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8)環保署環評大會重新討論淡北道路計畫,淡北道路(全稱「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是淡水爭議多年的開發計畫,原訂北起登輝大道、南至大度路,由於根據計畫內容,淡北道路緊靠淡水河岸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對河口環境的影響是其中一個重大爭議。
淡北道路計畫原於2011年6月22日環保署環評大會做成「有條件通過」決議,但隨後因環評程序充滿瑕疵、忽視開發將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因此遭到淡水居民提起行政訴訟,最終於2014年12月25日,由最高行政法院 103 年判字第 704 號判決定讞,原環評結論無效、撤銷環保署的行政處分。關心本案的淡水居民、團體也在場外先行召開記者會,呼籲環保署應該即刻否決淡北道路開發,終止淡水的開發與炒房惡夢,讓淡水的發展回到正軌。
行政法院直指環評陳年積弊
判決書指出,淡北道路預計位於淡水河口,緊靠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對於計畫未來可能造成的重大生態影響,以及開發者新北市政府究竟會進行哪些措施來防止道路及工程所造成的環境破壞,都應事前列入環評書件,並由環保署實質審查。然而環保署在審查淡北道路時,卻是以「有條件通過」的方式,批准淡北道路開發。法官認為,這些條件與措施既未列入環評書件,環評程序中環保署也沒有實質審查,未來新北市政府究竟會採取哪些措施來達成這些條件?這已經構成環保署的決定是「出於錯誤事實之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違法。
長年來,許多全國各地關心自己家鄉環境不受開發破壞的人民,也走進體制,藉由參與環評程序來捍衛家園。然而令人民失望的是,當人民一再於環評委員面前痛陳倘若開發,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破壞時,環保署卻時常以「有條件通過」為各種開發放行,這些「條件」或許在文字上看似沒問題,但往往沒有實質約束力,未來開發單位會採取哪些具體措施以達到這些條件?這些措施能否有效防止環境影響?都是環評委員管不到的。
先前環保署也毫不例外地以「有條件通過」放行淡北道路開發,幸而最終遭行政法院判決無效定讞。淡水居民與團體呼籲,未來環保署應更加強化環評委員的機能與審查專業,不要讓類似的弊端在未來的開發案發生。
距紅樹林僅 1 公分 退無可退
由於淡水的河口濕地地形,再加上紅樹林自然保留區,因此是「國家重要濕地保護計畫」評定的國家重要濕地,也受「永續海岸整體發展方案」的規範與保障,然而淡北道路預定地,卻僅距離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1 公分,毫無緩衝地帶,一旦開發,極可能與上述兩計畫方案中「濕地零損失」及「河口陸域應限制開發」的原則衝突。行政法院再次指出,環評程序中環評委員並未實質審查,未來淡北道路究竟會採取哪些具體設計或措施,來解決淡北道路與紅樹林之間毫無緩衝的事實?又是另一樁「出於錯誤事實之認定或不完全之資訊」違法。
民眾痛陳環署為朱立倫政績而取巧 應徹底終結淡北道路
現場民眾團體表示,只要去預定地現場走一遭,就會發現淡北道路完全夾在捷運軌道與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之間動彈不得,根本不可能拉開與紅樹林之間的距離,根本不可能透過其他方式,讓淡北道路與紅樹林保留足夠的緩衝地帶。環保署先前不應明知淡北道路根本退無可退,而以「有條件通過」的取巧手段,讓淡北道路過關。環保署應該面對事實,立即否決淡北道路,做成「不應開發」結論,而非為了滿足愛辦動工典禮、好大喜功的朱立倫,而棄守環評專業。
計算移居人口 終止無盡開發
之所以會有淡北道路計畫,在於聯外交通一直是淡水難解的問題,淡水因為先天地形限制,聯外交通僅有河岸一條路。若要根本解決淡水交通問題,首先應從用水、土地、廢水廢棄物、交通、就業等面向,計算環境承載力,規劃宜居人口數,並控制淡水都市開發,否則淡水市民的生活品質將會因不斷成長的人口而惡化。即使在目前尚未有相關單位就此評估的情況下,可以察覺淡水已經不堪負荷。因此對於現有淡海新市鎮應停止數量上的發展,更應該立即停止淡海新市鎮二期徵收。否則蓋路只是引來更多車流,無法解決交通問題。
發展在地產業 告別臥房城市
由於目前許淡水居民必須在台北市工作以維持生計,才需要不斷自淡水、台北之間通勤往返,就了大量的車流,因此根本解決之道是降低淡水居民對台北市就業的依賴,淡水有很多可努力的空間。例如捷運淡水站周邊鬧區,中正市場與中山市場曾經很熱鬧,但經鎮公所以整頓為由改建了這兩座市場,最後這兩座市場卻變得與台北建成圓環同樣乏人問津,浪費了這兩塊發展潛力很大的地方,。若能夠全力發展捷運站周邊商圈,便可增加許多在地就業機會。
發展中的淡海新市鎮仍有大片空地閒置,居民生活機能、社區生活也不足。應該運用現有的空地,來建設能夠真正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服務,藉此增加在地就業機會。而已被劃入淡海新市鎮,但尚未開發的二期區域,這片以農、工業為主的山區與農地已被禁限建 20 年,過去曾有許多工廠在此運作,造就了許多就業機會。卻因為禁限建,不只是居民房子壞了修建就會被視為違建,更讓當地工業無法更新、升級,而有產業逐漸凋零的危機,也減少了在地就業機會。內政部營建署應取消淡海新市鎮二期計畫、解除禁限建,讓淡水在地農業、工業能夠重新發展。只要淡水在地有了扎實的產業,便可減少對台北的依賴,根本解決淡水聯外交通問題。
發起團體:反淡北道路聯盟、滬尾田野工作室、綠色酷兒協會、綠黨、環境法律人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樹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