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反風機 距離規範制定慢
先上凱道 再赴經濟部送豬頭

2013/09/03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王顥中

苑裡反風車抗爭,自救會提出建立風機適當距離規範的訴求,除了上次能源局主辦,不具法律效力的「實驗性聽證會」後(相關報導),目前未有進展。今天(9/3)約70名自救會居民到凱道前上演行動劇,餵牛吃牧草諷政府拖延進度;後再轉往經濟部前抗議,然而經濟部已將鐵門拉下並部署大批警力,居民陳情未果,欲將象徵官員領薪不做事的「豬頭」送進經濟部,與警方發生推擠衝突,過程中一名學生受傷送醫。

約70名自救會居民到凱道前上演「餵牛吃牧草」的行動劇諷政府拖延進度。(攝影:陳逸婷)

從7月3日,英華威公司在苑裡的第四支塔柱(編號18-1)立起後,自救會從當月25日開始阻擋英華威的埋管線工程,連續擋了兩天,直到27日晚上因為天候不佳才離開工地,沒想到英華威立刻趕工,28日就鋪設了約250公尺。自此,居民開始24小時輪班守工地。

開始時常要面對與警方、保全人員發生衝突的危機,守到現在一個多月,自救會成員陳薈茗說,目前的狀況是,縱使警方不介入,保全也無從干涉,可是工地仍然不可以放,「要擋到英華威退為止」。隨著抗爭時間拉長,另一個問題也浮現,聲援學生畢業或者離開當地之後,在地居民要怎麼延續抗爭?陳薈茗指出苑裡抗爭運動這一個月來的轉變,試圖開啓居民「對運動的想像」,不定期地在週末辦蚊子電影院放映社運紀錄片,討論樂生案、大埔案成了居民的日常活動,平常日居民就在工地做百納旗,透過連結零碎的布塊凝聚更多的運動能量。

在苑裡,每個夜晚居民都要輪班留守,一個班至少要有兩個人,颱風天也不例外,天天過著餐風露宿的生活,能仰賴的只有遮雨棚;而在台北的行政機構則是不疾不徐,原定於8月27日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審查與「風機距離規範」相關的第21、22點結論性意見,卻因當天的其他幾點結論性意見討論時間過長,延後到10月15日再議,對此,自救會今天到凱道前表達訴求,呼籲行政機關應看見苑裡居民在當地日以繼夜守工地的辛苦,希望將相關結論性意見的審查時程調前至9月15日。

到了經濟部後,面對大門深鎖,居民只能在門外對著大批警力陳情,拿著象徵官員辦事不力的「豬頭」,大喊「官員不下來,我們就把豬頭送上去」,之後,群眾開始往經濟部大門口聚集,警方也在此時拿起盾牌阻擋,雙方發生推擠衝突,過程中一名學生受傷送醫。陳薈茗說,今年5月份能源局作出了「3個月內會提出風機規範」的承諾,然而到現在除了一場沒有法律效力的「實驗性聽證會」以外,沒有任何具體進度,所以要到經濟部抗議。

有關風機規範,能源局「實驗性聽證會」上曾提出建議作法。現行規範只限制100公尺內要取得居民同意,至於在250公尺內若有建築物,則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並未明訂風機與住家的距離;而能源局目前提出的建議作法是,若風機設置距離在無特定對象的場所,像是與公路的距離,採行1.1倍的風機高度,若風機高度低於110公尺,一律以110公尺計。至於風機與建築物的距離,250公尺內除須環評外,還須取得範圍內的居民同意。

對照目前自救會提的「風機──建物距離合理主張」,則是針對不同建物的屬性分為三級,距離規範則分為「強制管制」和「強制管制與住戶同意」兩類,但是要取得住戶同意的距離,按照自救會的標準,至少都要3倍風機直徑以上(若風機直徑以70公尺來計算,至少都要210公尺以上),才符合取得住戶同意的下限。簡而言之,若附近有民宅,210公尺內是強制不得設立風機的。

官方版本的風機規範

自救會版本的風機規範

(提供:苑裡反瘋車自救會)

經濟部大門深鎖,自救會只能在對面的人行道前向鬼陳情。(攝影:陳逸婷) 官員閉門不理,那我們就把「豬頭」送進去。(攝影:陳逸婷)為了送「豬頭」進經濟部,自救會與警方發生推擠衝突。(攝影:陳逸婷)衝突過程中,一名學生受傷送醫。(攝影:陳逸婷) 這位高齡75的居民也掛彩,她說兒子媳婦都很支持她抗爭,只叮嚀她不要受傷,但在抗爭的路上,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受傷了。(攝影:陳逸婷) 居民縫製的百納旗,上面有滿滿的「不滿」。(攝影:陳逸婷)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