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林義雄,與信眾們

2014/04/25
臺北寫手非職業

責任主編:陳韋綸

林義雄週二22日宣佈將為核四停建無限期禁食。(攝影:孫窮理)

對於林義雄家庭所遭遇的歷史性悲劇,我感到由衷的悲憤。對於林義雄先生事後的堅毅,我們也必須心有所感。然而這與核四是兩回事。

核電是嚴格的政治經濟問題。雖然現在的普遍爭執都限在安全與否、電量足夠否等「科技性」層次,然而早在1980年代,左派、右派仍未正式決裂的「黨外」時期,科技的「政治性」就已經被揭露了(參考《前進時代》第6期,1984年2月)。除了戒嚴時期島內巨大的黨、政、軍分贓結構,更重要的是「美國核電工業在美洲大陸受阻後,大力向第三世界推銷」的國際分贓背景(參考《前進週刊》第2期,1988年6月)。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政府於1978年底斷交,但斷交前後卻幾乎是最緊鑼密鼓地重新定位「台灣」角色的時期。四座核電廠都是1970-1980年間規劃,也都是由奇異、西屋兩家公司輪流負責反應爐與渦輪機的製造。官方至今仍以「石油危機」、「經濟發展之需」等說詞以服國民,但不可忽視,「核電」科技之輸入,是在巨大的政治經濟結構、依賴關係下,台灣半受迫的接受。

受迫,源於國際的政治經濟規定性,但也涉及了台灣本地資產階級的自身巨大利益。這也是1980年代台灣左派提出「反共波拿帕國家」一詞的分析性雙重意義(參考《遠望雜誌》第22期,1989年8月)。二戰末舊金山對日和約下,以及二戰之延長的韓戰爆發,台灣因美國軍事幫助而建成獨裁性的階級政權,也成為了美國重要的軍事戰略地與生產、消費場;台灣統治機器因此具備了對內剝削、與外同謀的特性。

要反核,就不能不看到「台灣政府」的、政治經濟的角色。否則就無法理解,「反核」絕非「個人意志」也非「政黨」層次。晚近反核運動提出「是人就可以反核」,彷彿藉由道德提昇運動高度,但越是這樣就可能越無法接近「核四為什麼蓋?」的歷史物質條件、社會關係與結構。

因於這樣的歷史背景,「反核」可能意謂著與美國的全面決裂(抑或要加入日本;日立、三菱已加入核四製造)。我們當然歡迎這樣的、與新帝國主義的決裂,並且在反核的過程中清理國際關係、檢視台灣政權與政府體制的冷戰個性,只是在道德化了的反核行動中,特別是圍繞林義雄的高度象徵性的反核行動中,可能達不到。

義雄一出手,論述都圍繞在「忍心看林義雄這樣嗎?」的語言。信眾輾轉流傳林家血案的故事。連蘇貞昌與馬英九對談時,面對馬英九「蘇貞昌任內追加核四預算」的質疑,也只回嘴「再拖林義雄就會死」。

林宅慘案發生在1980年2月28日,恐怕是殺人者的愚蠢;「二二八」在今天已經扭曲變形為日後「台灣人/外來者」的虛構對抗。這種歷史顛倒的「二二八」閱讀法,缺乏階級視野,只能接續「政黨輪替」這單一選擇。事實是:民進黨與國民黨一樣,也甘心握有此具備「反共波拿帕」體質的政府機構。於是,國民黨執政時代擁核,民進黨也一樣只能拖著不在它的執政時期認真反核。

台灣充滿了悲劇。林義雄、鄭南榕......都是我們尊重的前人;林義雄甚至是在民進黨執政時期退出民進黨的。只是,受難與悲劇本身是歷史性的、社會性的政治災難,受難者可讓我們安息心靈,卻不等於我們就能夠全面倚賴悲劇、悲劇英雄,因為受難者也不是萬能、全對。何況台灣在「反國民黨」的巨大旗幟下,「受難」的扭曲演變,總是忽視了特定的「政治受難者」:那些以性命反對國民黨、爭「民主」的共產黨、統派。

象徵運動的危險,圍繞英雄、類「神」論,會落入唯心的「個人」、個人意志論。但是核四並非馬英九的個人意志所能決定,也不是陳水扁的意志能決定,自也不是立委諸公集合起來的幾百票個人意志能決定。可是真正的問題是如何認識我們的政治與社會體質,面對真正造成此種政治地景的物質條件、歷史條件,如何不指向既有「政治結構」的輪替遊戲?要不,就是信眾終得打造自己符合新一輪統治的需要,繼續載浮載沈於歷史。

建議標籤: 

回應

你們的文章品質真的不太穩定, 有時根本沒內容. 這篇就是這樣. 你才開了個頭, 連搔癢也沒有, 就沒下文了. 你罵了林義雄, 然後呢? 你的意見到底有什麼內容? 現在朱立倫也說公投門檻得下降, 擺明就是不要核四, 所以真的就是馬英九還要而已. 如果兩黨都不動黨紀, 其實核四就是廢了. 這麼簡單的觀察你都做不出來, 講一堆莫名其妙的怪話--但是核四並非馬英九的個人意志所能決定,也不是陳水扁的意志能決定,自也不是立委諸公集合起來的幾百票個人意志能決定。
你的根據是什麼? 你的分析是什麼? 用功點, 其他作者沒這麼遜!

你看不懂就不要大發議論好嗎?朱立倫說公投門檻下降又怎樣?不知道政治人物會作秀嗎? 分析是甚麼? 不曉得美國的核能輸出政策,我想這種文章你也不用看了好嗎? 回去用功點。加油。

這文章很苦勞網啊!一切都美帝的錯!

不苦勞又是怎麼樣?一切都是馬英九的錯、689的錯?
人家本來也不是在罵林義雄,只是把國際政治結構的問題點出來解釋為什麼台灣現在有核電廠,然後提醒說結構問題不是林義雄、蘇貞昌、馬英九單一一個個人的意志就可以說不要的。
他提林義雄很明顯的就是在說不能因為他很慘,就把他神格化、指標化而忽略了背後的國際政治因素,所以真要說起來,要反省的就是那些把林當成神在膜拜的人。

作者非常尊重林義雄,文章並沒有「罵」林義雄。

作者的論述深刻地、銳利地、冷靜地以唯物史關的高度分析當前的反核運動,簡潔、精巧的敘述、推論十分系統化、邏輯化,絕對不是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式地將片面擴大化、選擇性地忽略事實、窄化視野等,更非訴諸悲情、排泄情緒的民粹。文中不存在所謂「莫名其妙的怪話」,所謂「怪話」可能是較誠實、較公平、較正確的言論。

如果覺得文章內容無法「搔癢」,可以進一步「用功點」參閱更多相關資料。

這個論點很多人都懂. 問題點在於你相不相信這個政府是公平中立且願意針對問題去理性討論的. 核電問題已經原地打轉幾十年, 卻是影響幾百代的事. 我們要不要為了短期利益而禍延子孫, 這是良知問題. 當一個政黨一意孤行時, 由一位指標性人物謙卑的帶動議題, 這不是製造英雄, 而是嘗試喚醒你的良知而已.

哦?樓上這位訪客名字叫「很多人」?
短短一句話竟然兩個帽子,厲害厲害。

這篇文章是再作文比賽還是哲學嘴砲嗎?
我還真是看不懂...
既無擁核反核立場...也沒有實質內容...
整篇文章到底要說啥?
要表達什麼?
因為既不擁核也不反核…就跟打太極一樣反而讓人無從攻擊起…
這樣叫做高明?

跟龍應台對專制與民主的態度一模一樣...
反正我就是打太極誰誰贏誰輸我都可以應付...

不是啊.反對惟意志論是一回事.
不過反對惟意志論的存在,就會變成另一回事
那就是培養投機客.
反對集體主義是一回事,
如果反對集體主義的存在就會變成另一回事.
那就是培養投機客.
怎樣叫投機客? 看檯面就知道了.連這點都看不出來
就很難看懂這篇文章在指涉甚麼
這不是打太極.而是
我覺得有位網友說得很好:
"去他的胡說八道!政治經濟結構始終必須放在個人「生命」的存有基礎上,也就是一個個活著的「人」的生存上才能說得通。如果沒有一個個活著的人,何來的經濟生產?更遑論被經濟生產條件所決定的政治及其意識型態。此種對知識及理論的生吞活剝,而不由個人歷史,個人行動的激情和意志去驗證的政治經濟結構之現實,其後果將是更令人難以忍受的共同集體意志和命運,並在政治上落入集體官僚統治的烏托邦"

可是,為什麼反對集體官僚統治,就要支持投機政客?
我覺得這是這篇文章要說的.

大陸從來沒有壓迫過台灣人民,也並未傷害林家。林義雄為什麼要如此仇恨中共、歧視大陸,這樣豈不是繼承了冷戰、戒嚴時期對大陸的歧視以及反共、仇共、懼共思想?

樓上的,
台灣人從未沒有壓迫過中國人民,也並未傷害中國,中國為什麼放置2000枚飛彈對準台灣? 為什麼企圖併吞台灣?

"民進黨也一樣只能拖著不在它的執政時期認真反核" 這說法不公平。

2000年10月行政院長張俊雄宣佈不繼續執行核四興建預算案,2001年1月15日大法官釋字520號出爐,指出行政院未經立法院多數立委支持,即單方面變更經立法院通過之國家重要政策預算案,與憲法意旨不符。

2001年1月31日立法院第四屆第四會期第一次臨時會中,立委鄭永金等九十一人臨時提案:「本院依大法官會議所作第520號之解釋意旨,再予確認核能核四廠預算具有法定預算效力。反對行政院逕予停止核能四廠興建之決定;行政院應繼續執行相關預算,立即復工續建核能四廠」。表決結果,贊成者134人,反對者70人,棄權者6人,該項臨時提案通過。

贊成者134無一民進黨籍立委,反對者70,只有兩名國民黨立委。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2Lk87xe4CI8c3lLRWpDcmtXUUU/edit

林義雄為了反核四,要無限期禁食抗議嗎?
◎ 傅雲欽(律師 / 建國廣場負責人) 2014. 04.16

據昨天(4月15日)的民報報導,林義雄發表《落實民主,停建核四》聲明,聲稱將從4月22日起,以禁食行動對政府展開無限期抗爭,直到政府允諾停建核四為止。
自從施明德二十多年前在獄中「絕食抗議」(其實是「灌食而肥」)四年多還死不了以後,我對於後來很多所謂的「絕食(或說禁食,詳下說明)抗議」就很不以為然了。
1999年4月,為推動公民投票法儘速立法,立委蔡同榮率領上百名民進黨、獨派團體及社運界人士在立法院正門前的廣場展開絕食活動。其中蔡同榮等十幾個人聲稱將無限期絕食,到公民投票法制定為止。我不相信這些腦滿腸肥的政客是玩真的,在地下電台批判之餘,甚至還率領我們建國廣場同志,開宣傳車到現場黜臭他們。果然,蔡同榮等人胡鬧十天之後,發現李登輝政府不動如山,就草草收場,恢復吃喝。
其後,又有2008年10月台教會前會長蔡丁貴、2008年11月錢總管陳水扁、2012年5月民進黨主席參選人許信良聲稱要無限期絕食,到訴求達成為止,但每一個人都訴求未達成,就終止絕食,把「無限期」的承諾當放屁。無限期絕食抗議,事關抗議者的生命。捨身取義,這是多麼偉大的情操!問題是要做到,不能信口雌黃。絕食抗議如兒戲,會讓人看不起。
林義雄也是政客,但比施明德、蔡同榮、蔡丁貴、陳水扁、許信良之流真誠多了。我想林義雄不會把絕食(他用「禁食」一詞)抗議當兒戲。因此,聽說林義雄這次要無限期的禁食抗議,而地點又選擇在他母親和兩個雙胞胎女兒罹難的地點他的舊家(現為基督長老義光教會會所),我感到不安,覺得這事比黑衫學運佔據立法院之事嚴重。黑衫學運只是小孩的家家酒,沒死半個人,鬧一鬧就回家了。林義雄在這次禁食行動之後也會回家,但我擔心他回另一個家 ── 有他母親和兩個雙胞胎女兒在那裡召喚他那一個。
不過,我仔細看了林義雄禁食抗議的聲明之後,發現林義雄只說「我將自4月22日起開始“禁食”行動,以此懇請台灣人民採取各種積極有力的方法,共同來敦促權責機關停建核四」等語而已,根本沒有「無限期禁食,直到政府允諾停建核四為止」的字眼。
我想民報報錯了,而我過慮了。林義雄應該沒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禁食也不是無限期。如果馬政府不停建核四,相信林義雄不會像1981年鮑比‧桑茲(Bobby Sands,1954–1981)等愛爾蘭共和軍那樣絕食至死。何況,我進一步想到,英國有必須遵重絕食者的意願,不得強制就醫或強制灌食的規定。台灣沒有這個規定。林義雄縱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親友也不會讓他「得逞」,會將他送醫。
民報憑什麼加上「無限期禁食,直到政府允諾停建核四為止」等語呢?民報也提到曾經擔任林義雄慈林教育基金會幕僚的中正大學助理教授陳尚志的意見。陳尚志說:「禁食與絕食不同,台灣好像對這兩種方式混淆了,絕食是此生不再進食,禁食是若是政府答應停建核四行動,林義雄就會恢復進食。」大概是陳尚志這段話讓民報誤以為林義雄的禁食是無限期的。
陳尚志憑什麼說,政府答應停建核四行動,林義雄才會恢復進食?這不是意味如果政府不答應停建核四行動,林義雄就會無限期禁食嗎?無限期禁食不就是想禁食至死嗎?陳尚志故意在嚇人嗎?真是夭壽!
陳永興熱心創辦民報,想要讓人耳目一新。而昨天是民報正式營運之日。民報一創刊就搞出這條加油添醋、危言聳聽的烏龍報導,真令人搖頭。
附帶言者,禁食(fasting)和絕食(hunger strike),意義一樣嗎?陳尚志說絕食是此生不再進食。不對!如果絕食的訴求達成了,為何還要死?陳尚志說禁食的訴求如果沒達成,也不會停止。言外之意,就是禁食也可能「此生不再進食」。這不是和絕食一樣了嗎?他怎麼說兩者不同呢?
禁食和絕食二詞,其實常被混用,不加區別。但實務上,禁食一詞使用的範圍似乎較廣,絕食一詞較狹。絕食通常指有抗議性的禁食,且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林義雄只說他要禁食而已,單從用語上看,也應該認定他沒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
再者,「無限期」和「未定期限(不定期限)」,不可混為一談。「無限期」就是永久、永遠的意思。例如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條規定,所謂「永久居留」指外國人在台灣地區無限期居住。「無限期」是有定期限,而且把期限定為永久,這和把期限定為特定期間如一個月、一年等,有所不同。事實上,世間沒有永久這回事。人的壽命有限,「永久居留」不是真的永久,頂多居住到死為止。至於「永久禁食(無限期禁食)」也不是真的永久,頂多禁食到死為止。如前所述,如果訴求達成,禁食也可停止。
至於「未定期限」,指當事人沒提到期限,或提到期限,但只說期限不確定。「未定期限」與期限是「無限期」(永久)有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曾有一件民事判例說,租約定明租賃關係「永久存續」就不屬於「未定期限」的租賃(案號:30年上字第1524號),可資參考。林義雄的禁食聲明沒有寫要禁食多久。可見他是「未定期限」,不是「無限期」。陳尚志把林義雄的禁食解讀為「無限期」,應屬誤解。
「未定期限」與「無限期」都有一直持續下去的意思,但效力並不相同。在「未定期限」,當事人可以隨時補定期限,也就是終止關係或終止行為。在「無限期」,因已訂有期限──永久,當事人就不可以變卦。否則,有違誠信。
法律上的「未定期限」一詞通常用在「繼續性的法律關係」上,例如租賃、借貸、僱傭、代辦商、寄託、合夥、保證、地上權、農育權、典權等。「繼續性的法律關係」的當事人如果未定期限,原則上任一方得隨時終止法律關係(參見民法第450條第2項、第470條第2項、第478條、第488條第2項、第561條第1項、第597條、第598條第1項、第754條第1項、第756條之4第1項、第850條之2第1項、第924條)。同理,林義雄這次禁食抗議既未定期限,自可解讀為:不管核四是否停建,他隨時可以終止絕食,也就是隨時終止並不違反其承諾。
林義雄的禁食「未定期限」,理論上可以隨時終止。但林義雄意志堅定,應該不會無緣無故主動終止禁食。除核四停建之外,身體撐不下去也是他可能被動終止禁食的原因。所謂被動終止禁食,就是被親友強制送醫並灌食。因此,林義雄不致活活餓死。但林義雄只是不會餓死而已,並不是沒有死亡的風險。他已年逾七十歲,有可能因禁食而影響身體健康,送醫之前突發疾病如心臟病而死亡(病死)。

● 後記 2014.04.17
繼民報之後,新頭殼newtalk、蘋果日報、自由時報、聯合晚報、聯合報、中國時報、三立新聞網等媒體也紛紛報導林義雄將要「無限期」禁食抗議。所謂「無限期」,都不是直接引述林義雄的陳述,而是引述陳尚志或「林義雄的幕僚」所陳。其中聯合晚報還繪應影繪聲說,據一位和林義雄熟識的多位黨內大老說,林義雄早已寫好遺書云云,可說越寫越離譜。林義雄本來不想死,但可能會被媒體逼得要去死──也可能不是餓死,而是氣死。

我最覺得好笑的是:美國大戰後沒來由反共產國際,很可能只是這些國家不讓他美帝把手伸進去。
台灣一路跟著美國無理由的反共,可是對於我們來說,真正用暴力傷害我們的絕對不會是對岸。許多人老是愛講對岸飛彈等等等等,我真想問:當你的領導人去美國說你只是個卵葩大的國家時,你會不叫囂一下?

1. 英雄不屑用電
2. 英雄的追隨者不想用電
3. 英雄的反對者不准用電
4. 英雄的救世計畫是帶領大家回到無油無電, 晴耕雨讀的遠古完美世界
5. 英雄的生存如果需要電力輔助, 那還不如餓死
6. 英雄之所以為英雄, 因為當英雄需要的是熱情與勇氣, 而不是冷靜理智分析
7. 英雄不會走錯路, 真正的問題是路拐錯了彎

Anusara Hwang
https://www.facebook.com/anusara.hwang

吳介民在他的《第三種中國想像》大談陳映真與「政治團契」,相當「有禮貌」地將統左束於高閣,稱它們在台灣政治史中格具「神聖性」,而這個「神聖性」,也不意外地回過頭確立了「政治團契」如何合用於統左與陳映真。吳介民矯情文筆之妙處,大約是用「神聖性」狠削了統左一番,恭維倒不必,意思是「統左」所背負的白色恐怖歷史之重,縱使聖潔如耶穌頭頂的光圈,可惜現實不等人,神子再委屈,既不得眾信,終究泥菩薩,吾輩還是把舊電池留在歷史中吧。

推論反歷史,現實隨他說,「神聖性」卻如此任意編派,人們還需要科學嗎?還需要歷史嗎?反觀當前正神聖地絕食的林義雄,改寫這段吳介民婊統左的同段文字,卻令人不那麼意外地合用:

「林義雄為台獨的理念獻身。他的獻身使他成為台獨的精神領袖。無法想像他能夠脫出這個他為自己獻身而打造的「聖堂」。他是這台獨聖堂中「政治團契」(political fellowship,political communion)的祭司。情感認同中存在著複雜的層次:從最高層次的價值理念到日常關係中的親密性。民主化是林義雄台獨的理念層次;而在台獨信仰者日常生活中的親密互動,則需要日復一日的政治團契來滋養經營。也就是在這種政治親密關係(political intimacy)中,台獨教義在生活中改造人、灌輸並強化信仰。這種生活的一個典型場所是監獄,以及出獄後的難友互助團體。藉由這個圈子將獻身精神拓展出去。政治團契,就像所有的宗教活動一般,是一種政治存在的模態,在團契中,政治教友伸出援手給尋找道途的人、落單的人、孤獨的人、譫妄的人、不受祝福的人、被排擠的人、殘疾的人、畸零的人、天才尚未得到賞識的人。慕道友們從祭司和教友的手感覺到溫暖,而重拾生命。這個團契原則適用於所有的政治教義,但是在台灣的政治史脈絡中,惟獨台獨的「神聖性」特別高...」

信奉同一真主、慕同一個道、所在同一團契者,稱彼此為兄弟姊妹。而編派異己為異端,說穿了不過是幫派邏輯、黨同閥異,毀在文筆太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