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逝去的這一年,真可說硝煙滿天。這個政府一頭熱地急於追趕它的政治時程,陷入無可救藥的經濟開發主義,對於社會公義棄如敝屣,自是理所當然。官員普遍麻木不仁,施政愚昧短視無以復加。若要從社會運動的角度來觀察,這也是狂飆再現的一年,無日無之的抗爭,的確令人時時血脈賁張。只是,要能真正改變現狀,就必須再加思考,尋找贏的策略。
台灣社會運動的勃發,始於上世紀的八十年代。美麗島事件發生後的政治整肅,讓原已因經濟起飛蠢蠢欲動的民間社會,意識到再不起而行動,白色恐怖的陰影將永世不去,對於社會公義的想望也就只是一種想望,永遠不會自動降臨。於是,環保運動出現了,婦女、學生、勞工、農民、原住民、政治犯、外省老兵等不同族群,都出來發聲,進而發展組織,眾聲喧嘩的社運大軍終能成形,挑戰威權的力量開始集結。
綠營昔日民氣流失
另一方面,在野的政治力量也搭配著這股民氣,順勢完成組黨的工作,社會運動與政治運動相應相生,藉著定期選舉逐步削弱政治威權。2000年時,出現終結國民黨超過半世紀執政的結果,雖有意外之說,卻也是時代演進的必然。
遺憾的是,經由人民力量邁向執政的民進黨與社會運動的蜜月期並不長久,追求理想的信念也不若想像中堅定,民進黨背棄社會運動,兩方漸行漸遠。在2008年的大選中,綠營的全面潰敗,一點都不足為奇。理由無他,民進黨已經失去感動台灣人民的力量。
當政權重新為具有戒嚴威權傳統的國民黨所掌握時,社會運動對於國家未來的想像、社會公義的堅持,直有如鏡花水月,再多的呼求、抗爭,都難以達成全面實際改變社會的成果,這是為何在現今的台灣,抗爭多如牛毛,實際的影響力卻完全不成比例。
擘劃策略改變現狀
近年來,台灣已初步完成民主化的進程。更確切地說,任何一個政黨意欲取得執政權力,非經由選舉程序不可。因此,依民主國家的運作常軌,支持政治上的反對力量,便是監督、制裁倒行逆施執政者的不二途徑。
若以台灣的政治現況來看,以選票支持在野的民進黨,應該就是制裁執政國民黨的最有效方式。不過,諸多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縱然國民黨及馬總統在過去一年的支持度陡降,但在野的民進黨支持度並未明顯攀升。倘使任令此種局勢發展,改變現狀的期盼將難能實現。
長期以來,扮演台灣社會良心、引領台灣向上提升的社會運動者,在現階段有一不可迴避的使命,那便是為追尋已久的理想國家未來,在即將到來的重要選戰中,擘劃應有的政治時程,作為贏的策略,確保運動的努力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