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護工會黑色國殤日 回覆嘉基之聲明稿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3/10/13

二十幾年來,護理勞動條件下滑,體制沉疴宿疾已久,陳怡君做為用身心承擔體制的護理職場新人,二度於嘉基就職皆淪為自殘、工殤。工會堅持即使陳怡君有種種個人因素,只要自殺原因中含有職場因素都應該認定為職災,嘉基應該為怡君的自殺負全責,基護工會發起10/9黑色國殤日活動聲援陳怡君,嘉基於官網發表卸責之聲明稿,基護工會回覆如下:

一.嘉基官網指稱:「1、.陳姓員工於100年8月1日到職,當時工作單位為開刀房,前8天僅是環境介紹及適應期,之後為協助能儘快熟悉各科手術的排程,便安排在固定的手術室內進行學習及臨床訓練。陳姓員工在學習期間是屬於原有編制內人員另外增加的學習人力,並非獨立作業,期間也都跟隨在資深護理人員身旁學習」

新進人員訓練只要是在資深護理人員指導下,熟悉開刀房內無菌技術、各種器械、備材的位置、背誦繁多器械英文專有名詞、熟悉手術業務流程,術後的基本整理程序, 8天怎可能夠用。查證陳怡君的行事曆,她確實是固定在「同一間手術室」,然而實質的工作內容「每週一、三、五是口腔外科、週二是兒童外科、週四是胸腔外科」,每天都是在不同的器械、流程、外科醫師裡被迫跨科調動!這三個科別沒有學習的連貫性,學習的重點也不同。基護工會求證多位資深開刀房護士,都指出是「同一種手術科別」對新人入門訓練相當重要,以往護理人力充足,都會讓新人連續幾個月固定一種手術科別,熟悉後再跨科跨刀學習。而現今醫院為求營利,大量倍增開刀房翻床率與刀量,即便陳怡君適應期間也都跟隨在資深護理人員身旁學習,但資深護理人員並非只專責訓練新人,往往自己也要負擔繁忙工作業務,焦頭爛額之際無法兼顧教學是普遍現象。

二、嘉基「2.100年8月29日護理主管與陳姓員工會談時,陳員表示自己面對病人時會有壓力,深怕自己的疏失會對開刀的病人造成不好的影響,且害怕必須面對病人及家屬,表達希望找非臨床的工作,同時也提及擔心違約的問題。當時護理主管給予陳姓員工正向鼓勵,同時表示陳員還在試用期間,無須擔心違約金的問題,陳姓員工也回應會好好加油。之後陳姓員工上班情況正常,沒有超時亦無任何異狀,9月份共休息了8天。」

陳怡君天天跨科開刀、難以累積學習經驗的工作壓迫下,不難想像陳怡君隨時處於「害怕自己的疏失會對開刀的病人造成不好影響」的高心理壓力狀態。而嘉基作為獲頒優良護理職場磁吸獎醫院,應主動介入改善或調整陳怡君的工作內容,依照新進人員的狀態擬定輔導計畫,而非僅僅提供無實質幫助的口頭鼓勵、安撫她無須擔心違約金。此外,以陳怡君的工作內容,即使沒有超時、沒有畸型班表,但「適應期短、跨科調動、違約金」仍是護理職場勞動高風險因素,唯有改善職場環境,才能停止護理人員持續的工傷/殤,停止讓陳怡君這樣優秀的護理新血,才踏入職場便夭折的悲劇再次發生。

三.嘉基「3.陳姓員工於100年10月14日因家庭因素衝動自殘,護理主管當時也主動與家人談過,強調以關懷陳員為優先,暫勿給予太大的壓力。之後陳姓員工休息了2天,在10月17日仍選擇離職。由於陳員有自傷前例,護理主管擔心陳員身心狀況,基於愛護同仁的立場,即使陳員離職仍轉介院牧部持續關懷,不論其在職期間或離職後,護理主管及院牧同仁都持續關心陪伴。陳姓員工很肯定嘉基工作環境,並表示主管及同事對她很好,認為嘉基是友善職場,才會於11月再度來到嘉基求職,申請非臨床的助理工作,並在1月2日正式報到。」

查證陳怡君101年1月30日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身心醫學科就診病歷,主訴「數月的護理職場的工作與人際壓力」(見本會新聞稿附表 陳怡君大事記),而根據陳怡君的筆記、遺書內容也足以證明她的壓力主要來自護理職場。根據陳怡君的筆記、陳怡君對親近的同學與陳母的說法,陳怡君應徵的職缺是門診跟診員,而面試當天嘉基面試主官,建議陳怡君轉任急診室護佐。嘉基無視陳怡君的工作需求,反而建議她往「高壓力的急診室」,並且還降級為護佐,確實有忽視陳怡君身心狀態且不當指派工作,造成陳怡君工殤之事實。關於這些職場引發的因素,嘉基卻僅以院牧部的宗教關懷來協助一個在「適應期短、天天跨科開刀」的高強度高密度工作量下,飽受挫折與摧殘的新手護理師?這種錯置的關懷政策,讓雇主以輔導勞工個人身心因素,掩蓋雇主應對勞工提供良好職業安全場所、職業勞動安全的附隨保護義務與責任,勞動條件與宗教關懷如此簡化分割處理,不但無法協助陳怡君也嚴重扭曲宗教愛人應救世人於苦難解決問題之真意,因而無法及時挽救一條年輕的生命。

四.嘉基「4.陳姓員工2月8日發生意外之後,院牧部同仁即前往陳員家中關心,母親表示女兒曾多次表明急診同事對她很好,並表示女兒因個人因素想不開。護理部當時亦考量其家庭需要,要為她舉辦募款,但家屬表示女兒自殺並不光采,欲低調而婉拒。陳姓員工母親已於今年9月向北區職業病防治中心提出職業傷病鑑定,北區職業病防治中心亦正式來函,目前仍在處理程序中,本院將視判定結果依法辦理。」

陳母表示從未向嘉基表明「急診同事對她很好,女兒因個人因素想不開」。同時,嘉基護理部當時一方面向媒體表明「陳怡君因家庭因素而自殺」,一方面向陳家指出「要為陳怡君舉辦募款」,顯示嘉基作為雇主並未打算負起對於勞工工作壓力之責,而將陳怡君之死歸於個人與家庭因素,導致陳母不願接受嘉基的舉辦院內募款,而是希望嘉基還她一個公道與致歉。

嘉基護理部於基護工會臉書粉絲頁面表示「父母離異,怡君內向使她誤以為身亡可以有保險金還清助學貸款」,此說法太過輕率。據遺書內文來看,保險金是最後怡君對於自己身亡後的交代,而不是認為身亡可以還清學貸;如同陳媽媽所說:「我的孩子在家好好的,為了生活去工作,怎會反而死了。我以為護士是個好工作,哪知這個護理職場這麼嚴重,我希望不要再有其他護士像我的女兒一樣,被逼到走絕路」。

開刀房內部跨科調動,各個科別受訓期過短難以累積學習是事實、倉促上線的壓力讓怡君“被離職”也是事實; 當怡君迫於學貸經濟壓力再度聽從院牧部輔導人員建議,返回嘉基求職時,院方再次無視怡君身心狀態,勸說怡君由護理師降級為急診護佐聘用,讓身心俱疲且走投無路的怡君,不得不導致“被自殺”更是無法忽視的真相。

基護工會請嘉基不再推委,負起一個教學醫院應有的態度及高度。將怡君之死,做為嘉基輔導新進人員適應的檢討方案,這是主動改善嘉基護理勞動職場安全的好時機,以善盡雇主應有的職場安全及基本保護之義務,讓嘉基院內醫護人員生命與勞動條件有所保障,才能提供嘉義鄉親更好的醫護品質,也不枉基督教醫院以基督愛人精神創辨醫院之美意。

主題: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