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兩岸政治僵局?

兩岸統獨問題,向來是台灣政壇最火爆性的爭議話題。多年來,這議題充滿了族群意識、歷史情感、與社會認同,再加上兩岸政府不同民族意識的操弄,更使得這非常嚴肅的基本政治問題,淪於激情對罵而無法就事論事地客觀分析與討論。

統獨問題,本質上,乃是台灣政治主權的歸屬問題;而統獨問題必須放在兩岸現實政治脈絡下來討論,才有具體意義。任何對於統獨問題的討論,都必須針對台灣政治主權歸屬明確論證立場,並以兩岸實際的現實條件來提出解決之道。

本文乃是一系列對於統獨問題專題文章之一,僅是這問題的初步討論。許多相關的議題將在後續文章裡繼續討論。

一、「台灣已獨立,沒有獨立的問題」?

近年來對於兩岸統獨問題,有一種頗為流行的的說法︰「台灣早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她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所以目前沒有獨立的問題」。這說法,最早由前總統李登輝提出,陳水扁上台後要走中間路線、四不一沒有時,也不時提及;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最近訪美時,重複了好幾次(前幾日陳水扁接受英國BBC專訪時,又說了一遍)。

但這其實是非常誤導、混淆的說法,它不僅不能正確反映台灣獨立的問題,也不能反映兩岸政治僵局的關鍵。

首先,台灣獨立有兩種不同性質的獨立,即事實台獨與法理台獨,各有其不同的判斷標準與政治後果,而絕對不能混為一談。

戰後至今,除了短短不到四年時間外(1945-1949),台灣的確是事實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的主權國家。但這事實台獨並不等同於法理台獨。在法理上(中華民國憲法體制),台灣根本沒有獨立於中國之外,而且中華民國也不等同於台灣。

戰後台灣是由日本殖民地轉歸於中國,成為隸屬於中華民國的一省,而後在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移來台,在台灣行使國家主權。所以在法理上,台灣是屬於中華民國國體的一省,或依當前中華民國憲法的增修條文來說,是中華民國有效施政的「自由地區」。所以,只要台灣承認中華民國體制,則依據法理台灣就必須尋求兩岸的統一。因為憲法上的一中規定了當前事實台獨的現狀乃是特殊的過渡階段, 而目前有效行憲的自由地區就應不斷擴大而終至於全中國大陸,落實憲法一中。

因此,當前事實獨立的現狀沒有提供任何的法理依據讓台灣能繼續獨立下去。相反的,只要中華民國憲法不廢除,則必須依循這法理規範來改變台灣獨立的現狀,以完成兩岸統一。

事實台獨存在並不保證法理台獨就能成立。在當前兩岸局勢裡,想要根據台灣的事實台獨而完成法理台獨,就幾乎會爆發兩岸戰禍而且也未必能成功做到法理台獨(包括國際承認)。

以此來看,誰說在兩岸現實條件下,台灣沒有法理台獨的問題?

二、台灣民主與事實台獨

我們指出法理台獨的嚴重現實後果,並不意味說法理台獨在理想狀態下是不合理的選擇。

民主與自決乃是台灣人民的根本政治權利。台灣人民不僅有權選擇法理台獨,而且如果沒有中共威脅、或中國大多數人民能夠接受台獨的話,根據百年來歷史發展、當前的兩岸分治與台灣民主經驗,台灣人民也有充分的理據來選擇法理台獨。

從戰後台灣民主政治的實際發展脈絡來看,台灣民主運動就是反對法理一中壓制台灣民主的抗爭。即反對以遙遙無期的法理一中體制(如萬年國會)來限制台灣民主的落實,而必須在台灣現實基礎上來建立台灣民主。多年來台灣民主運動的成果,就是今日台灣政治體制是在台灣現實基礎上經由民主程序而建立的。實質上,這就是台灣民主與台灣本土化結合。

雖然為了順應台灣現實民主政治運作需要,中華民國憲法在近數十年內多次增修條文,明定目前台灣民主政治的實際運作(如台灣總統、立委等是有「自由地區人民」選出)乃是「國家統一之前」的過渡方式,但現實上,誰都知道台灣選出來的總統、立委等都只代表台灣民意,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未來是難以成為全中國政府。

台灣民主的現狀就是事實台獨了,只是法理形式上還掛著憲法一中招牌而已。根據這事實台獨、台灣民主的實際運作,台灣人民當然可以在這事實基礎上重建法理台獨,以讓法理來符合當前的現實。

然而,今日兩岸之所以會成為對峙的僵局,就在於台灣對於統獨的選擇是屬於兩岸政治現實下的問題,是牽涉到兩岸雙方利益矛盾的爭議,而非台灣理想狀態下的單方選擇。

換言之,從台灣角度來說,法理台獨固然有其現實依據,但這卻是漠視兩岸現實、兩岸戰禍的片面考慮。台灣如果可以選擇法理台獨而沒有戰禍的話,那今日就不會有兩岸問題的爭議了。

務實的說,兩岸統獨問題不能只憑兩岸單方(不論是台灣或中國大陸)的利益來處理,而需在雙方利益矛盾中找到彼此能妥協的空間,從而提出雙方都能讓步、得到各自利益平衡的具體方案。

三、兩岸僵局與解決之道

兩岸政治僵局在於︰如何將中國大陸要求的統一與台灣人民珍惜的台灣民主,這兩種不同的要求結合起來?

當前的藍綠兩黨顯然無法針對這兩岸僵局提出解決之道。提出前述「台灣已事實獨立,名稱為中華民國,所以沒有法理台獨問題」許多民進黨政客們,企圖以中華民國的招牌來保護台灣事實獨立。一方面,它不明目張膽的提出法理台獨,以免中共打壓;另一方面,它又企圖確保實質台獨的現況。他們的盤算是目前不統不獨的現況繼續下去,既讓台灣能實質獨立,又能靜觀其變(若未來中國內部動亂可預留未來法理台獨的可能)。

維持現狀,其實是台灣無法真正兩岸僵局下的無奈選擇。根據近年來民調,這是台灣最大多數的民意選擇。但,兩岸現狀是無法穩定的繼續維持下去 ─ 不僅兩岸現狀正急遽的變化,而且變化的趨勢是不斷往中共政權有利方面發展。

例如,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全球國際戰略地位與經濟實力的大幅上升,她對於國際社會兩岸一中政策的強勢主導、對於美國壓制台灣法理台獨的影響力都與日俱增。此外,隨著兩岸經濟一體化(台灣對於中國大陸貿易依存度全球最高,這兩年若扣除大陸貿易順差,則台灣將貿易逆差五百億台幣)、兩岸社會密切社經利益深化發展等(台灣目前有兩百五十萬人長居大陸,以家庭人口來計算,則有近一千萬台灣人民與中國大陸利益息息相關),中共政權幾乎可以全面地、大力影響台灣重要社經利益(包括讓台灣進入各種國際組織,從東亞自由貿易區、世衛乃至於聯合國)。在這種種現實條件下,兩岸原本就不對等的地位,更是不斷往中共有利操控方向傾斜。

如果台灣不願面對兩岸現實困難而務實地解決,而還像鴕鳥一樣繼續埋在現狀不變的沙子裡,幻想能靜觀其變,則依據目前兩岸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很有可能是中共能全面掌控兩岸現實資源而對台灣和平征服、完成中共主宰下的統一。

在兩岸政治現實下,台灣如何能接受統一而又同時保有台灣民主呢?

台灣若要掌握時機務實解決這問題,就應及時對中共提出對等談判,並在台灣自決的基礎上,提出未來兩岸的民主統一。

民主既是兩岸統一的前提也是統一的目標,而民主統一如果值得追求,就正因為未來它有可能帶來比今日台灣民主更廣闊、更深刻的兩岸民主。所以,若兩岸統一能保障目前台灣民主,又能有助於未來兩岸民主社會的發展,則對於關懷台灣民主、不願兩岸戰禍的人來說,民主統一乃是解決目前兩岸政治僵局的唯一道路。

相對的,中國大陸民眾必須了解,兩岸未來發展必須從兩岸分治、台灣已是民主社會的客觀現實出發,而非一昧地以中華民族心態來看待兩岸問題。兩岸雙方必須體認現實而各自妥協來務實解決彼此利益衝突,否則,兩岸僵局只會以兩敗俱傷的結局來收場。

四、兩岸談判的問題

那麼,兩岸談判如何能對等? 這民主統一有談判成功的條件與可能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在當前的局勢裡,都是正面的。

兩岸談判的先決前提在於對等談判與台灣自決。如果不能對等談判,不能基於台灣自決來提出台灣對於兩岸關係的選擇,則這談判不僅不可能保障台灣基本的利益,而且它不可能成為雙方解決利益衝突的談判,而是單方面的招降會議。

那麼,台灣應如何爭取兩岸對等談判的地位呢?這就是中華民國法理招牌的客觀功用了。

在現實上,雖然中華民國不可能實際的統一兩岸,但在憲政法理上它還是客觀存在於台灣,而如今在與現實的另一個中國政府談判如何將兩個中國政府整合為一時,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當然可以據此來爭取雙方對等的法理談判地位(一中兩政府)。對於中共來說,中華民國政府至少比台灣共和國政府更適宜談判兩岸一中的統一。

其次,台灣自決的民主權力是絕不能放棄的。如果兩岸統一是臣服於中共一黨專政之下,那這不僅是投降式統一,而且是出賣了台灣多年來的民主成果,這當然絕不能接受,也不會得到台灣民意支持。所以兩岸的統一只能在台灣民主不受侵犯、不會降低的條件下進行,只要中國大陸社會越民主,兩岸統一的落實就越加成熟。

至於說,目前中國大陸與台灣民主還有很大差異,那是否兩岸統一談判也可無限期延宕,等到大陸全面民主化再說?

兩岸社會的民主差距不是我們拖延談判的藉口,而是我們據此對中共爭取談判空間的有利籌碼。如果我們指出了兩岸在民主上的差距但仍與中共談判統一,積極地爭取台灣民主保障與大陸社會民主的空間,則這會爭取到大陸民眾同情與信賴,更會給中共政權極大壓力,而能轉化為對台灣民主、兩岸民主更多有利的空間。這些,都有待未來實際談判過程中細膩地處理。

兩岸現實政治雖然嚴峻也不完全符合台灣主觀願望與利益,但只要我們務實地了解兩岸雙方利益衝突的關鍵、技巧地掌握兩岸許多可行的條件與時機,都在在可轉化為解決兩岸對峙僵局的良策。

兩岸人民都是愛好和平、理性而智慧的民眾,我們應化危機為轉機,擺脫主流政黨勢力操控,自主地掌握時機、務實解決兩岸僵局。

建議標籤: 

回應

嚴震生語中評:兩岸已完全沒有回頭路
2020-03-20 中評社台北3月20日電(記者 黃筱筠)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過後,兩岸關係也沒有和緩跡象,“兩岸之間已經完全沒有回頭路”。仇中情緒已經深入到台灣下一代以及社會中,因為選舉培養出“仇中情緒”,底下的年輕網軍、網民已經被灌輸這樣的意識,現在就算是蔡政府“想改都不敢改”。他也分析,未來10年至20年,中國大陸一定會對台灣採取強硬的作法。
嚴震生,美國德州大學歷史系、政治系雙碩士,普渡大學政治系博士,專長比較政治、國際關係、美國政治、美中台關係及非洲政治。曾任政大國關中心中國社會經濟研究所代所長、美歐研究所所長,現為國關中心研究員。
嚴震生觀察,台灣內部因為自己市場小、薪資水準無法提昇,優秀的年輕人或比較有國際觀的人都“出國”工作,剩下來留在台灣的人就更仇中。未來10年至20年,中國大陸一定會“打”台灣。他說,像是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只不過替陸配小孩講幾句,就還被打臉,中國會認為台灣接下來的人只會更仇中。陳明通過去跟中國大陸來往過,但之後的人根本與大陸不來往,未來就很難跟中國大陸互動。
嚴震生表示,中國大陸“打”台灣的方式很多,若可不用戰爭方式,就會盡量不打。但可用封鎖或用網路癱瘓你、或是經濟方式、斷台灣的油源,不見得是戰爭。但是封鎖台灣,或是打台灣一、兩個外島,像是打澎湖等離島,台灣本島就會知道後果了。中國大陸再過10年、20年,一定會採取很強硬的作法。
他表示,現在執政黨為了選票,造成仇中心態,你要轉彎,底下選民都不讓你轉。但是另外執政黨也不負責任,一贊喊“台獨”,當選後不是應該直接帶領獨立嗎?但又獨立不了,那會讓仇中心態更強烈。今天跟民進黨走,“就是相信你會獨立,但卻沒有獨立,這些支持者卻還不怪民進黨”,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嚴震生對中評社表示,目前兩岸看起來沒有和緩的趨勢,因新冠肺炎疫情一開始,台灣作法對大陸的片面封鎖,這跟後續對日本、韓國態度非常不同。甚至台灣沒有“邦交”的國家,台灣都對他們比對中國還要好,那還講什麼兩岸一家親?如果是兩岸一家親,就是對中國大陸比日本、韓國要好一點點就好,但蔡政府並沒有這樣做。
面對疫情大爆發,台灣將提供美國每週10萬片口罩,嚴震生對此也說,台灣從一開頭就是對中國不友善、封鎖大陸,非常民粹,也符合台灣現在的心態。蔡政府若說要捐給大陸口罩,就會被罵“舔共”,但是“舔共”跟“舔美”有什麼不同?
他說,台灣跟美國更好,對台灣真的比較有利嗎?但看看美國最近兩個和平協議,一個是以巴之間的和平協議,是美國跟以色列協議,巴勒斯坦並沒有參與;另外,阿富汗協議,是直接跟塔利班談。那兩岸關係會不會美國直接和中國談,會讓台灣參與嗎?台灣是籌碼或是被美國賣掉,這種說法都是有可能。甚至如果中國更壯大,美國會不會直接放棄台灣?
至於美國會不會派兵幫助台灣?嚴震生認為,對美國來說是值不值得的問題,看台灣跟美國武器買的多不多。另外,那些喊“台獨”的都不當兵,美國為什麼要幫你?“罵舔共”的人就應該要去當兵,要展現決心,反對中國大陸就要去當兵,美國才會幫你,美國總統才能去跟美國民眾說,台灣民眾非常有決心,我們要去幫助台灣。“現在台灣自己都不當兵”,那美國國會議員一定會有人提出質疑。
他也認為,中國大陸民眾對台灣一樣,雙方仇視情緒越來越嚴重。過去年長的人,對於台灣可能還有感情,可能覺得台灣經濟幫助到大陸,但是現在這樣的感情越來越少,當時中國也覺得民主不錯,但現在中國年輕人,很相信中國政府,對台灣仇視感增加,兩岸互相仇視之下,就沒有安全閥。
中美議題一定會牽扯台灣嗎?他表示,中美關係太複雜,有地緣關係、國際領導、以及潛在合作議題等,“丟一個台灣議題”加入美中關係,台灣議題對於中美關係“比例並沒這麼大”。
對於中國大陸軍機最近繞台行動,美方也同樣以軍機繞台回應,他認為,中國大陸的軍機繞行台灣是他們的標準作業,不會因為疫情發生改變,若按照道理,疫情嚴重應該要停止,但是解放軍照樣做,這是大陸建立的一個機制,而美國也同樣回應,這是中美雙方競爭,台灣也是升高軍機好幾次,但大家都不想擦槍走火,但這些動作都一定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