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貿不止黑箱而已

2013/08/01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成員、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中國因素」衝擊台灣已經數年,為何直到「服貿協議」,才引起全民關注?因為,有別於過去ECFA架構下的幾個協議,它將台灣帶向「社會利益矛盾深水區」,可能影響無數小商家、傳產勞工與傳統白領的生計。兩岸關係中,一直存在階級面向,卻不受注意。這次服貿爭議,牽涉到失業、人員流動、工作移民等問題,引發了切身的階級感受。

弱勢產業負擔成本

20年來,台灣被納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延續著對美日的經濟依賴,同時對中國依賴也愈來愈深。對台灣而言,「新自由主義全球化」與「經濟中國化」其實是同一個歷史過程,是資本運作的雙螺旋運動。目前,台灣出口對中國依賴度高達43%。而服貿協議所帶動的資本與人員流動,即將進一步把人民生計鎖定在中國規劃的區域整合架構中。

ECFA架構下的獲益者是:規模大的企業、資源稟賦流動性高的產業、與「高技術」從業者。誰具有較高「移動能力」,誰就可以「有效」使用「人力資源」,包括金融、電子商務、電信、廣告、文娛、建築設計等等。這些「科技-管理移民」,身處「超高成長地帶」,享有「彈性公民身分」,甚至多重國籍,講求「自由化」與「競爭力」。這個階層上面還有企業主與投資者,他們是更大的贏家。

反之,傳統服務業、小型產業、自營工作者、年輕就業者、家事勞動者、身障者,將是服貿協議下的犧牲者。這些從業者包括:美容美髮、洗衣、零售、小型餐旅、小型醫療、照護產業等等。她╱他們一般不具有高流動性,勞力替代性較高,無法參與移民╱流動遊戲;他們的工作有較高的社群連帶與地域關係,是重要的納稅群體,但所繳納的稅收,卻被用來支應全球化所導致的社會成本。

政商聯盟獨佔利益

更值得注意的是,ECFA持續深化下,上述部門中許多人可能面臨失業、倒閉,或成為新的「勞動貧民」,即使努力工作,僅能徘徊在溫飽線。鼓吹服貿協議者大力宣稱:兩岸經貿自由化讓多數人獲益,只影響少數人。這般說詞迴避了以下現實:少數人獨攬「由兩黨政權特許」的利益,滋生的社會問題與政治風險丟給全民埋單。

服貿協議迫使人們正視台灣社會惡化中的壟斷與剝奪。立法院的審查,只能補強該協議的民主程序正當性,但程序之外的實質民主與經濟民主,是更大的課題。諸多弱勢產業與工作者的權益,如何得到保障?例如美髮業,因其產業特質或資訊不充分,難以形成集體行動,不像出版產業可以迅速集結發聲。在全球化衝擊下,弱勢部門需要時間與資源從事「轉型」,轉型「成本」由誰支付?是否可能經由草根民主過程,得出「由獲益者支付」的結論?

ECFA架構,培植了一批游走兩岸的政商聯盟,這個興起中的特權集團,以「自由化」之名大搞利益獨佔,將代價推得一乾二淨。服貿協議由於黑箱作業頓成服貿「爭議」,無意中帶來討論經濟民主與草根動員的機會。反服貿,不止反黑箱,更要反對特權集團的利益壟斷。

臉書討論

回應

一場武打戲
2010年7月9日 蘋果日報司馬觀點 江春男

民進黨有不得不反對的苦衷,國民黨有不能不通過的壓力,於是相約立法院假打一場架;雖然有人受傷、縫了好幾針,但也有人笑著推擠、當作健身操。ECFA終於逕付二讀,進入朝野協商;兩黨召開記者會,指摘對方鴨霸或粗暴,要求對方向人民道歉。這場武打戲,只有動作,沒有感情,看不到憤怒,毫無肅殺之氣,只是一場戲而已。
國民黨佔絕對多數,通過此案易如反掌;但讓民進黨扮演反對黨角色,宣洩一下情緒,無傷大雅;如強行通過,不只刺激民進黨,也會引起社會反感,得不償失。反之,屬於脆弱少數的民進黨,必須堅持道德高度;如果強力抗爭,一定不利於政黨形象和五都選舉。
ECFA對台灣有深遠影響,這是一個極重大議案,但它與選票沒有必然關係。國民黨很難因大力推動而贏得選票,但民進黨卻會因反ECFA太用力而失去爭取中間選民的機會。
民進黨籍縣市長紛紛到大陸招商,五都首長候選人對大陸政策都比較務實,他們沒有用力反ECFA的本錢。
再說,民進黨強烈主張先與他國簽署FTA,但FTA的條件不可能比ECFA更好;反ECFA的理由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全部適用於FTA身上,這是台灣社會早晚必須面對的真相。
在全球化潮流之下,兩岸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難以逆轉。ECFA接下來還有一大堆問題,但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民進黨應先做好功課;既然ECFA反得心虛,不如趕快換新題目、另闢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