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日前應邀至大學演講,談到年輕人工作難找現象,席間發出「政府沒欠你,是你欠你自己」之語,引起不少討論,頗值得繼續探究。
這句話,應該拆成兩部分來理解。
首先,後半句的「是你自己欠你自己」想必讓很多年輕人感到不舒服。確實,為了工作職涯,投資自己沒什麼大錯,但投資後沒有回報,而且是普遍性的高學歷低就,便不只是個人問題,應該說也包括了體制資源配置的扭曲。
例如,廣設大學造成的文憑貶值,是年輕人自找自招?台灣企業勤於成本削減,精簡用人、計較分毫,要人耐操好用低報酬等現象,難道是年輕人自有應得?
除非是極端的自由市場派,把所有的問題一律化約為個人問題與個人競爭力,否則所謂「你欠你自己」的說法,只能說是意識型態而已。
更遑論,所謂「高教授世代」的海歸,固然因個人努力而有造詣,但除非是歷史失憶,否則「國建會」之類招攬國外學人心向中華民國的機會舞台,哪個世代擁有?
但高希均說得並不完全錯。年輕人就業,固然政府責無旁貸,但一味把就業難題推給政府,也難以令人苟同。
所謂「政府沒欠你」的詮釋可右可左。右派,認為就業困境全是個人選擇與能力的擇優汰劣,和政府無關;而左派雖然反對這樣的意識型態,卻也未必拒絕這句話。
就業、薪酬勞動條件,本質上就是勞資關係。但台灣怪就怪在,勞資問題自動轉彎成勞官爭議,其結果是,工會寥寥、工運沒了,鄉民只敢在網路罵主管與雇主,卻個個都勇於遍地開花嗆馬鬥政府,彷彿公平正義萬般虧欠,只在政府。
這難道不是另類的「台灣勞資現象」?全世界的青年都因失業問題在抗議政府,唯有台灣不識資本主義,沒有階級語言,更未見工會與工運,仿佛後者從沒誕生,也不需要。這種「台式抗議」,究竟是社會運動?還是政治正確?
進一步,全世界抗議成本最廉價的或許就是台灣,因為政府的「民主原罪」太重。然而,它的原罪不是被資本家綁架,而只因它是政府。或者說,只因它是顏色不一樣的政府。 台灣今天會走到這個地步,源於藍綠、兩岸的認同糾葛到無以復加,以致於任何一方的反對者在面對政府時都振振有詞。問題是,這種逢政府必反的單調抗議,沒有願景,也缺乏進步意識型態,終究只是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