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ting中的政治操作

2014/12/15
苦勞網記者

台北市勞動局長「I-Voting」遴選昨天(12/14)落幕,20,412投票人,只有7,811人投票,投票率36.63%;高達六成以上登記投票的人,由於支持對象落出票選的五人名單,最後沒有投票,使得台北市產業總工會推薦、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的賴香伶以差距懸殊的得分出線。

關於職業工會

整個過程,最為人詬病的,是遴選委員的組成,25人中,被認為具「職業工會」背景者佔16人,在其中運作,將原先訴諸社會支持的候選人排除,10號晚間,最後五人名單公佈,引起一片譁然,跟著,11號局勢峰迴路轉,吳世哲、陳明正退選,使排名第七的賴香伶得以遞補,最後當選,這個結果,使半個月來的紛擾畫上句點。

柯辦政黨平台秘書長李應元(右),與遴選委員會召集人蔡式穀。(攝影:孫窮理)柯辦政黨平台秘書長李應元(右),與遴選為員會召集人蔡式穀。(攝影:孫窮理)

職業工會指的是一個區域內,相同職業技能的人所組成的工會,像是遴選委員會召集人蔡式穀屬於水管裝置業職業工會、副召集人林大欽來自冷凍空調工程業職業工會,職業工會成員的組成,同時包括了在該行業工作的雇主和受雇者,這些工會的主導者,經常是具雇主身分者,與同一廠場、事業單位內,單純由勞方組成的「企業工會」相較,缺乏在「勞/資」這一組關係定義下的「勞方」的色彩。

而職業工會可說是勞工保險制度的產物,由於勞保「無一定雇主」身分的被保險人,需要「掛」在職業工會加保,以維持其勞保的年資,所以有大量的會員,是為了加入勞保而加入,這些人不一定屬於該職業,只是因為沒有雇主為他們投保,這其中也不乏制度下被丟出來的,如目前《勞保條例》,五人以下的雇主沒有強制納保的規定,而不少雇主規避勞動法令,不承認勞雇關係,或者不為受雇者加保,讓他們不得不到職業工會加保。

在這樣的制度下,勞保的代辦費、會費…等,成為職業工會的重要財源,勞保制度在台灣實施近60年,職業工會內部綿密的人際網路,也成為選舉時的重要的動員系統,經過工會內部、工會的聯合組織,到政治上的各項公職人員選舉,職業工會在選舉的技術上早已經操作精純,成為「選舉機器」,而這一次勞動局長遴選,許多讓外界費解的過程,也就是機器啟動演練出來的結果。

遴選是一場政治角力?

一圈四叉最後的票選以「O△X」票選,「X」可以將「O」抵銷,為了擔心有人動員以大量打「X」的方式,消除賴香伶的得票,有許多人以「一圈四叉」的方式投票,最後總共開出15,208個「X」,比「O」的11,784還要高出許多。

不過,在「選舉機器」的角色扮演上,企業工會,尤其是大型的企業工會也是不遑多讓的,如果要將這一次在遴選委員會中的運作,簡單視為「職/企」業工會的對立,並不準確,事實上,在此次過程中,備受爭議的兆豐金控企業工會理事長吳世哲,其背景就非職業工會。

了解了這個背景之後,現在就得再從遴選委員的組成來看,這一次遴選委員會組成的主體,是柯文哲的勞工後援會,柯辦政黨平台秘書長李應元特助陳財能說,在委員會的組成上,本有廣納各方參與的動作,但是人都找不進來。

有一些工會具有藍營的背景不願加入,陳財能說,具有工運/企業工會與支持工運學者背景的人,也不願擔任遴選委員,事前曾經找過像是台北市產業總工會、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台灣勞工陣線…的成員,但都遭到拒絕,本來在委員名單中的勞動法學者林佳和,在委員會組成後不久,也不再參與開會。

如果這是一場政治角力的話,那自然是爭席位、比動員,從這個角度說起來,陳財能抱怨職業工會外的力量,不願意進來一起角逐,不算是錯,但是,這真的是一場政治角力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從柯辦所標榜的「眾智成城」、「開放、參與」的精神,難道只是一個「打群架」的概念,讓各方人馬進來廝殺拚搏這樣嗎?

民進黨的拔樁政治

由李應元所主導的這個遴選過程,承繼了民進黨在工會操作上的問題,無論對企業或職業工會,歷來所採取的策略是「拔樁」,也就是工會既然是選舉機器,可以服務於國民黨,也可服務於民進黨,整台機器搬過來,噴上綠漆,直接收編,吸納工會頭人的策略,不改變工會的體質,而僅為其政治目的服務。

2011年,民進黨將職業工會系統出身的鄭素華列在不分區立委名單的第三名,但隨即遭舉發有賄選案底而放棄提名(相關評論),這是民進黨在意圖向職業工會「拔樁」的過程踢到的鐵板,而這一次,在柯文哲團隊裡,又嘗到了一次苦頭;經過兩個階段遴選後,遴選委員將所有潛在的競爭者踢出去,10號晚間,當最後五人名單公佈的時候,引起了網路上一片譁然。

有兩個因素,使柯辦必須出面處理這件事情,第一,此事涉及柯文哲在當選演說中舉出的「庶民(為基層服務)」、「公民(對民主的信念)」,特別是網路「鄉民」的反彈,已經動搖到柯文哲的價值核心;第二,更重要的,一旦任由這些遴選委員以這種方式運作,拿下勞動局長的位子,掌握勞動局的資源,對未來柯市府來說,其危險性甚至遠高於由社運經歷出身的賴香伶擔任。對此,即便柯辦在規劃制度時未曾仔細顧慮,到了遴選最後關頭,恐怕也已洞若觀火。

在這種情況下,柯辦最後的操作,便是先以「清白條款」,逼退事前積極運作、在「10篩5」選舉中,得票第一的吳世哲,以及曾因違反《律師法》,曾遭到律師公會停職的陳明正,使得第六、第七的張明輝及賴香伶得以遞補,這樣的操作,還需要注意這兩人願意配合遞補,否則排名第八的便是職業工會重要頭人、全國勞工聯合總工會理事長林錫維,屆時情勢又再難評估。

峰迴路轉

所幸最後在網路直播發言高談機械技術問題,被鄉民譏為「齒輪王」的張明輝不以為侮,願意遞補,前一天才公開表達不接受遞補的賴香伶,也在與推薦單位北市產總討論後,峰迴路轉地接受了遞補。

柯文哲本人不斷以「柯氏風格」的語言,諸如,在面對公開遴選過程時,以「你們說呢?、再想想、這樣誰還敢做遴選委員?」閃避,以「理事長們年紀大了,與網路世代的想法有落差」來回應五人名單造成的反彈;在論及「清白條款」時,以「犯過錯的人難道都不給他機會?」為被運作出去的吳世哲、陳明正緩頰。但是都已難掩柯辦在檯面下政治操作的斧鑿痕跡。

【相關文章】

責任主編: 

回應

如果真的對這個制度不滿,應該從一開始都不要玩,如果玩下去了還一直罵這個制度不公,那請問一下,如果這個制度是錯的,那隨著這個制度出來的人,為什麼會是對的?如果出來的人是對的,是不是表示這個制度沒錯?

請問樓上,選出陳水扁馬英九吳慾昇蔡正元林鴻池的選舉制度是對的嗎?

所以選出陳水扁馬英九吳慾昇蔡正元林鴻池的選舉制度

這次選出了柯文哲 果然也是錯的,是不是這樣說的?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我不看好柯文哲可以選贏連勝文啦!所以.....」
A.「所以我們就是逆勢做戰,只能想辦法硬拼到贏啦!」
B.「所以會輸十五萬票以上,乾脆直接放棄。」

「我不看好i-voting可以表現得比原來的制度好啦!所以....」
A.「所以就是邊做邊修正啊,沒做如何知道怎麼修!」
B.「所以一開始就不應該搞這有得沒的呀!」

「我不看好賴某某當局長可以真正勞檢成功啦!所以....」
A.「所以他開始搞的時候,我們要從旁幫忙做氣勢啦!」
B.「所以我們大家等著看笑話就好。」

不看好,並不是讓人覺得ㄐ八的點,因為不看好可以是個客觀事實。問題是在什麼解決方案都沒提出來,只是在耍擺爛而已。

小學生都比你有建設性,他們都知道要派出腿快的拿球下課跑第一去佔球場,你只會在位子上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