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的哀歌

2010/12/16
台灣知名政治與文化評論人,現任台灣《新新聞周刊》副總編輯

本周台灣媒體界出現一枚震撼彈。《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黃哲斌在個人博客寫下一篇辭職感言──乘著噴射機,我離開《中國時報》。他的辭職是因為無法忍受台灣媒體已經被「置入性行銷」收買。

媒體希望對社會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卻常常壯志未酬。政治是當前媒體的緊箍咒。而台灣媒體面對的則是,在商業壓力之外,還有政治權力的利益收買。

「置入性行銷」已經是台灣媒體的奇幻字眼。其意思就是政府或企業在媒體新聞版面「置入」廣告以作為一種「行銷」手段。

這個狀況最早是企業在消費或生活版以軟文進入新聞版面,過去十年,政府的手開始介入媒體:先是政府花錢買廣告,後來是在新聞版面和報社合作辦「政策座談會」宣導政府政績(當然是由政府給報社一筆費用),如今,政府是直接購買新聞,讓讀者根本無從辨識這是客觀報導還是廣告。

面對問題的惡化,媒體改革運動要求馬英九在2008年當選總統時簽署一份「反政治性置入性行銷」的承諾書,要求「政府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置入性行銷;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政令宣導。」但事實上,馬英九上台這兩年,政府各部門購買新聞卻達到前所未有的嚴重。

據台灣《財訊》雜志報導統計,今年前十一月的政府採購決標公告中,案名直接冠以購買媒體「新聞專題」或「專題報導」的共有三十三件、4385萬台幣,若加上叫作「專題企劃」的媒體購買案則共達8600萬台幣,這還不包括政府機關以其他名目或以非公開方式進行的媒體置入行銷。尤有甚者,政府已經成為僅次於建築業的最大廣告主,整體廣告量則近十七億元。

這兩年的最新趨勢是,連大陸各省市政府都在台灣報上進行置入性行銷,以新聞報導方式宣傳各省市的觀光或投資價值。

在報社內部,不但業務部門干涉編輯,許多記者或是編輯部門主管都肩負著去爭取政府廣告的任務。用這名離職記者的話:「記者變成廣告業務員,公關公司與廣告主變成新聞撰稿人,政府與大企業的手,直接伸進編輯台指定內容,這是一場狂歡敗德的假面舞會。」

這也是台灣媒體和政治的巨大哀歌。置入性行銷不只讓媒體的專業度與可信賴度被徹底踐踏,政府用金錢幹預媒體,欺騙民眾的作法,更是民主精神的墮落。而事實上﹐媒體與政治﹐正是台灣民眾最不信任的兩個領域。

希望這封離職信,會是台灣政府與媒體改革的一個重大起點。

(本文作者張鐵志,台灣知名政治與文化評論人,現任台灣《新新聞周刊》副總編輯,今年於兩岸出版《時代的噪音:從迪倫到U2的抵抗之聲》,並擔任多個NGO的理事與董事。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號外》二月號主編的話(張鐵志)
台南的意義,陳綺貞的意義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1824124007391

============

[機關名稱]臺南市政府
[標案名稱]2014年香港號外雜誌平面媒體宣傳採購案
[標案案號]103B0003
[機關代碼]3.95
[單位名稱]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機關地址]708臺南市安平區永華路二段6號
[聯絡人]陳麗珍
[聯絡電話](06)2991111分機1112
[傳真號碼](06)2976378
[電子郵件信箱]sweet76125@mail.tainan.gov.tw
[招標狀態]第一次公開取得
[傳輸次數]01
[標的分類代碼及名稱]871廣告服務
[財物採購性質]非屬財物之工程或勞務
[採購金額級距]未達公告金額
[預算金額]700,000元

http://www.tainan.gov.tw/tainan/procure.asp?id=%7BD9107660-B3C5-4E10-BF6...

斯文掃地,但是不意外,張鐵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