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9月25日(四)上午10:30 地點:南港瓶蓋工廠正門口(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13號)
今年6月20日台北市文化局第58次文資審議會議後,南港瓶蓋工廠目前七棟建築與兩處地標登錄為歷史建物,但已登錄為歷史建物的「日治時期辦公室」建築本體與地景「崗哨」必需因為計畫道路的開通而遭到拆除和遷移,道路以東的廠區範圍,包括上百株的樹木與早期埤塘遺址仍面臨都市計畫開發危機。
9月25日上午11時,我們將利用市議員會勘的機會進入瓶蓋工廠進行導覽,也要利用這個機會向北市年底選舉的候選人呼籲,提出對於台北文資保存的當選承諾,讓每一位市民了解候選人如何看待這些珍貴的文化歷史資源。
我們的訴求:
1. 南港瓶蓋工廠全區保留,更改計畫道路開闢,變更都計使用分區:
目前工廠土地使用分區仍為「特商區」,我們訴求變更為「文化風貌保存區」以符合未來空間使用願景。唯有全區保留才能完整呈現出本區彼時生產鏈流程,並看見瓶蓋工廠獨特農工合一、自給自足和福利措施多樣的勞工生活以及舊時埤塘溼地生態的樣貌。況且距離計畫道路100公尺外就是興華路,是否真的有需求開闢這條路並未經過詳細評估,若以徒步區或自行車道等方式設計,將可免於珍貴房舍被迫腰斬,計畫道路經過的文資地景也不用異地保存。
2. 開放民間參與,找出瓶蓋工廠未來定位:
台北有曾有諸多工業遺址,但卻沒有一個呈現在地工業歷史內涵的所在,目前有多處已成為空留下建築外殼的商業文創園區。如果能將瓶蓋工廠定位為展示台北工業史的據點,將散落各地的工業遺物回到瓶蓋工廠,這裡絕對是能讓民眾一窺台北產業興盛繁榮的最佳據點。此外,利用瓶蓋工廠建築裡大面積空間特點,規劃並鼓勵民眾與藝術創意團隊前來參與使用,瓶蓋工廠也可能成為各種創意領域相互碰撞的所在,甚至結合南軟及內科的創意人才需求,讓在地產業有更活潑不同於以往的樣貌。
3. 保留綠廊綠樹,恢復埤塘樣貌:
瓶蓋工廠內大量集中綠帶將成為未來南港區在高度發展之後的世外桃源,恢復舊有埤塘除了文史價值之外更能增加都市防洪的功能,提昇附近民眾的都市生活品質。以瓶蓋工廠為據點,東西向規劃自行車道,將成為新的低碳漫遊城市路線,讓民眾騎腳踏車看見台北早期鐵道與工業發展的故事。
4. 串連台北文資地景,共建共享城市文化:
瓶蓋工廠以西,有萬華台北製糖所、台北酒廠、建國啤酒廠、台北機廠、松山菸廠以及瓶蓋工廠串起的「台北市首都鐵道沿線產業遺產群」,以東往現今汐止的南港隧道亦有清代劉銘傳鐵道遺址,如何整合一個個散落在城市裡的地景,並透過文史調查訪談留下即將失傳的生活樣貌,應該是一個重視市民文化資產的市政團隊不能怠慢的事情。
5. 強化市府文資敏感度,建立機制防止台北文化資產繼續消失:
落實都計法中所要求開發前的文史調查,建立市府團隊與文史工作者的互動平台,並修改目前對於「歷史建物」無實質保障的窘況,避免這些市民共有的歷史文化資產一再遭到摧毀。我們也呼籲停止不斷將文資場所BOT作為商業用途,不要繼續抹滅一塊塊台北人集體記憶而徒留文創軀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