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申翰、王舜薇
台灣史無前例的「占領國會」至今已經持續兩週。這場因執政黨立委以粗暴手段快速通過《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起的行動,締造了占領立法院議場、占領行政院等「史上第一」紀錄,其所彰顯的「公民不合作」意義,以及隨著事件發展不斷激發出的各類討論與民主實踐,都注定將成為重要的社會資產。
一場捲動數萬人參與的自主公民運動,不可能忽視群眾的異質性。有人憤怒於談判決議的黑箱過程、毀敗民主制度;有人以反自由貿易、反全球化的理路談反服貿;有人著眼於「中國因素」,憂慮中共以商逼政,反對與敵對勢力簽訂不對等經貿條款,造成生活文化價值潰守。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長期推動核電與能源政策改革,以及和其他環境、資源治理問題,看似和這次服貿的爭議沒有直接關聯,但如果從民主體制潰敗、GDP至上的發展主義失控等面向來看,就會發現不同議題其實都面對同一套結構問題與壓迫。以下從幾個方面談談我們的參與位置。
民主體制的潰敗
先簽訂、後開公聽會、違背政黨協商快速通過,從去年6月至今,服貿在行政、立法程序中一連串荒腔走板行徑,凸顯了代議民主制度僅是徒具形式,不但未能扮演民眾與政府間的橋梁,甚至成了擊潰民意的工具。即便過半民眾認為不該在社會大眾搞不清楚利弊得失的狀況下,一意孤行通過與生效,但整個行政與立法體制,還是仍不給任何迴旋的空間與選擇。
同樣的噩夢於反核運動亦不陌生。在經過公民團體多年的倡議努力與福島核災的教訓後,支持廢核理念的民眾突破了6成,成為社會裡的穩定多數,但這樣的意見,仍然無法在號稱民主的體制中得到實現。不僅行政權成為掌權者實現擁核意志的暴力機器,就連號稱代表民意的國會,面對選民的明確訴求仍不為所動,變成黨意的傀儡。占國會多數的執政黨立委,依舊投票通過核四預算,甚至連理應創造直接民主行使空間的公投權,都被惡意扭曲成封殺廢核民意的工具。
事實上,這個曾經讓台灣人自豪的「民主體制」,其實是反民主的,甚至是掌權者消解異見的壓迫工具!
這個「民主體制」一面宣稱,人民可透過選舉擇優汰劣、「選擇」政黨與候選人來擇優汰劣,另一面卻透過選制、公投權、罷免權的閹割,以及朝野黨派與各式利益集團交換規則,密不透風地控制可能的政治空間。被利益集團排除在外的「選民們」最終只能發現自己毫無選擇。
這是為什麼綠盟支持並盡力聲援占領國會行動的重要理由:當體制無法反映民意、甚至壓迫民意時,我們除了試圖癱瘓體制、奪回應有的政治權力外,還能有什麼選擇?
該是奪回選擇權的時候了!占領有理,不僅捍衛「人民做主」的價值,更要「重建」對民主的想像。盲目相信專業權威、任憑專家與政客合流濫權,本身就是一個最應該被打破的大黑箱。面對核電廠如此,面對自由貿易條約,也是如此。
發展主義的迷思
若往前檢視政府推動兩岸服貿協議、以及許多重大開發案(核四、美麗灣飯店、國光石化、各地的土地徵收爭議等)背後面的經濟邏輯,會發現政府總是用同一套「促進發展」的說辭行恐嚇之實,卻從未說清楚,在這般政策下獲益最多的人是誰,以及又是誰在承擔發展的風險。
當政商集團選擇了一條以GDP成長至上、資本利益最大化為主導的道路後,就開始跨越國界、蠶食各地資源的歷程,而包裝這個企圖的語言就是「經濟成長」與「自由化」。當一地的環境與勞動者被剝削殆盡,就必須趕緊再幫資本打開大門、去除阻礙,在另外一個地方尋找還未被拿來開發的各式資源與勞動力。
事實上,「自由貿易」簡直是史上最成功的廣告行銷術,其所宣稱的自由,僅僅是資本家與社會少數人的賺錢自由,而這個華麗假象,亦是隱而不見的黑箱。過去2、30年,我們看到台灣追求成長與自由化的虛妄:貧富差距快速擴大、環境生態系統耗竭、國家財政與福利瀕臨崩潰、農業與土地正義崩解。這不是艱深的學術預測,而是每個人都在體驗的真實經驗:政客與資本家宣稱的大餅,我們分的很少,但所有難堪的後果,卻要受薪階級與底層人民來承擔。
「自由貿易,不自由!」正是我們理解服貿的重要態度。服貿是接下來一系列經濟自由化中的一環,後續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以至與其他國家自由貿易協議,都只是資本利益的續命丸,但賠上的卻是台灣人民追求其他經濟自主選擇的可能、以及發展模式改革的契機。為了一點點經濟成長率,我們卻要付出多少代價?
仇中?畏中?應以民間交往促進理解
不可否認地,因為兩岸分斷歷史的特殊性,與中共簽署自貿條約,不能忽視其主權侵略企圖。但當我們用「支那賤畜」等歧視性語言辱罵中國人、污名化中國社會時,也是對「民主」最大的傷害!中國民眾不該成為批判對象,過去數十年,我們也看到許多台灣資本家利用中國便宜的勞動力和寬鬆的環境管制,在對岸大發利市,卻以剝削手段罔顧人權。富士康工人連環自殺事件,就是令人痛心的例子。
我們願意珍惜公平正義優先於國族認同,延續反黑箱服貿,更應加拓展對中國政治、社會的交流和理解。數年來,綠盟和大陸的各類民間組織持續進行扎實且深具意義的交流與合作,也驚艷於對岸進步公民組織的努力與活力,深獲啓發與學習。我們呼籲:在警戒中共對台灣的侵略企圖之時,不應過度渲染對於中國社會和人民的敵視,唯有真實的認識中國大陸的各層面貌,才有可能為兩岸人民找出適切的關係和出路。
思考另類出路的契機
「中國因素」之外,藉由這次機會,好好檢視台灣社會內部既存的矛盾,才是進步運動的重要意義!不論你認不認同「占領」公署或民意機關的行為,或者贊不贊同警察強力鎮壓抗爭造成流血事件,有一件事情值得經由這次事件重新思考:相較於單一國家的執法者能夠合法動用肢體暴力,由跨國政商權貴集團聯手合謀的自由貿易協定,更是一種容易視而不見,卻綿密入裡、難以追責、緩慢啃囓日常生活原有紋理的慢性暴力:土地遭搶奪、環境遭污染、勞力遭剝削,最終全面毀壞既有的社會關係與人情網絡。
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並非一籌莫展:以對環境勞工友善的綠色經濟、善用地方資源的小型在地經濟,取代唯GDP至上的剝削經濟;以公平貿易、互惠交換、合作社等生產形式抵抗跨國資本對日常生活的壟斷;以共利取代競爭,避免社會連帶被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撕裂。這些都是各地社區、公民團體、創意工作者持續不斷在嘗試的。
的確,追求經濟典範轉移,並非一蹴可及,需要社會共同摸索、討論,才可能慢慢實現。這次舉國矚目的大型公民不合作行動,對於學生、對於每一個社會公民來說,都是嶄新且豐富的學習經驗。努力讓另一個世界成為可能,如此我們才能說,反黑箱服貿運動,絕對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