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黃色小鴨,高雄港的美麗與哀愁

2013/10/30

被台灣媒體熱捧,號稱俱有「療癒系」效果的「黃色小鴨」,20日下午4時,終於在禮賓船和數以萬計的群眾的簇擁下,駛離高雄港光榮碼頭到泊二特區消氣、打包。這座由荷蘭觀念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所創作的黃色小鴨,靈感來自於其兒女澡盆裡廣東製造的塑膠玩具,是個十足十的「中國因素」,迄今為止共在德、法、荷蘭、日本等十多個國家近二十個城市展出。此番,在光榮碼頭駐停31天,號稱亞洲之最的黃色小鴨,前後吸引了390萬人次的參觀,創造了近10億的觀光產值,摩肩擠踵的熱鬧場面,與咫尺之遙清冷蕭停的貨櫃裝卸碼頭,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

近年來,高雄港在歷屆市府團隊的苦心經營下,確實展現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氣象。從光之穹頂到城市光廊,從愛河整治到真愛碼頭,從世界運動會到國際貨櫃藝術節,「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今天的高雄少了一份熱帶港都的腥羶焦躁,多幾分後工業城市的從容優雅,將可能成為台灣最乾淨、最美麗,但卻生產力日漸流失的「宜居都市」。這景象似曾相識,2008年被選為歐洲文化首都的利物浦差可比擬。在歐洲航海事業的巔峰時代,利物浦因其優良的港口而盡享天時地利,千帆並舉,商賈絡繹於途,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英國製造業的中心,也是繼倫敦之後的英國最重要的城市。但曾幾何時,百年的船塢喧囂不再,只留下披頭四的歌聲在全球傳唱。

上個世紀七〇年代,隨著東南亞大型貨櫃碼頭的興起,利物浦開始由工業之都轉型為文化中心,旅遊業替代了製造業和海上貿易成為它的經濟支柱。曾經被視為是「利物浦的驕傲」的阿爾伯特船塢(Albert Dock) 不得不於1972年宣布關閉,大量在船運鼎盛時期興建的倉庫開始空置,紡織品和鋼鐵工業逐漸凋零,利物浦淪為全英國最貧窮的城市之一。1981年,利物浦的郊區爆發了一場由黑人、移民和赤貧者參與的暴亂,促使利物浦痛下決心啓動城市更新計劃,阿爾伯特船塢逐漸被改造開發成一個旅遊、購物、娛樂中心。但是,與世界上絕大多數政府一樣,文化改造只是點燃更宏大的經濟活動的引線,利物浦城市的更新計劃只是謀取土地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並未能令住在那裡的窮人得益,只是讓他們無奈面對滿地碎磚和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債務壓力。

高雄的境況也不遑多讓。上個世紀末,作為東亞西太平洋沿岸從香港到釜山之間唯一能停泊30萬噸級油輪的天然良港,伴隨著台灣製造業的興起,高雄港的貨櫃吞吐量一度擠身世界的前三大,僅次於新加坡和香港。道路筆直,工廠林立,當年的高雄,空氣中充斥著煙塵、汗水與男性賀爾蒙的氣味,更野心勃勃的提出打造「亞太營運中心」的宏大計劃。但是,隨著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和政黨輪替,兩岸關係不進反退,以日漸崛起的大陸市場為腹地的「亞太營運中心計劃」遭到腰斬,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脫離客觀實際,完全不知所云的「全球運籌中心」。今天的高雄,不但曾經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加工出口區和石化工業園區淡出歷史舞台,隨著上海洋山、寧波、青島和天津等港口的開發,高雄港的貨櫃吞吐量下滑到全球第14名,裝卸貨物的總噸數還被排擠到30名以外。

政策或許可以戒急,歷史卻從來不等人。二十多年過去了,高雄港錯失的豈止是作為上海外港,作為亞太航運中心、轉運站和倉儲中心的歷史機遇,它所錯失的是整整一個世代所努力積累的,和年輕一代所慇慇企盼的發展機遇。當「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在綠營的杯葛下還擱置在立法院,而陳菊市長卻信誓旦旦的向光榮碼頭上的市民大眾宣告:「小鴨隨時可能回高雄,請大家期待。」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昔日高雄港繁榮昌盛的景象,何時才會再回來?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