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惠台措施 台湾民众很"有感"

2013/06/15

  "第五届海峡论坛,将会发布哪些对台惠民措施?"6月14日于厦门召开的第五届海峡论坛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两岸记者关注的焦点。面对台湾TVBS记者的追问,第五届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玲用"拭目以待"来回答。她透露,2天后(16日)的第五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大陆方面将一如既往地发布一揽子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惠台措施"第一次成为新闻发布会上的关键字,早在上个月举行的第五届海峡论坛首场发布会上,就同样的问题,陈玲同样面对数十位台湾记者"长枪短炮"的包围。

  一系列惠台措施的发布和实施,一头连着大陆对台湾同胞民生的关切,对台湾民众最真诚的善意,另一头连着台湾基层民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福祉。也是对"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郑重宣言的践行。

  惠台政策接踵而至,已经转化为台湾民众的红利

  根据记者粗略统计,作为祖国大陆向台湾同胞发布惠民措施的重要平台,前四届海峡论坛已经累计发布了60多条对台惠民措施,内容涵盖经贸、农业、旅游、航空、入出境、海西和平潭规划、采购、农民创业园、交流基地、台湾民众在大陆就业、两岸各类协议、食品安全、海上安全等诸多方面。如今,这些措施不仅仅是一个政策符号,更多的已经为转化为惠及台湾农民、旅行业者、工商业者、制造、物流业者等基层民众的巨大红利2009年第一届海峡论坛期间,大陆宣布扩大对台产品采购。随后,主管部门组织农产品采购团,数次赴台采购水果、蔬菜、水产品及农产加工品。还组织有实力的企业组成采购团赴台,采购台湾工业消费品、日常生活用品、食品深加工产品和特色工艺商品。当年,大陆赴台湾采购总额约一百四十亿美元,约占台湾一至十一月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七点六。采购类别涵盖电子信息、机械、石化、纺织及深加工食品、农产品等,对缓解台湾出口下滑,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台湾各界普遍欢迎。2010年,国家民用航空局公布了进一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两岸航空运输发展的9条政策措施,决定支持厦门、福州与台湾20班的直航航班,并积极新增两岸航班航点,积极开拓大陆二线城市的机场。当年,闽台空中直航年客运量即突破50万人次 ,航次与运送旅客量分别增长2.55倍、2.38倍。而泉州也成为两岸空中直航新航点,为往来闽台两地的台商台胞出行带来极大的便捷。航班的增长也促成更多的福建游客和大陆其他城市的游客,经由闽台航路赴台旅行。2011年的第三届海峡论坛上,国台办宣布,在福建福州福清、福建泉州惠安、河南焦作修武、广西钦州钦南增设4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当年,福建省为支持和鼓励台湾农民来闽投资创业,继续出台配套优惠政策。众多台湾农民朋友把福建当成创业的第二故乡,台资项目和台农纷纷落户:苍南阿里山农庄、世华蝴蝶兰基地、大越食品生产线、海峡两岸科技农业示范园、 湖州八福生态农业园、宝岛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酵素生产等一批有特色的台资项目纷纷落户,有效推动了台湾精致农业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扩散和辐射。2012年第四届海峡论坛上,国家质检总局决定:符合要求的台湾大米可以输往大陆,同时启动台湾方面提出的其他食品、农产品输往大陆的相关准入程序。随后,来自台湾的彰化县"台稉九号米"等品种的优质大米先后从福州、厦门、湖南等口岸登陆,摆上大陆同胞的餐桌。当年,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口岸一跃成为台湾水果、大米输大陆最大口岸。仅进口台湾大米一项就达到525吨。

  那时,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范丽青曾亲切地用闽南语表示,台湾米好吃,大陆市场够大,我们来共同想办法,让台湾米在大陆好卖,让台湾农民赚到钱。一位台湾同胞更直言:"台湾的大米品质很好,南部的民众深谙'米食文化',对米的耕种很重视。能将台湾稻米销到大陆,对台湾的农民应该是很大利好和鼓舞。"

  惠台措施,闽台乡亲"最有感"

  作为祖国大陆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最前沿,闽台基层民众在国家一揽子惠台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最"有感"。 "从第一到第四届发布了大几十项的对台惠民的政策措施,相当一部分的惠民政策措施已经落到实处。比方说在农业合作方面,在进口台湾水果、大米、水产品,这些方面都已经得到了落实。"陈玲表示,这些措施的出发点就是增进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

  人民网的评论说,海峡论坛不断发布对台惠民政策,是其"汇聚民意,共谋福祉"主议题的最直接体现。发布惠民举措,为两岸同胞谋求实实在在的利益,正是海峡论坛的原有之义。海峡论坛举办四届以来,每一项惠民举措都在释出力挺民生福祉的积极信号,得到了台湾不同阶层人士的普遍赞誉,促进了两岸相互了解、建立互信。民间力量是决定两岸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力量。发布惠民政策,不仅是回应当下两岸民意的最好形式,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利益、福祉,只有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福祉,才能不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

  中国台湾网报道称,大陆对台惠民政策,为台湾经济注入了活力,也给台胞带来利多。同时,大陆对台惠民政策,想台胞之所想、急台胞之所急、解台胞之所忧,体现了大陆对台胞关心、关怀、关爱的诚意和善意。祖国大陆考虑的,就是让更多的台湾同胞不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让更多的台湾基层民众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历届海峡论坛发布惠台措施回顾

  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发布八项惠台新政,包括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扩大对台产品采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台资企业拓展大陆市场并参与大陆扩大内需的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推动协商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进一步向台湾居民开放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项目,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建设,许可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两地试点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涉台民事法律咨询服务。

  2010年,第二届海峡论坛期间,国台办宣布继续在鼓励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简化审批程序、帮助融资贷款等方面改进服务,在扩大对台农产品采购和赴台旅游、扩大就业、考证办证、技能鉴定、方便就医、支持置产、便捷往来等方面创造条件,在扩大招生规模、招录台生就业、建立台生奖学制度等方面予以便利,努力使在闽台商更有信心创业,使在闽台胞更加快乐生活;民用航空局公布了进一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两岸航空运输发展的9条政策措施。

  2011年,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国台办发布了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包括公安部对台胞办证减半收费政策,农业部、国台办新增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政策,国家民航局推出增加两岸客运航班举措,等等;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福建居民赴金马澎地区个人旅游政策;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在论坛大会上表示,将对福建先行先试给予积极支持;国家新闻出版署宣布支持福建新闻出版业5条惠台政策。

  2012年,在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宣布了涉及台胞在大陆就业、便利台胞来往大陆、开放进口台湾大米、促进两岸教育和科技合作等八个方面13条对台惠民政策。福建推出了方便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加强闽台文教交流以及厦金海底光缆项目动工等6条对台惠民新举措。厦门、漳州等市也出台多项鼓励台商创业和支持台企发展的措施。(东南在线 记者 杨陆海、闻达 文/图)

http://gb.cri.cn/1321/2013/06/15/5125s4148647.htm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