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房價所得比高達15倍,讓低薪青年勞工買不起房問題全球第一,而服貿也將使陸資更容易進入台灣房市炒作。郝江曾說自己小孩也買不起房,此說迴避自身即政策制定者之責,使青年受雇者覺得矯情噁心。
日前財政部長張盛和與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高調見面,看似展現政府打房決心,實則噱頭百出,只打囤房、不打養地;只打投資客、不打土豪;甚至是幫台灣土豪合法掠奪國有土地,幫政府騙選票。
我們對雙張會五大共識的批判如下:
一、雙張會是幫政府騙選票、幫土豪騙鈔票:
房價居高不下、怨聲載道,國民黨無論在2014或2016選舉,都是危機重重,房價降三成的打房行動,實為刺激買氣,解決目前生產過剩空屋過多,建商財團資金被套牢的問題。另外,中產階級在七折房價下心動,因而進入房地產市場遊戲,這效果會在年底大選時反應出選票回流藍營現象,只要過了選舉後,這種房地產將會進入泡沫化的重複循環;這等於幫財團騙鈔票、幫政客騙選票。
二、土地才是關鍵--國土活化與力推都更,讓土地資源更集中少數土豪之手,更炒高房價:
都市土地有限,是無法重製再生的壟斷性商品,房價高漲來自於財團的養地炒作,台灣土豪擁有土地、開發土地,無限獲利(註1)!但雙張會只講打房,絕口不提處理土地被囤積被少數人壟斷的結構性問題。
雙張所力推的活化國土與都更策略,都是讓財團土豪可以在零負擔的狀況下,藉由銀行低利放款,接收國家(註2)與小地主所釋出的土地資源,土豪挾開發強權,大拿都更容積獎勵,雖合法卻不合理!「國有地活化」事實上等於是「國有地財團化」。
三、稅基不碰,雙張打房打假球:
合理稅制本就是藉公權力進行所得重分配,減低貧富差距的最有效工具。但雙張僅是「奈米」微調稅率,對台灣土豪根本不痛不癢,並且轉手就將加稅成本轉嫁消費者,真正因為加稅而「懲罰」到的,其實是小資本的投資客,可謂打蒼蠅(投資客)不打老虎(財團土豪)。
雙張雖就房屋稅率達成共識,但面對房屋稅的課稅基準--「房屋評定現值標準」(註3)--偏低的問題,張盛和推說,修正稅基是地方政府的職責,而張金鶚說中央要負起稅率修正的職責。雙方就這樣上演著推拖拉劇碼,雙張連打囤房都打得不徹底。
政府不碰稅基變革,過去還長期使用一連串減稅動作,更有利財團累積財富。如民國98年,政府將遺產稅從最高稅率50%降為10%,台商資金大量回流,競相購買台北豪宅,進行炒房。
以及,踩在「漲價歸公、還利於民」的概念而制定的土增稅,早在民國66 年開始,就從課徵80%的高稅率就一路降至目前的為 20%、30%及 40%稅率。這些修法動作都是讓養地囤地者在持有與交易過程能被課以輕稅賦,而使其能以錢滾錢大玩資本的原因。
我們要求【釋放空屋,人人住得起】
一、由政府自建只租不賣的非營利公共住宅(Public Housing) 由政府自建公共住宅,公共住宅精神在於只租不賣、租金所得比不得高於薪資二成,且具公共性的非營利性住宅,就應設址在如華光、空總等交通便利的市區,並非像現在不斷把勞工往城市邊緣驅趕,如淡海或桃園航空城等,要勞工承擔往返市區工作的交通成本。
二、居住權大於所有權,公權力應徵收財團囤房 居住是人民的生存權,這是遠遠大於台灣土豪所有權的擴張需要。荷蘭、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等國外佔屋運動盛行。甚至,荷蘭政府規定,只要屋主持有空屋超過1年,且被查到後仍沒有立即使用,則佔屋者就可以使用。
人民民主陣線:我們和所有的老百姓一樣,經歷政權由藍轉綠,由綠變藍,目睹國家破敗。這讓我們看破藍綠,並認知到唯有人民自己奪回政權,當家作主,才能不受政客操弄,決定自己的命運。
鏟土豪行動:土地財團借政府之手,把人民的居住權當財貨操弄,讓人民住不起,變房奴。人民民主陣線成立好土小組,關心土地分配貧富不均問題,希望聯合關注此議題的人民與團體,未來將展開一系列鏟土豪行動,一起來揭發這種土地豪門掠奪人民血汗的真相。
台灣土豪:「打土豪、分田地」的土豪一詞,源自中國五○年代土改時期的口號,專指藉財橫行、剝削農民的豪紳劣士。2013年「土豪」在中國網路的遊戲中火紅復活,緣於有網民為了提昇攻擊力,不惜大量消費人民幣取得高級裝備,於是被用來指稱一身土氣的玩家,甚至延伸用以比喻愛炫耀且品味差的暴發戶。如今,台灣的土豪,則是由於政商勾結的龐大結構,使得土地成為商品,而「土豪」在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中,得以累積土地而致富。
因此,我們要求政府應該對於現有囤房現象,祭出限期內不釋放者,就由政府強制開放使用權,或甚至予以徵收。
雙張五項共識 |
民陣鏟土豪 對 雙張五項共識 的回應 |
(1)非自住房屋稅採差別稅率。 自用持平,非自用從現行的1.2-2%調高到3.6%。 (2)推動房地合一、實價課稅。 |
1. 房市相關稅賦機制的關鍵在於「稅基」而非「稅率」,調整稅率之外,稅基更應該調整。 2. 實價課稅應一次到位,而非僅以新實施之「實價登錄」處理房屋交易所得(房屋交易所得稅),但不碰觸房屋持有(房屋稅)、房屋移轉(贈與稅及遺產稅),及土地交易(土地增值稅)等房地稅基問題。 3. 「實價課稅」 僅解決房屋交易時所得課稅的部分,若要實際解決課稅,須要改革稅基、實價課稅,重要的是能否處理課得到稅等多層次的問題。像是預售屋與搶紅單、或是出租房屋都是地下金融交易,政府應拿出辦法介入管理與課稅。 |
(3)愛心房東、公益出租人在房屋稅及所得稅給予優惠。 |
1.台灣現有住屋供給(註4)並無不足,大量投機的囤房導致空屋率太高,但同時,高房價、低薪資仍讓底層人民住不起,只能租環境差、居住簡陋的「籠屋」。愛心房東政策僅在房屋稅及所得稅給予優惠,並未根本改變整體貧富差距的結構,拿人民的公共資源,解決政府的焦慮,讓有產者恆有產,並沒有解決人民住不起的問題。 |
(4)對財政部國有地活化,北市府全力支持,包括空軍總部開發案、華光社區開發案、建國啤酒廠開發案將全力支持,盡速推動。 |
1.國有地活化,應考量國有地的在地性、特殊性、歷史性及多元化的活化,國有地”房地活化”不是必要及唯一的選擇,就華光社區開發案,當地居民要的是住/租的起的居住權,而不是蓋商場、旅舍。 2.目前國有地的活化開發的方式,都是將土地BOT或標售地上權,這些都是財團才玩的起的遊戲,政府國有地活化政策的結果是:財團炒地,人民更住不起;華光社區原有住戶被強拆驅離,興建號稱「台北六本木」,就是明證。 |
(5)對老舊房子的都市更新等,北市也將積極推動。 |
1.台灣自2008年以來,全國空屋率始終維持兩位數,超過自然空屋率在三到五%,已存在部分泡沫化風險,以增建房屋來解決居住問題,是錯誤的思維,只會滿足以「擁房(所有權)」為目的的房屋炒作,而無法滿足「居住(生存權)」的需求。 2.並非所有達更新年限的建築都有都更的必要,具有在地生活的社會性、歷史性的老屋,應以整建維護的提升居住機能,而非一味都更新建。尤其受文化資產保護的古蹟更不應成為房地產炒作工具,例如:歸綏街文萌樓古蹟被都更的惡例。 3.現況老舊房子一旦進行都市更新,所造成的是房價及週邊生活物價高漲,原租戶只能搬往更城外邊緣的地方居住,老舊房子都更所增加的居屋供給,不會保障到無產階級的人民。 4.為充份促進空屋量/率有效的使用,避免空屋變成老舊房子,台灣政府可參考【西班牙作社會住宅】凡持有空屋超過2年者必須接受最高10萬歐元的罰鍰,而且凡是銀行持有超過5千棟以上的房產,則必須由議會接管,作為社會住宅之用,並參考【德國】鼓勵居民對市區內空置房屋進行有獎舉報,保障「人人有其住」的權力。 |
註2:目前雖然停止出售國有地,但常見利用BOT、標售地上權等方式,變相賤賣國土。
註3:「房屋評定現值標準」也是政府在贈與稅、遺產稅、不動產交易所得、租賃所得稅等計稅的基準。
註4:台灣空屋率甚高,現有空屋量69萬(19.3%),台北市有6.85萬戶空屋,占區域整體住宅比率約7.81%;新北市有11.91萬戶,佔區域整體住宅比率約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