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議自救會在法律上說理
〔記者何宗翰/竹南報導〕苗栗縣政府規劃開發竹南崎頂產業園區,居民成立自救會,希望世代耕作的土地不要被徵收。政大地政系主任徐世榮昨天建議自救會在法律上可主張因為日治時代、國民政府的政權交替,土地登記制度變化很大,農民因不識字,才由地主變承租戶。
縣府工商發展處處長沈又斌表示,目前產業園區還在規劃中,最後仍須經過中央審核同意,很多問題不是縣府說了就算的,會尊重居民意見。
竹南崎頂自救會已有一百二十多名會員,昨天舉辦首次聯誼,徐世榮與各地自救會、社運團體到場聲援。徐世榮說,崎頂大部分土地屬於國有,居民只有承租權,若依法論法,國有財產法、區域計畫法、土地徵收法對居民的保護密度少很多,類似華光社區的案例。
歷史文件等可證明世代耕種
徐世榮認為,儘管如此,居民世代在這片土地上耕種的事實卻不容抹滅,經由歷史文件、相片、口述歷史都能證明,這是代代相傳的「祖公地」。
「如果不是永佃地,哪來父死子繼的承租權!」自救會會長謝文崇說,公聽會後,他將反對開發的聲明書寄給相關政府單位,農委會正面回應表示將從嚴認定農地的變更,變更須提出必要性、合理性及無可替代性的評估分析,以維護農業永續發展。
灣寶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箱表示,地方發展不應是把人趕走,讓財團、企業發展,把工業地變成農民買不起的住宅,再將崎頂的農地變成工業、產業用地;桃園林口A7機場捷運自救會徐玉紅說,這麼多長輩站出來,都是為子孫,「土地是點香火的,不是去變錢的!」
徐世榮也說,看見崎頂的自然環境美如國家公園,深深覺得是竹南的肺葉,應好好保存,他還看到九十一歲的阿嬤在崎頂耕作了七十二年,失去土地後將何去何從?政府除促進經濟成長,也不該忽略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兩公約」中有保障人民反迫遷的條例,人權議題應獲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