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8日起,學生與公民團體因反對服貿協議而採取「占領立法院」的行動,部份媒體為抗議者貼上「不理性」(包括霸佔等字眼)的標籤,並放大其所謂「脫序」行為。本社主張,媒體應停止此報導方式,而應提供正確資訊。同時,媒體作為「看門狗」,應代表公眾監督政府決策過程,並深入調查此政策之效應。
首先必須理解的是,本次運動之興起,主要來自不滿政府黑箱作業。抗議者認為,服務貿易協定是重要政策,但政府與媒體均並未能清楚說明決策過程以及評估。多數民眾未能理解協定內容,而有疑慮,也支持應逐條審查。但本周一國民黨立委張慶忠卻強行將服貿協議送立院存查。因此抗議者認為,此乃黒箱作業,不只違反程序正義、更已危害台灣民主政治。而學生團體更是為社會的公平正義而集結發聲。
部份媒體(特別是有線電視新聞台)卻扭曲真實情形。這些媒體未說明上述運動的脈絡與訴求,更無視參與者自發地建立秩序(包括發言流程乃至資源回收等)。相反地,卻把抗議者打造暴民形象,放大一小部份的行為(如喝酒、自拍等),再用泛道德的觀點將之建構為「脫序」,且不斷放送,推波助瀾。
這類報導加深社會對立,無助社會溝通。大多數電視機前的觀眾無法理解抗議者的訴求與理念,而把他們想像成無知、不理性,或易被煽動。而抗議者也不相信電子媒體,只能自力救濟,透過臉書與推特,凝聚內部共識。因此,由於媒體失職,台灣社會也因資訊鴻溝,形成兩個對立世界。
因此,對於反服貿運動與政策爭議,我們主張媒體(特別是新聞台)應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對於抗議行動,媒體應停止上述「污名化」與「八卦化」的報導框架,而應還原現場真相,提供正確訊息,平衡報導,包括抗議者的訴求與理由,以及主事者的回應(包括總統、立法與行政機關等)。
第二,由於服貿議題影響台灣至大且深,媒體(特別是新聞台)應監督政府決策過程,詳實報導服貿爭議始末,以及各方之意見。
第三,各家媒體應善盡社會責任,尤其公共電視享有國家補助與公眾支持,更應盡公共責任,包括率先全天候轉播此次抗爭,並且深入調查自由貿易對包括勞工、產業、消費者等台灣社會各層面的影響。
回應
2017-12-05 21:11 元毓FB
2017-12-05 21:11 元毓FB
我的長期讀者都知道,我一貫反對「一例一休」這類箝制人民交易與契約自由的左派法規。
本次修法,我認為,不但該修,而且一定會修,因為連南部綠營票倉的中小企業主都被空有理想而不切實際的一例一休與「做一給四」害慘。許多我今年初就預言的經濟現象很快發生:多少菜市場型無名服飾店倒閉,多少邊際勞工連加班機會都沒有。邊際勞工的確享受到假期,卻失去了收入甚至工作!(林全身為經濟學教授,竟然搞出這種勞工市場價格管制措施,真是丟盡經濟學的臉!)
去年修法前,把一例一休制度講得是勞資雙贏的完美方案;今年初才上路,咦?怎麼連自家公營機構郵局、台鐵也遵守不了?還記得蔡英文政府2017年春節怎樣非法恐嚇要求「依法休假」的台鐵員工嗎?州官自己都吃不下去的屎,卻要百姓心悅誠服地接受。 林全下台前才信誓旦旦「好制度不用修改」,怎麼年底都還沒過就修啦?
我也多次強調,這些蠢學生與居心叵測的勞團主張,只會讓他們宣稱要保護的對象死得更慘。台灣究竟還要被這些蠢蛋與小丑綁架多久呢?
但我還是很好奇,依稀記得:2014年,好像有一群人把程序正義看得比實質正義還重要,堅持錯誤解讀憲法第23條,硬是把增加人民自由的服貿協議欲加以荒謬的「嚴格逐條審查」,而攻佔立法院與行政院。(這也表示,這群人所謂的程序正義根本是基於錯誤的法律邏輯而在鬼扯。XD)
怎麼這次隆重再度上演的立院90秒真槍實彈黑房作業,這些「程序正義控」都不見啦?我也依稀記得:當初一堆是非不清的藝人、導演再三強調「我不反服貿,我反對黑箱作業」,怎麼也都不見啦?
倒是維基百科上記載的「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收割的王者,烙跑的冠軍」妖西繼續妖言惑眾:「要教訓資進黨,也不可能票投車輪黨啊!民進黨被慣老闆綁架(或合作),說真的,多少還有些現實無奈在後面.…」只會用這種淺薄思維看本質就是利益分配的民主政治(或用這種蠢話反護航),難怪沒分到官位。
不禁讓我啜飲著藝妓豆咖啡,讚嘆一句:
#民主真好博大精深
#小丑真多精采絕倫
#人格廉價
#今年真是劇情急轉好戲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