,或者參與學歷檢定考試,但內容是與生活所需或者他們有志學習的知識幾乎毫無關連的科目,如數學、理化等,對於擁有豐富經驗且有明確進修方向的成人而言,死背這些科目根本是浪費生命。雖然自101學年度起,為因應少子化對大學招生的嚴重衝擊,教育部開始讓幾所私立大專院校試辦「風雲再起—鼓勵成人就讀大學方案」,讓年滿22歲、工作四年以上者,不必考學測,只要通過各大學的甄試,就有機會進大學。但對於無教育部認可的高中學歷者而言,他們必須先修習大學推廣教育、空中大學或教育部認可之非正規教育課程40學分以上,對於許多新移民而言,困難在於各大學的學分費昂貴、而受教育部認可的非正規教育課程非常有限,難以找到足夠的課程以滿足必須的40個學分數。此外,目前加入教育部「風雲再起」方案的大學和科系並不多,侷限了許多新移民進修的選擇。

許多新移民和吳寶春一樣,有強烈的學習動力和明確的進修目標。小金立定志向要成為有多元文化觀點和採用啟發式教育方法的幼兒教育老師,並決心要開辦一個理想中的幼兒園。她努力的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充實知識、開拓視野,並頻頻受邀到各地演講,她在小學開設的多元文化課程廣受好評。為了達成目標和理想,她想讀大學和研究所,攻讀兒童教育,但至今仍因無法取得台灣政府認可的高中學歷而難以遂願。

來自柬埔寨的小佩也非常清楚自己學習的方向,由於她在新移民團體工作中常接觸需要協助的移民姊妹,為了提升自己服務姊妹的能力,她決心攻讀社會工作或諮商方面的大學科系,甚至研究所,探討如何具備多元文化敏感度,以更貼近移民的方式從事助人工作。為了進修,她花了三年時間讀完國中補校,但她並未繼續就讀高中補校,因為她不想再浪費生命死背與她志向無關的數學、物理、化學,而她的進修之路也因而畫上休止符。

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小滿,從越南來台灣已十多年了,為了提倡移民人權,近年來她與許多移民團體並肩作戰,從遊說立委修法、與政府官員協商,到協助移民移工解決切身的問題,這些豐富的經歷燃起她攻讀社會學或人權相關領域的強烈慾望,但對於在母國因家庭經濟不允許而無法完成國中學歷的她而言,進修這條路好難,好難。她精準的指出台灣教育體制的荒謬:「有些小孩不想唸書,一直逼他們讀,硬要他們補習讓孩失去了學習的胃口;反過來,很多大人很想讀書,卻不讓他們讀。」小滿從自己和其他移民姊妹想進修卻不得其門而入的經驗中,整理出給教育當局的建議:以申請制取代考試,招生的大學系所以申請者的經歷審查是否有資格就讀,必要時可以要求補修相關課程的學分。

有些人或許擔心,沒有學歷認證的把關將難以保證就讀大學者的品質。然而,在目前大學錄取率超過90%的狀況下,學歷認證和考試又保障了什麼樣的品質呢?此外,獲得入學機會並非等同於取得學位,如同吳寶春接受天下雜誌訪問時所說的:「請給想學習的人一個機會,能不能念完,每個人自己負責。」

吳寶春想進修而受挫的故事,引起許多新移民的共鳴。來自泰國的小青,在長年從事移民工作的經驗中,累積了許多知識,常批判台灣主流社會對新移民的偏見與歧視,她非常想攻讀研究所,寫出能反映移民心聲的論文,但她的母國學歷至今無法獲得認證,看到吳寶春的新聞,小青感嘆的說:「規定真會綁死人。台灣太窄化自己,不夠開放,不給人機會,讓有才華的人不得不往外跑,非常可惜。」

我們樂見吳寶春勇於爭取進修的機會,亦感佩他以行動喚起大家反省教育制度的僵化。近日媒體和總統的關注,相信應能促使教育部想出解套的方法。然而,如同小金說的:「這是制度問題,不能只用個案來解決。」唯有全面檢討與改變僵化的教育制度,而不是以吳寶春曾獲國際殊榮,是「台灣之光」的名義採取專案解決,吳寶春所說:「想要幫助更多人」,藉由只有國中學歷卻能拿到EMBA學位以鼓舞很多想要學習的人,這個心願才有可能達成。

臉書討論

回應

頒給吳寶春假世界麵包冠軍的那個法國酵母公司,在法國很厲害的,很會玩壟斷把戲。他將很多酵母申請專利,然後賣得特別貴。藉由辦假世界麵包賽,送個歐式麵包世界冠軍給台灣,亞軍給日本。日本比較鎮定,台灣就瘋了,開始流行歐式麵包,現在餐飲科系學生就是要學歐式麵包,不學台灣美食了。結果這種歐式麵包賣得特別貴,因為酵母得從這家酵母公司進口,結果是台灣人口袋的錢被掏走了,還在為這個假世界麵包賽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