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是一個充滿海洋和島嶼衝突的區域。長期致力維護國際和平的跨國公民團體「全球防止武裝衝突夥伴」(GPPAC),其東北亞指導會議於8月5-6日首次在台灣召開。在會議後,GPPAC東北亞夥伴們共同簽署了一份「台北海洋和平宣言」,呼籲東北亞和亞太地區各國公民社會,採取一種「海洋公民」的觀點,共同致力於防止區域內武裝衝突的發生。
此次會議結合了於8月3日舉辦的「海洋和平台北論壇」國際會議,讓來自不同國家十個城市的GPPAC東北亞及全球秘書處代表們,能夠與台灣的社會進行對話。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此次會議還邀請了GPPAC東南亞秘書長,也是菲律賓的和平團體代表來台參加。這是廣大興號事件發生以來,首次菲律賓公民社會與台灣公民社會團體面對面一起討論此一事件。在8月4日,所有的GPPAC東北亞夥伴們在主辦單位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的安排下,登上了宜蘭龜山島,領取了「海洋公民護照」,並分別用母語發表了海洋和平感言。之後全體又與蘇澳漁會進行座談,對於台灣漁民從「生存權」而非「主權」的角度對釣魚台所發表的看法,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此次「台北海洋宣言」揭示了「全球海洋公民」的概念,主張我們都是全球的海洋公民,海洋是全體人類的共同資產,海洋將我們聯繫在一起,環抱著各個不同的陸地。如果從此一觀點出發,所有的陸地都是海洋的島嶼,我們都是海洋的島民。海洋上的島嶼,不應該因為不同國家為了主張排他的擁有而成為衝突的焦點,而應該成為各種人民與文化交會、交融、與交換的場域和空間。我們認為高舉主權與武力,只會讓本就不應發生的島嶼和海洋領土衝突更形惡化。對於這些衝突,各國政府、媒體與人民也不應訴諸仇恨與暴力的語言和行動。我們主張,各國政府應該盡量採取對話與協商的方式,並且將公民社會納入此一過程,與產生糾紛的各方尋求和平的解決方案。
此次會議期間,剛好碰到了台灣因洪仲丘事件而發生規模巨大的社會運動,GPPAC東北亞代表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一致認為,一個公民的生命比國家利益要更為重要,一個年輕公民的無謂喪生,不僅引起整個台灣社會的義憤,也應該成為東北亞各國公民社會深刻反省的契機。
東北亞是一個過度軍事化的區域,我們各國的公民社會,應該協力合作,致力於減緩整個區域的過度軍事化,降低我們在解決國際糾紛時對軍事手段的依賴。就此而言,我們應該支持保留日本憲法第九條和平條款,也應該促進韓半島的非核化與和平進程;更應透過民間對話的多方開展共同合作,防止東北亞所謂島嶼領土的糾紛繼續朝向主權衝突或軍事解決的方向惡化,以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武力衝突。
新聞聯絡: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 電話:02-29391399 twpeacetimef@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