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無效.逃生無路
金山核安演習前一日記者會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3/09/26

9月27日,原子能委員會和新北市政府將於金山舉行核安演習,但對於核子事故發生時,究竟應該如何自保,地方居民始終人心惶惶,不知所措。而在台灣人口如此稠密的條件下,演習中能參演的人數比例極低,尤其是居民只能點綴式參與,因此如同歷來遭受的批評:徒具形式,無法應付核災真實狀況。事實上,中央政府長期​​以來獨斷的決定核能政策,從無將台灣地小人多,地質不穩等狀況納入考量,忽視地方避難資源的不足與不可能,更是其中核心關鍵。

演習前一日(9月26日),北海岸居民代表與反核團體來到新北市政府門前,針對將於金山舉行的核安演習表達質疑和抗議。接見團體代表的是新北市消防局副局長李清安。李副局長也於記者會後提供回應資料給記者,說明新北市政府對此一議題的立場。

對於9月27日將於金山舉行的核安演習,北海岸居民擔心官方無能提供居民面對核子事故所需的資源,因而提出下列疑問與質疑:

一,醫療資源不足 根據原能會網站資料,北部輻傷急救責任醫院分為三級,一級輻傷醫療由台電公司指定,二級、三級輻傷醫療則由衛生署輔導成立。

級別

醫院

一級輻傷醫療

核能一廠醫務室、核能二廠醫務室

二級輻傷醫療

淡水馬偕醫院、基隆長庚醫院、署立基隆醫院、北海岸金山醫院

三級輻傷醫療

台北馬偕醫院、林口長庚醫院、台北榮總醫院、台大醫院三軍總醫院

 

從這張表可以看出,除了核電廠的醫務室之外,北海岸所有的醫療資源僅有淡水的馬偕醫院、基隆的長庚醫院和署立基隆醫院,以及金山醫院,不但資源嚴重不足,而且僅有金山醫院位於核電廠十公里內,是否能即時發揮足夠的醫療效用?

且每家醫院所能處理的輻射急救患者能力如何?由於未納入演習,根本無法檢驗。

二,核災疏散的集結點與收容站、逃生路線不敷使用 從核一核二廠的「緊急應變計畫區民眾疏散/收容規劃表」和「緊急計畫區民眾疏散集結收容圖」可以看出:

(一)圖中黃色的疏散路線,就只有淡金公路和基金公路。這兩條路是否能承載核災疏散的大量民眾?而且公路位於海濱,如果發生海嘯等天災,很可能已經無法使用。

(二)集結點多為活動中心或學校,空間都極為有限,完全無法容納周邊居民。以金山國小這個集結點為例,它要收容的有美田里、金美里、大同里、和平里、磺港里19-20鄰。光是金美里有5929人、美田里4618人,兩個里加起來就超過一萬人,如何有可能擠進金山國小?

這些集結點、收容站與逃生路線,完全無法從演習中檢驗其承載力,更沒有模擬各點及各路線如果遭遇複合式災難而失去功能時該如何應對。

資料來源:http://bit.ly/183Phbwhttp://bit.ly/18XYnJI

三,資訊傳播的管道是否順暢 根據原能會網站,如果電廠發生核子事故時,將從下列管道得到通知:(一)警察局等應變單位的核能警報與廣播車的巡迴廣播。(二)廣播電台及電視台。

然而,在這次核安演習中,傳播訊息的管道是否也有參與演練?居民是否得知訊息?如果平時未能在演習中熟悉接收訊息的管道,居民如何在核災發生時順利且快速地獲得資訊?

四,用水影響未納入規劃 核災發生時,會影響的用水包括北海岸本身以及台北。北海岸本身的用水受到汙染,該如何應對,而當翡翠水庫和鹿角坑水庫受汙染影響台北市用水,萬里瑪鋉溪和新山水庫受汙染影響基隆市用水,都沒有納入核安演習規劃。

五,救難設備與逃難包未提供 長期以來,居民不斷要求台電公司與原能會提供逃難包,此訴求一職未受重視。在核安演習中,仍然未能提供居民逃難包。如此一來,居民根本無從學習使用逃難包的各種物件,萬一無法使用或誤用,將在核災中產生致命後果。

六、「斷然處置」措施不可靠 台電公司和原能會準備在核安演習中將「斷然處置」措施視為焦點。然而「斷然處置」措施受到人為因素影響甚大,演習中如何衡量其成效?事實上,從九月十日至十一日的核三廠演習可以看出,「斷然處置」的人為困境已經暴露出來。

出席: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召集人 許富雄​​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 郭慶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崔愫欣、副秘書長 洪申翰 台灣環保聯盟北海岸分會執行委員 王鐘銘

新聞聯絡人: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洪申翰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 王鐘銘

主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