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回顧執政 工會場外抗議
外勞薪資脫鉤 盧天麟意外引戰

2013/09/07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王顥中

民進黨從8月23日起,每週五舉行「八年執政研討會」,9月6日進行到「勞工」的議程,由前勞委會主委李應元報告,會前北市、桃縣產總及工運團體來到現場抗議,批判民進黨不思檢討,8年執政造成勞工權益向下沉淪,是「龜笑鱉無尾」,而走出會場回應的李應元話沒講幾句,就被工運團體要求不得再說話,直說「今天是來抗議、不是來溝通的」,李應元只得瞪了一眼勞工打算送給民進黨的「『勤』打勞工、『政』商勾結、『為』了財團、『民』不聊生」匾額,走回會場。

李應元看了勞團送的匾額,沒再說什麼話,就步入會場。(攝影:孫窮理)

在會場內,李應元以「力挽狂瀾」為題,強調民進黨執政時期遇到大量產業外移,制定《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失業保險法》等政策,而就各項與勞工相關的數據,如「受雇者薪資佔GDP比率」、「平均薪資與實質薪資年增率」、「所得差距」、「失業率」,顯示民進黨執政的8年期間,比起國民黨執政的5年,惡化的速度較緩慢,來說明在「私有化伴隨新自由主義」的席捲下,民進黨已盡了最大努力。

盧天麟則將話題帶到外勞身上,強調民進黨的勞委會主委對於「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鉤」這件事情「沒有壓力」,反觀國民黨的主委王如玄,就沒有辦法抵得住壓力,最後因為基本工資議題而下台。另一與談人,在藍綠政府勞動政策的制定都扮演重要幕僚角色的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認為,民進黨與國民黨執政的差別,在於勞委會主委的力量,不管是在黨內的輩分,或者群眾的力量。不過他也認為,目前民進黨內也瀰漫「脫鉤」的呼聲,他認為脫鉤與否牽涉普世的「平權價值」,未來民進黨若再執政,他要看民進黨是否還挺得住。

不過,在談到「外勞數量」問題時,辛炳隆說,台灣未來人口下降的趨勢很難改變,要面對(50年後)台灣就是只有1千8百萬或1千5百萬人口這種趨勢,增加外勞的引進,恐怕是得思考的問題。對於盧天麟對「脫鉤」的說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陳素香發言質疑,對於家事外勞,民進黨早有兩次「脫鉤」的政策,第一次是2001年,經濟發展諮詢會議後,將外勞薪資扣除2千5百到4千的膳宿費;第二次則是2007年,用解釋的方式,以「家事勞工不適用《勞基法》」為由,使家事外勞不適用由15,840調整到17,280的基本工資,同時又將膳宿費可扣除的額度增加到5千元。而這第二次的「脫鉤」,正是在盧天麟的手裡完成的,陳素香質疑民進黨充滿了欺騙性。

2006到2012外勞薪資變化比較比

說實在,壓縮基本工資就會壓縮外勞的薪水,這種所有人都有的普通常識,偏偏做過勞委會主委的盧天麟就沒有,還要特別做個表給他看,還真的蠻扯的。這裡又牽涉到另外一個問題,在研討會中,盧天麟義正詞嚴地強調,不能像國民黨一樣地介入工會,要維持工會的自主,但是他這個勞委會主委,擺明了是民進黨要收編全國產業總工會用的。既然是「收編」、「酬庸」,那麼他對於勞動政策的理解,是不是達到一般人的水準,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製圖:孫窮理。依據勞委會《外籍勞工運用及管理調查》)

盧天麟回應「說欺騙太沈重」,家事服務勞工本來就不適用《勞基法》,並不是他解釋之後才不適用的,而當年雷倩曾開過一場公聽會,家事勞工的平均薪資達到2萬2千元,高於當時的基本工資,基本工資的調整對他們沒有影響。不過事實上,該場公聽會所公佈的家事外勞平均薪資是17,000元,而且是在此之前,他們以15,840的基本工資為基礎,曾能夠達到的(相關報導)。而在就任時就承諾要讓「所有勞工適用《勞基法》」的盧天麟,反過來批評國民黨,在國會佔多數的情形下,依然沒有通過《家事服務法》,讓家事外勞可以適用基本工資。

事實上,家事外勞的薪資,應該有客觀可以檢證的標準,以盧天麟就任勞委會主委的2007年,當時勞委會最新的2006年《外籍勞工運用及管理調查》的資料顯示,家事外勞平均薪資為18,069元,其中平均「經常性薪資」為15,998元(絕非盧天麟說的2萬2千元),而到了勞委會最新的調查(2012年),家事外勞平均薪資是18,587元,平均「經常薪資」是16,245元,只需要跟製(營)造業的外勞一比,就很清楚,2006年的製造業外勞平均薪資是21,514,平均「經常薪資」是16,544元,到2012年,製造業外勞平均薪資已經增加為24,231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基本工資」調整的影響,平均「經常薪資」提高為19,909元的原因。

而勞團所強烈批判的「彈性工時」、「勞退金縮水」、「舊制退休金『保留不保障』」…等,都是擔任勞委會主委時間最長、推動勞動體制改變最多,影響也最大的現任高雄市長陳菊的重要「成就」,不過陳菊並沒有出席這一場研討會。

盧天麟拿出台灣勞工陣線2000年出版的「台灣勞工的主張」,說陳水扁承諾按照上面的勞動政策推動。(攝影:孫窮理)勞團不願與李應元對話。(攝影:孫窮理) 過去13年,5任的勞委會主委。(攝影:孫窮理)

回應

國民黨、民進黨同質性太高,或許可以聯合甚至合併,成為同一個「傾向財團」與「金權掛帥」的政黨或聯盟。

2020-10-14 尹若宇FB

2014年,霹靂小組用於對付反服貿的學生。
2015年,霹靂小組用於對付反課綱的學生。
2020年,霹靂小組用於對付反迫遷的學生。
只能說,國民黨所打造的殖民體制與國家暴力真的太好用了;所以民進黨掌握中華民國的國家機器後,自然會善加利用於鎮壓人民、剝削人民。
所以,不要以為殖民冠上個「本土」就不叫殖民。民進黨除了國族意識跟國民黨不一樣以外,本質上就是一樣的暴力殖民政黨。而兩個暴力殖民政黨之間的相互鬥爭只會造成權力更迭,不會產生社會進步,更不可能讓台灣擺脫被殖民的百年惡夢。
#去蔣不解殖
#抗中不保台

2020-10-16 Hermes Huang

好長一段時間因為太忙了,在臉書上變成主要是轉貼文章,很少自己寫長文。
身為一個高中就加入中國國民黨的人,就國民黨過去與現在的作為,我會覺得:為了台灣,國民黨還是死透了比較好。
但民進黨在2018年大敗前,以修惡勞基法等一連串自己丟石頭打破窗戶引發破窗效應的作為來說,現在於南鐵東移或即將在桃園航空城發生的,以及電子國民身分證等等,一樣令人懷疑:民進黨是不是沒有從2018年的選舉結果得到教訓?還是2020大獲全勝的結果已經使之過於自信,確定國民黨不可能重回執政,民進黨必定會長期執政了?
但我近日居然已經開始聽聞年輕世代對年初的選擇感到後悔。我相信:沒有站在台灣立場與利益的國民黨之所以無法死透,之所以我們得時時擔心國民黨的復辟,恰好是因為民進黨的不長進。這不只是在土地徵收的做法上跟國民黨執政的縣市沒有兩樣,更包括也延續了國民黨執政時和警察之間的恩庇侍從關係。在野時批判警察暴力,執政時不僅沒有追究責任的決心,有需要時甚至縱容且期待第一線的警察執法過當。我之所以說這是恩庇侍從的關係,正因為這個自稱最善於溝通、容許民眾對他翻桌的民進黨政府,自己都很清楚,有時還是需要警察這種不擇手段的「保護」;也因此,警政系統當然也可以用這些「條件」有恃無恐地抵制究責。說實話,民進黨執政下跟警政系統的關係,根本和馬英九、江宜樺政權在太陽花運動324行政院事件中和警政系統的關係沒有兩樣。
正因為這類「沒有兩樣」,令選民覺得讓國民黨重回執政也沒關係。問題是,以國民黨失掉政權後的「檢討」,我深信國民黨一旦復辟,一定是更加不計一切代價地將台灣送入中國的框架之中;這不只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也是確保國民黨能夠長期甚或永久執政的手段,直至被中國統一為止。那時國民黨的精英該逃的逃(尤其是子女都在國外、有外國國籍的那些前朝高官),或是當共產黨的小老弟在旁分潤油水的佈局也完成了。
因此,弔詭的是:國民黨無法死透,正是由於民進黨的不長進。他沒有意願實實在在地為台灣建設民主的體制,政策的施行一樣不在意溝通,想到的只有文宣,這從之前的美牛、前幾日台南市長黃偉哲的貼文都可以看出來。更重要的是,在遭遇抗爭時,他們也都期待警察站在第一線以包括執法過當的方式來確保執政者的意志能得到貫徹。
更可悲的是,在中國威脅下,批判民進黨,被當作沒有現實感的左膠。這顯示出,不只國民黨無法死透是因為有民進黨的不長進。實際上,民進黨的保護傘正是不放棄武力統一台灣的共產黨,是殘暴對待圖博、新疆、香港人民的共產黨。台灣的人民只是擔心被這樣的中國所統一,而不得不把選票投給了民進黨。2020年年初,是香港人民救了台灣,根本不是像小英在選前之夜所說「我們都做到了」;或退一步說,等選上了,民進黨又重回過去的做法。
至少至少,我覺得民進黨政府如果有誠意,應該以自己的能耐來施政;而不是延續國民黨的做法,倚賴跟警察之間的恩庇侍從關係來貫徹其意志。從而,如果能夠藉由追究這些執法過當的責任來建立一個依法且中立的公權力機關,這才是讓台灣長治久安的根本。否則,警政系統所謂的中立,就只會是不同執政黨的工具,而這當然也不會讓警察變成一個有專業、有尊嚴的職業。換言之,其實警察作為執法者,其專業性正是建立在依法行政之上,別無其他,當然也決不是那種你奈我何的姿態。
我多次說過:握有納稅人稅金購買的武器的警察,如果不守法,根本就比黑道還恐怖。這我們從香港的經驗中都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民進黨政府還要懶惰地依賴這樣的白道勢力嗎?否則,大家可以猜猜:如果有一天共產黨來了,台灣既有警政系統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後果有一天不是不可能反噬在民進黨政治人物的身上的。
更進一步說:請問,不在民進黨執政時批判他,又要如何擺脫「民進黨保護國民黨」與「共產黨保護民進黨」的困境呢?
最後,有朋友看到反迫遷運動場合中統派的旗幟,就更加認定這些批判民進黨的人是左膠。對此,我有兩點意見。其一,有足夠社運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在這些場合中,根本無從禁止任何團體現身沾光,夾帶他們的訴求。更何況很清楚地,這個來「蹭」運動的統派團體也只能站在最邊邊,這難道沒有意義嗎?一個站在最邊邊的團體,就可以用來指稱整個運動的色彩嗎?要不要看看成功大學的零二社、徐世榮老師、以及在現場被打被用束帶綁起來的年輕人參與過了什麼?
其次,果真左統人士在某些運動中有角色,難道不是他們長期經營的結果嗎?這是我過去半年參與回顧台灣學運史的心得之一。不要妄想在電腦前鍵盤上就能影響運動、批判左膠。覺得運動被騎劫了、被利用了,就請捲起袖子下海來吧。但至少,民進黨絕非不能被批判、被反對的,這是我的堅持。

2013/09/05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桃園縣產業總工會
『勤政為民,壯大台灣』?惡政八年,罄竹難書!

地點:台大集思會議中心(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
時間:102年9月6日(五)1215集合,12:30開始
訴求:抗議民進黨未能徹底反省,執政就是製造台灣勞工向下沈淪處境!
行動:1.演出行動劇,歷數民進黨執政八年打壓勞工罪狀;2.致贈勞工版『勤政為民?!』匾額
新聞聯絡人: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姚光祖、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秘書陳淑綸

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舉辦一系列「勤政為民,壯大台灣:民進黨八年執政研討會」,9/6下午1時為勞工場次,並邀請民進黨執政期間三位落跑勞委會主委陳菊、李應元、盧天麟,準備暢談『勞工政績』。
然而,勞工團體早於2008年5月民進黨即將交出政權之際指出:民進黨執政期間,包括放寬外勞引進人數激增20%、變相剝削外勞減薪、阻擋84工時並推出『變形工時』讓資方大幅節省加班費、基本工資在八年期間僅調漲1次、動用勞保勞退基金政治護盤、推出惡質勞退新制讓勞工老年保障大縮水、同意雇主勞退舊制年資不需足額提撥讓勞工棺材本不保、大舉推動派遣、政府業務委外製造不穩定就業、至少20名工會幹部遭資方不當解雇而不作為;乃至各種「富人減稅方案」,包括土增稅減半延長適用、促產條例適用範圍不斷擴大延長、主張廢除或調降遺贈稅等;更不用說民進黨執政期間官商勾結、二次金改圖利財團……等等,以及三位主委任內均沒有解決關廠工人代位求償問題,陳菊任內還主動提告老勞工!林林總總,讓我們早為民進黨勞工施政下了總結,就是:『惡政八年、罄竹難書』,『執政八年、向下沈淪!』此刻台灣勞工薪資倒退、勞動環境更加惡劣;而執政過的民進黨,你們一樣難辭其咎!
2013/6/16民進黨自己的民調中心公布:今年第一季,民進黨支持度35.5%,國民黨支持度為32.8%,『民進黨領先國民黨2.7%』。這種在統計上無意義的『領先』,竟然值得民進黨拿來說嘴?!這個數字只是恰恰顯示:人民對現在國民黨執政再憤怒不滿,也不會因此對民進黨產生錯誤期望。國民兩黨兩個爛蘋果,大可不必在這個時候互相『龜笑鱉無尾』,藍綠政權都應該先對台灣勞工道歉!

2013/05/01 反資反帝學生連帶
反資反帝學生連帶2013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宣言

五一國際勞動節緣起

1886年5月4日,從5月1日開始罷工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工人,在美國芝加哥乾草市場集會,抗議警察在5月3日射殺兩名罷工工人。當警察開始驅散集會時,不知名人士向警察投擲一顆炸彈。在爆炸和隨後的槍擊之中,七名警察死亡,至少四名民衆死亡,數十人受傷。當局遂以此為藉口,羅織罪名逮捕起訴工人領袖,對整個以德裔、波希米亞裔工人為主體的當地工運,進行長達八個星期的搜查和鎮壓。
結果,八名無政府主義者「密謀」罪成,七人被判死刑,一人被判15年徒刑。州長改判兩名死囚無期徒刑,一名死囚自殺,其餘四人在1887年11月11日高唱《馬賽曲》走上絞刑架──是為「乾草市場烈士」。期間,資產階級及其媒體全力配合當局,造謠誣衊工人運動,主張必須消滅激進分子。
1889年召開的第二國際第一次大會,為紀念在1886年運動犧牲的烈士們,決議在1890年5月1日舉行要求八小時工作制的國際性工人集會,即首次五一節。次年,5月1日正式成爲國際工人階級每年一度紀念先烈和誓師繼續戰鬥的偉大節日。

今天的困境、任務和展望

在第一個五一節已經過去了123年的今天,真正的八小時工作制,對世上多數的勞動者來説,仍然是一個理想,而剝奪工人勞動成果和壓迫勞苦大衆的資本主義制度,則又陷入了世界性危機。
然而,自1990年代蘇聯東歐資本主義復辟以來,共產主義運動──即工人階級自我解放、推翻資本主義、向富足的無階級的人類共同社會進發的運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資本帝國主義在國際上橫行無忌,僅存的號稱社會主義國家逐步資本主義化、走向工人階級重整社會主義或資產階級統治復辟的臨界點。
在意識形態上,帝國主義資產階級的「民主」、「自由」──即保障少數資產者統治、剝削、壓迫多數勞苦大衆的形式民主制,成爲了不少人心目中的「普世價值」。
階級意識、歷史和運動傳統的空前失落,使在資本主義世界危機之中,學業職業生活壓力日益增長、苦無出路的年輕人,不是進一步肯定資本的競爭邏輯,就是陷入無望頽廢,或被吸納進各種改良主義的甚至反動的「社會運動」之中。
面對如斯慘痛和荒謬的形勢,勞苦大衆要有效反抗和徹底終結沒落中的資本主義的各種暴行,就必須重新掌握階級鬥爭的歷史教訓,為重新確立工人階級的獨立階級意識、組織和國際性的革命政治力量而做準備。
在這個勞苦大衆生活環境日益惡化的年頭,越來越多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主要是小資產階級民主派),開始自稱「進步」甚至「左翼」。
這些號稱左翼的人物和團體,無視和扭曲歷史,宣揚資產階級民主制,可以通過福利立法,成就據説勞資兩利、貧富不再懸殊、甚至經濟不再蕭條的「公義社會」。他們一方面推銷福利主義的空頭支票,另一方面鼓吹「本土優先」,製造在他們的領導之下,勞苦大衆可以在排斥「外敵」之餘,還可以同大老闆們平起平坐的幻想。
疑似左翼之中,更不乏以「馬克思主義」詞彙包裝本土改良「論述」的人物。用列寧的話說,他們「『安慰』和愚弄被壓迫階級,同時卻閹割革命學說的內容,磨去它的革命鋒芒,把它庸俗化」;在階級意識和歷史失落的情況下,「一切社會沙文主義者都成了『馬克思主義者』」。
要走出這個困境,則必須溯本清源,整理階級解放理論的基礎和階級鬥爭的歷史教訓,批駁本土改良主義者們在理論上和路綫上的種種歪曲和誤導,揭露他們為資本主義甚至帝國主義辯護的真面目,為集結志同道合者,形成群衆性的政治力量做準備。

本土改良主義是帝國主義的產物

以1950年代朝鮮戰爭爆發和美國全面扶植國民黨政權為契機,台灣的左翼革命運動遭到了滅頂之災,一整代左翼分子被槍殺或長期監禁。在帝國主義的卵翼之下,國民黨政權通過長期的反共反華親帝洗腦教育,徹底改造了台灣人民的民族和階級認同。
在左翼思想和運動處於真空的1960年代中,開始出現了訴諸美國支援的反國民黨政治力量,逐漸形成黨外運動。在1980年代末期冷戰結束和解嚴後,號稱本土的右派勢力徹底控制了黨外運動的主導權,成爲後來的民進黨。
以「本土利益」為主要吸票手段的民進黨的「終極主張」,是「台灣獨立」。據説,同中國一刀兩斷,就可以使台灣成爲一個「正常的國家」,並以此為基礎推行各種促進社會進步的改革。
然而,這是十足十的誤導。從1950年代開始,美國就一直在主宰着台灣,台灣實際上是美國的新殖民地。在這個情況下,脫離中國「獨立」,實際上只能是台灣永遠淪爲美國「屬國」的結果。
更不用説,台派所主張的獨立台灣,儘管加上了「多元公民社會」等一類僞裝塗飾,在實際上還是極少數壟斷資本家統治、剝削、壓迫多數人民的體制。台派以拒絕「中國官商資本」為幌子,實際上就是要維持台灣被帝國主義和壟斷資本統治的現狀。
有些以「台左派」自居的人士聲稱,他們主張「建立一個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然而,這是比主流台派更加荒誕的説法。因爲要在台灣建立「社會主義國家」,除了要脫離美國宰制之外,還要徹底瓦解現存的國家機器,建立以武裝勞動者為基礎的、全新的無產階級國家體制。
衆所周知,台左從來只會反對「中國帝國主義」,除了私底下哼幾聲「我們也反美資台資」之外,在一切重要的公衆議題,例如親美日資本壟斷輿論、美國對台輸出核電、美國對台強制軍售等等,台左不但完全沒有任何反帝(即將美國對台灣的種種壓迫,指明是美帝統治台灣的結果,並主張結束這種狀態)言論,還被親美日的壟斷資本媒體奉為英雄。所謂「台左」,只是一個自欺欺人的標簽而已。
假若台灣工人階級發動推翻資本主義的革命起義,那除了台灣國家機器會開始血腥鎮壓之外,美國也會準備直接介入。近半生産基地在中國大陸上的台灣資產階級,也會聯絡各方反動派全力扼殺。屆時最有力量可以挽救台灣工人起義、徹底剝奪台灣資產階級的力量,就是中國大陸的工人階級。
由此可見,台灣的勞苦大衆,只能通過聯合對岸的勞苦大衆,才能徹底脫離美帝國主義的宰制、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在革命基礎上的兩岸聯合,台灣的勞苦大衆才可以奪取社會的主權、實現真正的自主自治。
在對岸,以台派爲師的所謂香港「民主派」及其「左翼」,以及大陸的「自由民主」人士,販賣的是大同小異的藥方──用帝國主義認可的普選議會取代中共政權,選出「進步政黨」的議員,就可以同擁有主要生産資料、宰制勞動者一生的大老闆們,「平等坦誠」地「商討」「公義合理」的「財富再分配」。換句話說,這些人認爲,反對中共官僚政權的資本主義化路綫的辦法,竟然就是推行......徹底的資本主義「民主化」。
尋求出路的青年學生和勞苦大衆,可絕對不要上當!站在勞苦大衆的立場,台灣的「民主化」,與其説是「華人社會的典範」,倒不如說是反面教材。讓我們直面嚴峻的困境,一同探究階級解放運動的成敗利鈍,開始新的征程!

勞團:勞工苦 民進黨難辭其咎
中國時報 陳文信/台北報導 2013年9月7日

民進黨昨天舉辦第3場「勤政為民,壯大台灣」8年執政研討會,勞工、社福等主題登場。有勞工團體在場外集結踢館,指當前台灣勞工薪資倒退、勞動環境更加惡劣,執政過的民進黨難辭其咎,藍綠政權都應該先對台灣勞工道歉。
包括全國關廠工人連線、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台北市產業總工會、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等勞工團體,昨天中午在場外抗議,批民進黨「惡政8年,罄竹難書」。他們還戴上歷任勞委會主委面具,批評藍綠兩大黨執政時的勞委會主委「根本就是一樣!」
勞團指出,民進黨執政期間,包括放寬外勞引進人數激增20%、變相剝削外勞減薪、阻擋84工時、並推出「變形工時」讓資方大幅節省加班費、基本工資在8年期間僅調漲1次;他們痛批,民進黨未能徹底反省,執政就是製造台灣勞工向下沉淪處境。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袁孔琪批評,民進黨執政時推出的勞退新制,相較勞退舊制,讓勞工退休金大幅縮水,且當時的勞委會主委陳菊藉由行政命令,讓老闆可以不足額提撥勞退舊制準備金;至於「84工時」及「變形工時」,則讓資方大幅節省加班費多達50多億元。
勞團在場外抗議時,李應元正好路過,主辦單位原安排動線讓他盡速通過;但李見狀展現風度,留在現場聽取意見,隨後還接下麥克風說明民進黨的政策;但沒幾分鐘,就被其他抗議者搶下麥克風。
勞團批評,民進黨幾個月前曾公布民調自稱民進黨支持度以35.5%領先國民黨的32.8%,但2.7個百分點「這種在統計上無意義的領先」竟然值得民進黨拿來說嘴;他們說,人民對現在國民黨執政再憤怒不滿,也不會因此對民進黨產生錯誤期望,民進黨不必「龜笑鱉無尾」。

勞委會新政策「實騙局」、成為勞工管理局
全總:勞工一天上12小時班恐成常態

2000-10-25 台灣立報【記者黃玉齡台北報導】
勞委會縮短工時配套條文上周出爐。勞工團體昨日前往勞委會抗議新的配套條文,認為勞委會已經成為枉顧勞工權益、替資方及經濟部解套的勞委會,勞工將成為無法抗拒加班的工作機器。為了突顯陳菊上任後政策一再跳票,勞工團體也演出行動劇「十片菊」,表達勞委會的10項政策跳票,並寓意勞委會政策是「實騙局」,且以「菊、局」諧音諷刺陳菊未顧及勞工權益。勞委會勞動條件處處長陳伸賢則出面和勞工團體溝通,並代表接受陳情抗議書。
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研究處處長楊錦章,昨日以高分貝的音量指出:新政府枉顧勞工生活的品質,在新法的規定下,勞工將來一天上12小時班將可能成為常態,雇主延長工作時間將不須經過工會同意,大老闆將可任意要求勞工們留下來工作,嚴重剝奪工會的協商權。
勞委會主委陳菊在剛上任時即承諾要給勞工們一個人性化的勞動條件,在場的勞動人權協會唐曙指出:依據個人的了解,許多企業在以前的規定下,24小時的輪班工作是採3班制,以符合每人每天工作不得超過8小時的規定;在新法之後,企業為節省成本將把3班制改為2班制,勞工在工作12小時之後還能有其餘的時間做自己的事嗎?人性化的勞動條件完全跳票。
勞委會被指跳票的還不只這一項。新法中放寬女性夜間的工作限制及加班時數,也被在場工會譏諷為「棄置女工保護,人權大倒退」。來自南部的勞動黨黨主席吳榮元說,增加女性加班的時數來讓兩性工作權平等是錯誤的:若希望提高勞工的生活品質,應是由基本工時中的薪資就可以提升,而不是靠日以繼夜的加班來維持;用減少男性勞工的加班時數的方式來讓兩性工作權平等,才是保障勞工權益的真平等,經濟奇蹟絕對不是靠勞工賣命換來的。由於勞委會當初有「縮短工時沒有任何配套」說法,時至今日,配套方案卻不斷的推陳出新,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邱毓斌說:勞委會不但近日的修法沒有找勞工團體來協議,更恐怖的是勞委會已經成為經濟部的勞工法律解套顧問;失去勞工意見的勞委會,名符其實成為經建會底下的勞工管理局。一連串的政策上的跳票,使得在場的勞工團體深感憤怒;為使大家明白陳菊政策跳票有多嚴重,他們把過去陳主委剛上任時的勞工政策書寫在菊花的花瓣上,每跳票一項政策就拔下一片花辦;由於政策跳票嚴重,這朵菊花便顯得殘缺不全,勞工團體為其命名為「實騙菊」。最後勞工團體還為勞委會掛上「經建會勞工管理局」的招牌。

民進黨打假球,工運團體卻當真。

工時案急轉彎 昔日戰友炮火四射 陳菊忍痛往前衝!
2000/11/30 新台灣新聞周刊第245期 文╱陳季清

工時案在無預警之下急轉彎,各界嘩然,首當其衝的勞委會成為眾矢之的。身為勞委會主委的陳菊受到了相當多的指責,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甚至有立委直接對她說:「陳主委,我實在對你很失望,你應該辭職下台以示負責。」再怎麼堅毅的鐵娘子也忍不住內心的委屈,落下淚來。
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陳菊上台以來,面臨十分嚴苛的考驗,國內失業率從七月份開始突破三%,連續四個月創下歷史新高。而根據專家的評估,在加入WTO後,高失業率是台灣無法避免的現象;言下之意,台灣已經進入高失業率的時代。
傳統以來,民進黨政黨取向比較偏向社會主義,比較關切人民的社會福利政策,如早期在各縣市發起的老人年金。陳水扁的競選政策,對於社會福利著墨許多,在勞工方面,承諾上任將縮短工時,至2002年達到每周工時四十小時的目標。
新政府上任後,勞工團體與陳菊也有一段蜜月期,尤其陳菊及其班底皆曾參與勞運,還未上任前,彼此都很熟悉、關係也相當好。出身街頭的陳菊,除了參與社會運動外,也曾參與勞工運動。如現在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黃清賢即是新潮流成員;副主委郭吉仁是勞工陣線的創辦人;專門委員王幼玲,曾是自立晚報主跑勞委會的記者,當年自立工會是由她一手策劃成立;其妹妹王娟萍,是現任全國總工會副祕書長、勞動人權會執行長,是目前勞運十分活躍的人物。
很守信用的新政府上台後立即展開縮短工時的作業,最後勞、資共同達成協議,同意每周四十四小時及搭配四周變形工時。在這過程中有一段小插曲:當時勞運團體並不同意四周變形工時,在勞委會的勸說下,最後才簽署;一度引起一些勞運人士的不滿,但既然勞工工時已經縮短,不予追究。
另一方面託勞工的福,因為勞工工時縮短了,行政院決定縮短公務人員工時;最後確定,公務人員周工時四十小時,周休二日。但如此一來,公務人員休假比勞工多出許多,同時削減了國定假日的天數。因此當工時案大逆轉時,公務人員沒有跟進,引起了勞工的不滿,勞工彷彿被視為二等國民。
當四十四小時工時案送到立院時,在野黨極力杯葛下,國民黨加碼多送給勞工二小時,通過兩周工時八十四小時。站在勞工的立場,這二小時是意外的禮物,沒什麼不好;對勞委會而言,雖然兩周工時八十四小時引起工商界反彈,基於維護勞工的立場,也沒多說什麼,比較傷腦筋的是,接下來的配套措施該怎麼做。
這樣的轉折,加速了勞團與勞委會蜜月期的變化,讓陳菊邁入歷任勞委會主委無法擺脫的宿命--夾縫在勞工權益與經濟發展兩大難題中。
兩周八十四小時工時,每周將出現二小時畸零工時;對於不想付更高成本的企業,勢必靠變形工時才能解決。四大工商團體紛紛向新政府建言及施壓,要求勞委會通過相關配套。此舉卻遭到勞團的強烈抗爭,認為這有損勞工好不容易才爭取來的權益,要求勞委會不提配套;初期陳菊也曾答應勞團不提配套,以安撫勞團。
無奈的是,經濟持續不景氣,股市大跌,整體經濟亮起紅燈。為了穩定工商界的信心,行政院要求勞委會儘速通過相關配套。在十一月十四日舉行的財經會議前一天,眼看著明天就要公布相關配套內容,勞委會礙於壓力硬著頭皮邀請了勞團與會,勞團依然堅持反對的立場;為了安撫他們,表示未來還要再舉行一次溝通會。當那天會議結論透過電視直播,勞團嘩然。
隔幾天,勞團在勞委會前演出「實騙菊」行動劇,諷刺陳菊欺騙勞工、犧牲勞工權益,並將勞委會的招牌換上「經建會勞工局」。這對自詡為人權鬥士的陳菊是一大打擊:畢生致力於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她,為了追求人權、公平正義,不惜犧牲青春、甚至坐黑牢;沒想到,努力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有所成果時,卻被冠上欺騙勞工的名號。
陳菊心情很差,對於外界的批判也相當難過。其實早在唐飛下台時,陳菊已經萌生去意,想轉任政務委員,但是不從人願,依然留在勞委會。
這次工時大翻案,主導權並不在勞委會,完全由總統府及行政院主導,勞委會只能聽命行事,如同勞委會一位官員講的:「大老闆都決定了,我們還能說什麼。」即使知道此舉一定會引起勞工及勞工團體的反彈,陳菊沒有後路,只能往前衝。
果然,總統府九人小組會議召開結束後,勞委會及陳菊進入黑暗期。隔天下午,在立院的預算審查,一開議,立委先行砲轟,輪番上陣罵陳菊、罵勞委會。新黨立委鄭龍水更表示,做一位有擔當的首長,隨時要為政策下台;陳菊回應了「四年官,三年滿」,道出了滿腹的心酸。立委最後更決定休會抗議勞委會;陳菊雖然滿臉的無奈與心酸,不輕易表現女性溫柔一面的她,很堅強的面對外界的質疑。
隔天,砲火依然激烈,陳菊心中充滿了委屈;當老戰友施明德前來探望她時,鼻頭一酸,眼眶開始泛紅,眼淚忍不住流下來。雖然事後陳菊不承認流淚,但是新聞影像歷歷在目,印象令人深刻。
當初陳菊上任時,很多人都期望,以陳菊的背景,應該可以打破傳統勞委會主委弱勢的命運;經歷六個月來的考驗,證實了還是無法突破。陳菊以至於勞委會應該學習重新調整自己的角色,新政府更是如此。如何在過去在野與執政之間做一個折衝,將是一大考驗。

全產總龍頭改選 傳執政黨介入
2003/06/17 聯合報 記者徐國淦/台北報導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十九日改選,雙方人馬競爭激烈,除傳出執政黨全力為特定對象護盤外,甚至動員各方勢力廣收投票人委託書,或以職務交換來利誘,讓原本單純的工會選舉蒙上陰影。包括鄭村棋等工運領袖,今天將舉行記者會,呼籲政黨退出工會選舉,並要參選人立下切結書向政黨說「不」。
全產總這次改選,搶攻正、副理事長有兩組人,一組由漢翔工會理事長盧天麟(民進黨員、泛新潮流系)、石油工會代表鍾孔炤(民進黨員、台灣勞工陣線理事)搭擋;另一組由電信工會理事長張緒中(無黨派)、前台北市產總理事長楊俊華(無黨派、工人立法委員會成員)搭擋,雙方實力相近,張、楊組合是地方實力,盧、鍾則為國/公營事業支持。
受限工會法單一工會規定,全產總一直以體制外組織運作,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才認可全產總法定地位並核發證書。兩千年五月一日全產總舉行成立大會,選出時任石油工會理事長的黃清賢擔任理事長,陳水扁總統(尚未就職)蒞會曾期勉全產總成為台灣自主工會表率,為台灣工運開創新機。不過,全產總運作三年來,部分工會幹部對全產總幹部與民進黨間的政黨情結頗多批評,台鐵、台北縣等工會曾退出運作,台鐵仍未回復會籍。
包括顏坤泉、汪立峽、羅美文、鄭村棋等工運界前輩,看到全產總改選,任由政治介入及派系收受委託書等現象感到憂心與不滿,將於今天上午發表聲明,要求全產總不要繼續成為民進黨的「政黨附庸」、「政治花瓶」。
他們說,全產總是匯聚全台八百萬勞工,由無工會幹部歷經十多年拚鬥換來的成果,但是自兩千年成立來,卻變成民進黨政府勞工政策的橡皮圖章,不斷地為民進黨政府反動的勞工政策背書,已經失去了昔日體制外為勞工權益打拚的理想現象。他們要求,為保持全產總反對派工運屬性,有心問鼎理事長者必須先立下切結,向政黨說「不」。
汪立峽表示,全產總成立宣言誓言要讓勞動者永遠擺脫弱勢地位,改造「不公不義」的社會經濟制度。但阿扁執政三年餘,民進黨政府向財團和資產階級靠攏,各種優惠免稅手段,讓國庫每年失血數千億元,而受薪勞工辛苦賺得一分一毛都要扣稅,一文都不得少;三年來,貧富差距日鉅,社會問題叢生,卻始終未見全產總以勞工最高組織立場,採取過有意義和有影響力行動。
另外,前工運領袖、國策顧問曾茂興則發表「老幹新枝拚工運」文宣,公開表態支持盧、鍾組合。

何謂「獨立、自主」的工運力量? ─ 對全產總理事長出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批判與反省
2004/10/08 苦勞網 韓仕賢 (銀行員工會國聯合會總幹事)

  台灣的勞工運動在解嚴之後曾經風起雲湧,加上公、民營勞工藉由工會改選機會或者籌組成立工會的行動,逐漸形成獨立、自主的工運力量,不僅有別於國民黨長期主政時期,工會變質為黨國控制的政治工具,更是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最堅定的支持力量;所以從反對戒嚴體制、要求國會全面改選、終結國民黨威權統治,這股「獨立、自主」的工運力量無役不與,並且在2000年5月一日集結催生「全國產業總工會」,誓言「凝聚自主進步的工人階級力量,改造不公不義的社會經濟制度」。
  言猶在耳,這個自許為「真正代表台灣產業工人」的總工會,曾經公開批判「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台灣從未有真正代表勞動者的全國總工會,一個獨立自主,不依附於任何既有政治勢力…。」現在竟然當眾自摑一巴掌,原因在於現任全產總理事長盧天麟去年靠著勞委會「夾層」幕後操盤而僥倖當選之後,為圖個人政治前途「吃碗內、看碗外」,現又憑藉民進黨新潮流系推薦,以「全產總理事長」身分、「勞工代表」名義,擠進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安全名單;此舉不僅違背他公開宣示不會從事政黨活動的承諾,整個過程也根本沒有經過全產總內部正式、民主的討論及議決程序。不少當初曾協同催生籌組全產總的工運先進們,今天親眼目睹「全產總理事長」盧天麟被民進黨兩三下就「收編」、「馴化」的結果,再去對照、重讀全產總當年的成立宣言(加註底線之語),此際應是心如刀割、痛心疾首。
  十幾年來,這股所謂「獨立」、「自主」的工運力量不斷嚴厲批判「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是國民黨扶植掌控的「樣板」工會,現在也終究難逃「政黨附庸」的詛咒。不容否認,民進黨尚未執政之時,與各種社運力量(包括工運)「策略聯盟」,並以打倒拉下國民黨為總目標;現在民進黨執政上台,社運部門如果不能思辨判斷「獨立」、「自主」的真諦,主政者榮寵與恩賜的權柄隨手一揮,暈頭轉向、呼之即去者比比皆是,遺憾的是,這樣的轉變少見社運團體自我批判。
  這是因為台灣對於社運/工運與政治路線的討論一直非常貧乏,所以不少社運(尤其是工運)領導者就算被「千夫所指」只想當政黨「尾巴」,卻仍甘為檯面上政黨效犬馬之勞,這種存在於政黨及社運之間的「侍從」關係,說穿了就是選票算計與個人利益的結合。
  以工運為例,盧天麟當選全產總理事長這一年多來,不斷在「黨意」與「工意」之間搖擺,理不直、氣不壯,並且將全產總矮化為「個人服務處」,在黨政高層之間奔走穿梭「處理」各工會的「陳情案件」。這種憑恃個人與執政者良好關係、檯面下「有話好說」的手法,或許可以滿足某些工會的「需求」並向其會員交代,但卻完全無助於工會組織力量的壯大,到頭來只是為民進黨作嫁(選舉選票考量)、累積個人資源(個人政治前途),如此而已。也更清楚證實:一個沒有明確政治路線的總工會,再多的「工運頭人」也不過就是仰人鼻息的「馬前卒」罷了。
  由於盧天麟當初競選全產總的過程勝之不武、落人口實,所以當時還在代表大會信誓旦旦上任之後要積極表現,包括一年之內解決全產總財務問題,以及不會從事政黨活動等承諾。他現在違背當初承諾,毫不猶豫、堂而皇之從工會「頭人」轉檯改當「為黨喉舌」的民代,對他雖可說是「適得其所」,但是全產總因此「信用破產」,卻是非同小可之事。因為橫在眼前的問題是,這股號稱「獨立、自主」的台灣工運力量未來何去何從?這是一個不應再被忽略或迴避的議題,否則工運的力量不斷被這些毫無理念的「頭人」分化內耗,終究難成氣候。
  於1886年創立的「美國勞工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Labor, AFL),因清楚見識到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結盟發展,認為有政治性回應的需要,然而其間的討論存在很多歧見。有人主張成立工黨—一個根據工人需求、由工人組成、捍衛工人的政黨;但有另一派意見認為在美國成立如此的政黨將注定失敗,因為兩個主要的政黨(共和黨及民主黨)勢力過於龐大難以挑戰,主張最佳的政治回應就是為這兩大政黨有利工人的候選人及政策而戰。如同AFL首任理事長撒姆爾‧古柏斯(Samuel Gompers)所言,工人應該「獎勵她(指AFL)的朋友,並懲罰她的敵人」,而不管他們的政治關係如何。結果後者意見顯然占了上風,因為民主黨至今仍是組織化的工人親近結盟的對象;但是有關工人與政治,以及工人與民主黨結盟無法提升工人利益的討論,仍然沒有結束。
  然而,巴西的工人卻選擇走一條真正屬於自主工運的路,1979年初,由現任總統魯拉(Lula)所領導的鋼鐵工會正式倡議成立一個巴西工人的獨立政治基地—工人黨,並獲得鋼鐵、銀行、石油等工會幹部,以及學者、左翼人士支持創立。創黨23年後,2002年,歷經三次總統選戰失利的魯拉終於擊敗保守派的對手,成為巴西第一位工人出身的左翼總統。回顧歷史,組織實力雄厚的巴西工運,在受夠那些只會嘴巴講要照顧勞工利益的政黨及政客謊言之後,決定建立一個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政黨,所以草根組織、參與式民主與社會主義,就是巴西工人黨的理念與路線;而巴西工人黨的勝利,正可視為巴西民眾在歷經資本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席捲之後,另尋出路的努力。
  舉出美國與巴西的工會組織發展經驗,就是要與台灣微弱、錯亂的工運發展現況相互對照。或許有人會說,立法院多一席「勞工」立委很好啊,為什麼要反對他!道理很簡單,那要看這個立委是用什麼方式當選?因為靠不分區名單進入立法院的全產總理事長,未來當勞工意見與執政黨相左時,怎麼有可能違逆黨意、堅守勞工立場呢?以勞動派遣是否立法為例,全產總已經表明反對勞動派遣立法的立場;但是民進黨政府選擇逐步取消勞動者保護、獨尊市場經濟的「新自由主義」思維,所以考慮採取勞動力彈性化、非典型僱用的勞動體制。另外還有民營化、國民年金、國防軍購預算等政策,屆時已身為立委的全產總理事長在黨紀伺候之下將如何表態,實在不無疑問。難道「全產總」這塊自主工運結晶的招牌還要再被糟蹋一次?

民進黨玩家家酒,勞工團體卻當真,怪誰?

民進黨新世代應改造自己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週刊#338 2008.04.18 劉進興(前民進黨立委)

民進黨能否東山再起?有的人認為,馬英九只是靠婦女票當選,但能力很差,國民黨立委又如狼似虎,「馬上」就會露餡,民進黨就會有機會。我沒有那麼樂觀。
選民拋棄民進黨,不是因為國民黨好,而是對民進黨失望。從前他們對民進黨又怕又敬畏,怕它太激進太粗魯,但又敬它有理想敢改革。民進黨執政後,開始有點樣子,也有一些政績,吸引了150萬中間選民,2004年才能過半連任。但阿扁的第二任期,弊端不斷、藍綠纏鬥、黨內內鬥,社會對民進黨敬的感覺消失,怕的感覺回來,中間選民就跑掉了。如果民進黨不改變這種形象,四年後即使馬英九沒政績,選票也不會回來。
民進黨應該知道,自己的魅力就寫在黨的名字上。民進黨前面加上台灣兩字,「台灣」、「民主」、「進步」就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建黨前十年,單憑「本土價值」、「民主價值」,就把國民黨打得落花流水。李登輝救了國民黨,以本土化、民主化化解了民進黨的攻勢。他一下台,民進黨就取得政權。
但民主化、本土化太成功了,使這兩個價值成為社會共識。就像在戀愛已自由的時代,鼓吹戀愛自由的小說很難吸引讀者一樣。馬英九一開始鸚鵡學說本土,民進黨就失去了政權。死鴨子硬嘴巴說馬英九是假本土假民主,並沒有用。芸芸眾生是假愛,只有真愛才是純粹?選舉本來就是通俗事業,選民心裡贊成獨立,卻投給維持現狀,政客怒不可遏地指責選民沒水準,究竟是芸芸眾生錯、還是政客錯?
但民進黨還有秘密武器,就是它的「進步價值」。
民進黨執政,內治做得比外交、兩岸好。像週休二日、勞工退休金、國民年金,像地方文化發展、南北交通網、縮小城鄉差距,國民黨幾十年作不到,民進黨做到了。
民進黨的優勢在分配正義,卻天天喊拼經濟,愚不可及。此現象有其深層原因。早期民進黨支持勞工、環保,被指為反商情結。執政後想擺脫這頂帽子,就刻意巴結大老闆,不敢強調進步價值。民進黨政客很少提到週休二日、勞工退休金等政績,跟他們潛意識認為這些政策會增加成本,只能做不能說有關。
進步價值是比民進黨更走資的國民黨無法輕易模仿的。國民黨要落實分配正義,就會損及背後財團的利益,談何容易。民進黨只有發揚寫在黨名上的進步價值,才有希望擴大社會基礎,重新執政。
但民進黨輕視價值領導,領導階層對進步價值已很陌生,就連青壯世代也只長於選舉技術而缺乏理念。過去他們提出的新民進黨運動,只是將最低標準的清廉懸為最高綱領,再加上一些白描的「理想」口號,並無能力闡述自己執政時政策政績中的進步價值。
這些都令人還懷疑,新世代是否真的比老世代有希望?民進黨新世代只有謙虛一點,不要只想用自己並不怎麼樣的一套來教育人民,而應重新改造自己,才有希望。

綠研討八年執政 勞團踢館嗆惡政
民進黨八年執政研討會 勞工政策遭勞團踢館
2013-09-07 臺灣時報
http://www.twtimes.com.tw/?page=news&nid=355955

〔記者張振峰台北報導〕民進黨昨天舉辦第三場「八年執政研討會」,勞工團體在下午勞工政策場次舉辦前,來到會場外批評民進黨勞工政策是「惡政八年,罄竹難書」。勞團人士戴上國民黨、民進黨及後來馬政府的歷任勞委會主委面具,批評兩黨的勞委會主委根本就是一樣。前勞委會主委李應元想要上前解釋,卻被直接吐槽。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袁孔琪批評,民進黨執政時推出的勞退新制,相較勞退舊制,讓勞工退休金大幅縮水,且當時勞委會主委陳菊藉由行政命令,讓老闆可以不足額提撥勞退舊制準備金。至於「八十四工時」及「變形工時」,則讓資方大幅節省加班費多達五十多億元。
勞團抗議時,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李應元也正好經過,並在黨工陪同下前來探視。李應元接過袁孔琪的麥克風說明民進黨的政策。但沒多久,台灣國際勞工陣線秘書長陳秀蓮就嗆說,如果只是要宣傳民進黨的政策,那就進去會場講就好了,「我們是來抗議的」。雙方一來一往,不歡而散。
這一場抗議的勞工團體包括,全國關廠工人連線、台灣國際勞工陣線、全國自主勞工聯盟、勞動人權協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新竹縣產業總工會、桃園縣產業總工會、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等團體。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秘書長陳素香則在會中提問時表示,外勞與基本工資早就脫鉤了,二○○一年的經發會,以外勞的基本工資可以含外勞的膳宿費方式來脫鉤。如果不脫鉤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但實質上已經脫鉤了,怎麼可以大言不慚說不脫鉤了。她說,民進黨之所以無法獲得運動團體的支持,就是充滿了欺騙性。
盧天麟則表示,說欺騙太沉重,台灣的勞工到國外工作不須要膳宿嗎?雇主只是希望把他們給外勞的膳宿支出扣回來而已。

顧好肚子,再顧佛祖
2005/07/05 黃孫權(《破報》首任總編輯)
http://206.214.209.101/node/682

趕緊上傳成績(唉,又是全校最後一人),整理完兩天全球live8的照片與相關外電、反省與批評,打發實習生後,我趕著最後一班公車上山。經過辦公室旁邊的佛教新店慈濟醫院,兩名坐在人行道上的工人聊天說:「也要先顧好肚子,才能顧佛祖。」我猜想可能是半義工的心聲。
慈善的壯舉需要飽肚皮,愈飽與愈良。我看到這麼多大資本公司相挺,AOL可以線上收聽,MTV準備現場轉播,兩天的外電照片比南亞大海嘯的還多,連比爾蓋茲都上台了。我想,這些明星如果都捐一日所得,或者微軟視窗每一份版權都捐一元美金,也許就不需要G8領袖取消外債了。而或者,這些明星與全球資本公司如果都不那麼富有,那「貧窮」自然成為歷史。哦,不,Bob Geldolf說這次不要錢。所以我真希望,這些上台明星可以與每年在WTO會議或領袖高峰會前與抗議的群眾站在一起就行,不要老站在舞台上。舞台上不會有真正的革命,1968年是這樣,1986年是這樣,2005年還是這樣。
回家,看到新聞上阿扁說:「台灣農民不要被騙了,芒果賣到日本可以賣四元,而賣到中國只能賣七角。」我只能苦笑:「是啊,農民都如此毫無智慧,有人會作無本生意嗎?」先不論阿扁刻意隱瞞其他水果的價錢,中國的價錢比日本好(如荔枝)。就實際狀況而言,日本要的是高檔貨,十顆芒果只要二棵最好的。況且台灣是果蠅疫區,到日本的水果都要經過嚴格篩選,剩下的芒果,農民自然會選擇比臭掉更好的方式處理。這種話語,我們到底要聽幾年才夠?一個政黨可以如此照顧自己的選民?如果只要人民的選票而不顧人民的肚子,說真的,連佛祖都排後,何況政黨、「民族情感」或「台灣認同」!

綠前主委稱本外勞工資不脫鉤 勞團批欺騙
2013-09-06 中評社台北9月6日電(記者 鄒麗泳)
民進黨八年執政研討會今天進行第三場研討,下午進行勞工議題探討。前“勞委會主委”盧天麟指出,不論是民進黨主政或馬政府,都有“本勞與外勞基本工資是否脫鉤”的問題,民進黨應該堅持理念與價值。未來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這個問題根本不必討論,絕不能脫鉤”。
台灣現行法定基本工資月薪新台幣19,273元,企業界要求排除外勞適用以減輕用人成本,部分民進黨人士反對。
盧天麟的發言,卻被在場的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理事長陳素香高聲質疑。她強調,外勞與基本工資早就脫鉤了,2001年的經發會,以外勞工資可含膳宿費方式來脫鉤,民進黨主政時實質上已經脫鉤了,怎麼可以大言不慚說不脫鉤了。她說,民進黨之所以無法獲得運動團體的支持,就是充滿了欺騙性。
盧天麟則是解釋,說欺騙太沉重,台灣勞工到國外工作不須要膳宿嗎?雇主只是希望把他們給外勞的膳宿支出扣回來而已。
今天的勞工組研討會本來由曾任“勞委會主委”的高雄市長陳菊主持,陳菊因高市議會備詢,改由律師陳繼盛代打。前“勞委會主委”、“立委”李應元發表報告,前主委盧天麟、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出席。
盧天麟強調,絕不贊成把勞工朋友當成維護政權的工具,民主時代更不能如此做,要用政策與行動來吸納勞工,不是用金錢與資源,如果民進黨未來有機會執政,不能再學國民黨那一套用金錢收買。

小英豈能放任民進黨為富人利益護航?
2014年12月23日 風傳媒主筆室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4b7981dd-8a48-11e4-...

立法院財委會召委、民進黨立委薛凌明日(周三)要舉行一場公聽會,目標是要把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減半」政策翻盤,同為民進黨的立委吳秉叡提案要求訂定「日出條款」。這幾乎就是國民黨立委終結「大戶條款」的翻版,兩者同樣是違背追求租稅公平、社會正義。
過去公司的獲利要課營所稅,股東領取股利後的所得要計入綜所稅課稅,被認為是「重覆課稅」,因此李登輝時代推動兩稅合一,讓計算綜所稅的股利收入時,對已繳營所稅的部份可全部扣抵。今年5月通過的「財政健全方案」的稅法修訂時,把股利扣抵部份減半─換句話說,未來領取股份所得者要多繳稅(或退稅變少)。這項政策預估每年可以為國庫增加約500億元的收入。
股利扣抵減半是財政部推動租稅公平、社會正義的一環,這個政策簡單的講就是有所得就該繳稅、所得越高繳稅越多。雖然台灣有開證券戶的股民號稱有900萬之多,但持股少的散戶居多,持股低、股利少的散戶確實可能因此多繳稅,不過數額低─小散戶看看自己收到的股利扣繳單,每年幾十或數百元的股利,頂多再繳交幾十元的稅。
真正受影響大者是中實戶、富人;富人的所得中,有更高比例是來自股市的投資收入,他們的股利多,且原來適用的稅率級距也高,因為此政策的變動要多繳的稅也多,當然不甘「束手就縛」。民進黨立委以信賴保護為由,要讓股利扣抵延緩實施,可視為此一富人集團的反撲。
根據財政部的資料,每年股東可扣抵稅額約1千億元,其中稅率在30%及40%以上者,其股利所得占全部股利的接近一半,其能夠抵扣的稅額也是接近一半(即在500億元上下)。而全台500多萬納稅戶中,稅率在30%及40%以上者只有14.5萬戶,占約2.66%。民進黨立委如能成功翻盤,最大受益者明顯就是那2%多的富人─白話文講,就是這14.5萬戶富人,能因成功翻盤而少繳500億的稅。
在此,我們看到民進黨與國民黨立委的表現是前後輝映、彼此比爛;國民黨立委卡死以課徵股市資本利得稅為目標的「大戶條款」實施,民進黨立委則是要卡住對股利所得課稅之路。馬政府也許不得人緣、無能、顧人怨,但這些政策至少在拉近貧富差距、落實租稅公平上,是該支持與肯定。
兩黨立委都知道他們要對不利富人的政策翻盤,可能遭社會反彈,因此都不敢直接廢除,而是「技術性」的讓其難以實施。大戶條款說要「延後3年實施」,這等於把問題丟給下任政府處理;民進黨立委也不說要廢除,但要求「基於信賴保護原則」,過去企業的保留盈餘仍適用百分之百抵扣,抵扣減半只適用於104年之後的保留盈餘─以目前企業手上約1.5兆的保留盈餘來看,等於說此政策15年內都不必作了。
其實,莫說保留盈餘減半扣抵,甚至兩稅合一都大有檢討的必要。國外實施兩稅合一的國家雖然未廢除,但近年也都已針對此稅制作調整。兩稅合一期望達成的鼓勵投資目標效果不彰,但國庫每年損失千億稅收,十多年下來減少的稅收至少在1兆元以上。兩稅合一確實是較有利於富人與資本家,當貧富差距議題日益嚴重時,檢討、修訂、甚至廢除之聲當然就出現。財政部把扣抵減半算是較溫和的改革─即使如此,仍要承受強大的反撲力量。
更諷刺的是,這次領銜者竟是強調公平、正義的民進黨的黨籍立委。薛凌確實是少數民進黨內金光閃閃的立委,她也從不忌諱為富人發聲─早在馬政府調降遺贈稅率前,薛凌就在立法院提案,大力主張完全廢除遺贈稅;而遺產稅率降低明顯有利富人,也加遽貧富不均。今年又被巢運團體點名去年1年內就買賣房地產97筆,是「炒房立委」;這次股利扣抵減半政策翻盤,她則稱自己「無特定立場」,但真是如此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倒真是好雅量,竟如此放任黨籍委員幫富人的利益護航!

民進黨為富人利益護航 豈是「個人行為」可推責?
2014年12月25日 風傳媒主筆室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6771357e-8bed-11e4-...

民進黨立委意圖幫「兩稅合一股利扣抵減半」翻案,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怒批傷害民進黨形象;民進黨團幹事長蔡其昌說這是「個人行為」。現在,該問的是:真是「個人行為」嗎?小英主席怒批之後,又怎麼樣呢?
看看這個要為「股利扣抵減半」翻盤的提案,提案人是:吳秉睿、李應元、蕭美琴、蔡其昌;參與連署的21位立委有薛凌、林佳龍、陳亭妃、陳其邁、陳唐山、高志鵬、段宜康、許添財、管碧玲、姚文智……,除了賴振昌是台聯立委外,有那一個不是民進黨立委?民進黨立委40席,參與提案者24席,有6成參與這個提案,這個「個人行為」中的「個人」,也未免太多了一點吧!這個「個人」,還包括黨團幹事長蔡其昌哩。
立法院確實存在著彼此相挺的「同事情誼」─今天你參與我提案的聯署,明天我當然在你的提案上簽名─也可稱為不問是非的「幫派相挺情義」。但對這麼一個如此重大且「有礙觀瞻」的提案,民進黨立委難道都把相挺情誼擺第一,社會期待、租稅公平、世代正義─或甚至政黨形象,全往後擺嗎?還是立委們就是簽名相挺,連提案內容也不看?亦是看了也沒有警覺到此案的問題?
不論原因為何,過半黨籍立委參與這個提案聯署,是難看了,也說不過去;更讓外界看不出「公平正義是民進黨基本價值」這句話到底是「說真的」,還是講來當笑話的;至於「純屬個人行為」這個辯詞,看看名單,大概就甭再提了。
財政部今年5月提出財政健全方案,其中的兩稅合一股利扣抵減半是經過立法院修訂稅法通過,預估國庫可增加500億元的稅收。坦白說,當初此修正後,不是只為了增加稅收─如果只為增加稅收,調高營業稅該是最快、效率最高的方式。股利扣抵減半更大的意義在讓所得高者多課稅,是回應社會對貧富差距擴大、稅賦不均的不滿。
從統計數據上看,股利扣抵政策最大的受惠者的確是較高所得者。每年1000億元的扣抵金額中,超過500億是由稅率在30%以上(包含40%者)享受;全國500多萬報稅戶中,稅率超過30%以上者只占2.66%(約14.5萬戶)─就是說這14多萬戶的高端所得者享有500億的股利扣抵。民進黨立委們力圖擋下股利扣抵減半,那些人受惠最多,這個數據就是明確的答案了。
當然,國民黨立委未參與這項提案的聯署,並不代表國民黨立委的「高風亮節」,只是此黨不參與他黨聯署的黨派之分、及「幫派相挺情義」因素罷了,因為國民黨立委在力擋證所稅的「大戶條款」中所表現的「志節」,倒與民進黨一樣足堪為富人大戶利益護航之楷模。
倒是由影響的稅收金額來看,民進黨的貢獻猶在國民黨之上。大戶條款擋下後,影響的稅收不到10億元,擋下股利扣抵減半,影響的稅收是500億。在這點上的貢獻,民進黨確實超越了國民黨50倍之多。有趣的倒是有些綠媒對大戶條款翻盤大加撻伐,對更嚴重的股利扣抵減半翻案卻悶不吭聲。
接下去外界該關注的是:小英主席是「一怒而安天下」,迫使民進黨立委不再護盤、不再運作「股利扣抵減半」翻盤?還是怒歸怒,作作樣子即可,民進黨立委繼續衝關,讓政策成功翻盤?拭目以待吧!

「民進黨只為公平正義護航」的歷史探索
2014年12月27日 風傳媒 呂紹煒專欄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875755ce-8ce3-11e4-...

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黃重諺為文指「民進黨只為公平正義護航」,聞之令人感佩不已。那就讓我們就好好探索一下「民進黨只為公平正義護航」的歷史與作為吧。
先談簡單的幾個小錯誤(或是誤解)。

[6成立委參與提案 與民進黨無關!]

黃文是對「小英豈能放任民進黨為富人利益護航?」「民進黨為富人利益護航,豈是「個人行為」可推責?」兩篇風評的指正。黃文說該提案是民進黨立委的「個人行為」,「並未經過黨團、中央黨部政策會討論,也沒有透過黨團提案,當然不能代表黨的立場」,因此指責此批評是「對於國會法案實務理解闕如」。
不過,通觀這兩篇風評全文,沒有一處說到此提案是民進黨的立場與政策,更沒有提到─甚至連暗示都沒有─這是小英的主張;兩篇文章都清楚寫出是由民進黨立委提案的事實。但對民進黨中央以「個人行為」推脫的作法,我們的確難以接受─畢竟,貴黨6成立委都參與提案了,民進黨豈可說與已毫無關係?這也是文章標題〈民進黨為富人利益護航 豈是「個人行為」可推責?〉之故。
當然,如果6成黨籍立委都簽名連署提案,民進黨中央還是認為、也可以說出「與民進黨無關」的話,我們當然只好「棄子投降」服了你啦!不過,當國民黨從立委到行政機關發生一堆狗屁倒灶的事,民進黨不是最後都會算到(前)「馬主席」頭上嗎?
此外,黃文說「評論逕以『為財團護航』厚誣本黨,並不公允」。這兩篇文章都從未提到或指責「為財團護航」,我們說的是「為富人護航」。財團與富人不是相同的指涉對象,財團的老闆是富人,但富人未必是擁有財團;民進黨立委薛凌,甚至黨主席小英,在社會階級劃分上也許算是所謂的富人,但卻絕對不是財團,請詳辨之。

[從不提證所稅與實價課稅的扁朝]

再來看看「民進黨只為公平正義護航」的歷史與表現。
這裡說的公平正義指涉的是經濟、財稅─主要是所得分配的公平正義。數十年來,台灣稅制最為專家學者──甚至包括一般民眾──所批評垢病之處在:一般上班族的薪資所得全要納稅,一毛錢都跑不了;但炒房、賣股賺到的資本利得則幾乎都不必課稅。因此,課徵證所稅、房產交易實價課稅,就成為是否實現租稅公平正義的指標。
那麼,民進黨這麼多年來是如何「只為公平正義護航」呢?
民進黨在2000年阿扁執政後不久,有人從其競選白皮書中翻出要恢復課後證所稅的建議─當然,那是學者寫的,搞不好那些當權者連看都沒看過。但扁政府立刻出面否認,且承諾無意開徵證所稅,終其8年任內,證所稅連提都不提。房產交易實價課稅案亦相同,民進黨執政這8年,不僅於無意改革房市稅制,朝實價課稅邁進,他延用國民黨低利(購屋優惠貸款利率)救房市的政策以拉抬房市與經濟,甚至把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各級稅率由原來的40%、50%、60%全部減半徵收,時間則是從開始時推出說的減半2年到延長、再到永久性調降,全部是在阿扁任內完成─土增稅減半到底是「為公平正義護航」還是不公不義?
到2012年總統大選的「雙英戰」,蔡英文選戰主軸之一雖然是打社會公平、分配不均,但未主張恢復證所稅。馬政府第二任期開始啟動恢復課徵證所稅後,蔡英文倒是在2012年11月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表示,馬政府現在處理這個問題(指證所稅)「時機不對」。

[當年蔡英文主張「證所稅應該暫停」]

訪問稿中,蔡英文說:「所以我的主張很簡單。第一,現在不要處理「證所稅」的問題。第二,如果真要處理,那就用林全的版本。我覺得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證所稅應該暫停。」至於房市稅制方面,蔡英文選前丟出實價課稅主張,但限非自用住宅、分階段實施、沒有時間表。
回頭看國民黨,這個充滿金權、被譏為「永遠與財團在一起」的黨倒是在2012年重啟證所稅,原本端出的規劃案亦符合證所稅的精神,企業界、股市大戶、小股民當然是反彈不已。民進黨此時才跟在後面趕快端出一個證所稅案(黃文稱今年5月由林全等學者擬定的案子,應該就是肇始於2年前的民進黨版證所稅)。

[國民黨為德不卒的證所稅與實價課稅]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空有理想無執行力、每遇阻力挫折即退卻龜縮的馬政府,讓國民黨立委把財政部的規劃案改得不成形,財長劉憶如認為「本人在政策理念上無法認同」而辭職。而這個反撲力道持續,「大戶條款」一毛錢都未徵到就被國民黨立委集體霸凌,在昨日(26日)正式通過延後3年實施─務實的看是不會實施了。股利扣抵減半也在實施前,換由民進黨立委出面霸凌,以「不溯及既往」為由要翻盤。國民黨立委主導的取消「大戶條款」,實際上也有多位民進黨立委加入支持取消行列─這些立委當然也是支持扣抵減半翻盤者。
房市方面,國民黨先搞奢侈稅,再推房產交易實價登錄制,今年回應提高房地產持有成本、打擊囤房的聲音,提高了房屋稅率(不過作法很鄉愿,是授權各地方決定上調幅度,結果作了幾乎等於沒作);財政部原本已規劃年底開始推房地合一、實價課稅,但選舉大敗後,藍委們已要求財政部不得推此政策。敗選氣低的馬政府顯然已無推此政策的能量了;民進黨呢?是否有助推實價課稅?
這就是「只為公平正義護航」、「對如何解決國人所得分配惡化、健全國家財政一直沒有停止努力」的民進黨,近年在這些事務上的表現。是不是好棒棒?

[領導人借力使力的智慧]

最後,再談一下領導人對內對外、借力使力的智慧。國民黨執政績效爛、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後,民進黨與蔡英文已具備準執政氣勢,外界對之必然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與檢驗─小英與民進黨不僅在各項作為上必須站穩腳步,更要約束黨籍立委。
曾有某家企業長期被特定媒體修理、痛幹,企業老闆當然氣得牙都歪了。但這位老闆說:「嘿,嘿,也正好藉此『電一電』公司同仁,讓他們皮繃緊一點,別犯錯被抓包。」這是一種「化外力為內力」,把外界批評之聲的負面力量,轉為內部提升的正面力量的度量與智慧。
小英與民進黨幹部顯然不是太會讀文章,表面上看這兩篇風評的確強烈批判了民進黨,但實際上強烈批判的是那些要替「股利扣抵減半」翻盤的民進黨立委,文中未指責小英與黨部,反而是期待小英能阻止此違背公義的作為。懂得借力使力者,其實是會把此壓力轉那些立委,擋下此一提案─顯然其器度與智慧不及於此。

[還是期待民進黨........]

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有所期待,期待民進黨、小英能擋下那24位民進黨立委的提案;民進黨要重提證所稅案,是真要作還是虛晃一招?如果真要作,民進黨重提未通過(因為國民黨執政嘛!),未來總統大選時候選人是該會把此納入政見吧?讓大家瞧瞧、也感受一下正港的「民進黨只為公平正義護航」吧!

覺青受挫 「台獨吉娃娃」出籠
2019-01-03 《多維TW》月刊038期 呂婉君

台灣九合一選舉大局落定,「看頭」反而比選前更多。除了民進黨慘敗引發一連串民進黨逼宮、卡位的政治宮廷劇以外,更吸睛的,是事前被認為政治性極高的「東奧正名」公投,結果不如預期:有577萬人反對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而PTT屢次熱烈討論「東奧正名」,因為熱烈討論,也衍生了「台獨吉娃娃」的新鮮名詞。
公投前,多數人認為「東奧正名」公投一定可以通過。因為在國際賽事中,台灣運動員不能用「台灣」名義出賽,僅能用「中華台北」,一直被認為是台灣體育迷心中無法言喻的「痛」。國歌不能唱、國旗不能揮舞,滿腔運動與國族熱情無法適當發洩,故有此議論。對那些想以台灣為名獨立建國又大喊「台灣加油」的運動迷來說,東奧正名可能會是多數台灣人心裏的「最大公約數」。因此在公投前,獨派陣營勢在必得。
然令人玩味的是,選前5場公投意見發表會皆無人擔任反方代表的東奧正名公投,走進匿名的圈選處,竟然出現了577萬票反對票,比同意以台灣為名的476萬票還多了百萬票。結果是東奧正名被否決,中華台北繼續留校察看。
公投結果出爐後,PTT一片哀號,「覺醒青年」(俗稱覺青)心碎崩潰。他們認為,既然多數人不同意台灣,那便自稱「中國台北」,不斷地以中國台灣、中國台中、中國高雄等字眼瘋狂洗版。數日後,開始有民眾發文《覺醒青年鬧夠了沒?》,引起龐大回響,批評這群比覺醒青年更瘋狂的台獨分子為「台獨吉娃娃」。

覺青的誕生

PTT是台灣中青生代(約20歲至40歲)最具代表性的論壇。2014年太陽花學運風起雲湧時,PTT更是民眾傳遞消息、互通有無的重要論壇。當時在立法院裏抗爭的學生藉著PTT,能夠即時地將場內的消息帶到場外,讓越來越多聲援學生的人群集結立法院外。最後,佔領立法院運動被定調為太陽花學運,PTT也稱呼那群反對黑箱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學生為「覺醒青年」。
覺醒青年,原先是意指在社會傾中主流下,膽敢站出來對抗馬政府,無懼警力衝進立法院的英勇青年。他們在2016年高舉「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旗幟,努力宣傳選票集中投民進黨,成功將蔡英文拱上總統寶座,成為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為台灣政治寫下新歷史。然而2016年總統大選一役後,台灣的發展卻並非如覺醒青年預想的「新氣象」。
「萬眾期待」的民進黨上台後,開始了一連串的「改革」。除了推動《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追殺國民黨外,民進黨「超乎期待」大砍法定七天假,「修惡一例一休」,華麗地從疼惜勞工轉身成照顧資方的「資進黨」。當初支持民進黨的「覺醒青年」一詞,也因為民進黨政策與價值反覆而就此崩毀。失去信仰的覺醒青年,從此被PTT嘲諷為只會「為反而反」的負面詞。

進化版覺青:台獨吉娃娃

東奧正名公投失敗後,由於無法接受多數人皆不同意以台灣之名出賽,覺醒青年不斷自稱中國台北。讓PTT又出現另一股厭煩覺醒青年的反撲力量,反撲力量「正名」亂版的人比覺醒青年更覺青、更台獨,並就吉娃娃神經質、愛吠、戰力弱的特性,描繪這群「堅決台獨」卻「無所事事」的激進台獨分子為覺醒青年進化版的「台獨吉娃娃」。
首先,是吉娃娃的神經質。吉娃娃不像黃金獵犬性情溫和,容易因為外在的聲響引發神經質一面。支持台獨的人,只要看到有台灣人向陸方伸出橄欖枝,立刻神經發作,質疑其「賣台」。例如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句「兩岸一家親」,就被認為是附和中國大陸對台統戰的語言,招致各方批判。連太陽花領導人林飛帆都就此事投書批評,柯文哲此言像是「過去的國民黨投胎轉世」,將會讓台北成為北京滲透台灣政治的開端。
再來,除了神經質以外,吉娃娃也很愛吠。信仰「台獨」的人自認是台灣主權的守護者,為了台灣,要對任何沾了陸方色彩的人「擴大檢查」。台灣開放陸資,就說大陸要用資金統戰台灣。台灣開放陸生入學,就說對方是職業學生。因為信念比較深,所以台獨吉娃娃常在PTT討論串裏大鳴大放。他們越在網路大聲疾呼「台獨」時,就越讓支持兩岸和平的人噤語,形成了「沉默螺旋」。因此PTT也逐漸從原來兼容並蓄的民間論壇,變成台獨吉娃娃的奔馳場。
最後,是讓狼犬變成吉娃娃的最重要一點——戰力弱。台獨派可以是台獨獒犬、也可以是台獨狼犬,但是為何民意最後送它一個「吉娃娃」之名?獨自走在黑夜裏,不斷有看不見的怒犬號叫,實在令人膽寒;然而一旦大燈亮起,發現原來想像中的大狗只不過是一隻虛張聲勢的吉娃娃,又令人發噱。於是,有人以「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為台獨吉娃娃做出最佳註解。
台獨吉娃娃雖能在網路上綱舉目張、振筆疾書,批評火力十足;但在台灣遭遇中共打擊、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遭取消時又愛莫能助,提不出好方案,實際建設性近於零。又如太陽花運動拒絕了馬英九版本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成功讓服貿退回立法院,卻也讓該協定擱置至今。而當時力推服貿的馬英九則痛批:「他們自以為是愛台灣,但害死台灣了。」
賴清德自從接下行政院長一職後,就以「務實台獨工作者」自居。柯文哲回應林飛帆對兩岸一家親的批評時,也特別強調自己是以「務實」的態度處理該面對的問題。有人自稱「務實」,就代表有人趨向「瘋狂」。很顯然,瘋狂的是不顧國際現實,硬是要讓體育挾帶上台獨「糖衣」,想強渡關山的台獨吉娃娃。公投前志得意滿的台獨派,原以為可以搶一個獨的「名」,沒想到被全台577萬人以52.3%過半數否決;讓台獨從驍勇善戰的「狼犬」被打回原形,變成只是吠而無力的「吉娃娃」。就結果來看,可看出多數台灣人還是秉持「務實」的想法。
畢竟在中國崛起下,PTT不只政治版出現中國大陸,生活話題裏也總是充斥著中國大陸:青年在赴陸工作版上討論上海工作,網路購物版教人如何淘寶集運,大陸影劇版裏討論愛奇藝最新陸劇上映。PTT一手教人買淘寶,又一手「拒陸、懼陸」,不免讓人精神錯亂。從PTT流行的「台獨吉娃娃」一詞,反映出台灣已經有人厭倦了「逢陸必反」卻毫無建樹的台獨招式。現今兩岸經貿緊密,台獨派若還將中國大陸當作敵人,還須想出合適的新論述;否則,無論在台灣還是中國大陸,終將被當成吉娃娃看待。

看完小英最新貼文 他挖出6年這段嗆馬語錄一比驚呆:還有臉?
2022-12-22 中時新聞網 謝雅柔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總統蔡英文昨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執政的人看的是各項數字所表現出來的國家整體表現及實力,「但數字背後的虛實,與人民實際感受有落差」,引發許多討論。對此,粉絲專頁「政客爽」提及2016年蔡英文曾嗆前總統馬英九「顯然只想從成千上萬的數字中,找出對他有利的數字」一事,砲轟蔡英文。
2016年,蔡英文曾針對當時馬英九總統的文告內容批評,認為馬英九顯然只想從成千上萬的數字中找出對他有利的數字。蔡英文當時強調,馬英九的文告讓她提醒自己「絕對不要做數字總統」,數字只是施政者的參考,不是政治追求的目標。蔡英文說,「如果只是看見數字,沒有看見人民的感受,那只想用數字矇混遮掩,反而忽略人民真實的感受,那樣的政府,就會是令人失望的政府」。
粉絲專頁「政客爽」諷刺表示,2016年蔡英文嗆,馬英九只想從成千上萬的數字中,找出對他有利的數字。2022年的現在,蔡英文跟蘇貞昌從上至下,天天都在報數字,天天都在找對自己有利的數字。蔡英文2016年說,如果只看見數字,沒有看見人民的感受,那只想用數字矇混遮掩,反而忽略人民真實的感受,那樣的政府,就會是令人失望的政府。未料,蔡英文昨在臉書坦言,執政「數字跟人民實際感受有落差」。
該粉專痛批,蔡英文承認其執政就是忽略人民的感受,就是失望的政府,「請問當年狂嗆馬政府的民進黨們,你們下次大選還有什麼臉、有什麼資格要台灣人投票給民進黨?蔡英文都承認沒做到當年承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