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特殊教育工作所得的「正名」有這麼困難嗎?
教師爭取導師、特殊教育等津貼改為加給
只為了學校教育工作「公平」的卑微訴求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5/05/29

5月26日見諸各大媒體,赫然發現校長與家長團體抗議導師津貼與特教津貼由「津貼」改為「加給」,按照媒體所述,理由有二:一、認為將導致教育經費遭到排擠、二、教師兼行政意願恐更低。

其實校長們真正想說的是:兼行政的職務加給應該要與導師費等有更多的差距。但社會大眾想問的是:為什麼兼行政的職務加給一定要有更多的差距呢?不是同樣在學校中,為了學生、為了教育,只是從不同的工作面向,導師工作的面向、特殊教育的面向、教務課程的面向、輔導管教的面向、…等,來共同完成學校教育的工作嗎?

更多的職務加給差距,凸顯的是我們的教育行政思維仍然停留在過去階級管理、高權統治的舊思維,而趕不上,如教育基本法第2條最重要的宣示: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學校一切的人員,校長、教師等,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平等的在共同完成教育工作的使命。

對於家長團體不了解:導師與特教被列為津貼是長期受到不公平對待一事,教師團體可以理解;然校長團體們身為學校領導人,對於導師津貼和特教津貼,因長期被列為津貼,致使導師或特教人員在請假時,除了喪假之外,其他事項請假(公假、事假、病假、產假,包含因公請假都要扣津貼)都必須被按日扣除這類津貼,然而職務加給(主管加給、行政職務加給)請任何假,沒有實際執行該類職務,卻完全不必被按日扣除加給,這公平嗎?

對於校長團體,理應是最了解教育現場不公平待遇的教育團體,但舊思維揮之不去,這種校園階級管理思惟,只是容易造成階級對立,教師團體對教育環境的改善感到悲觀。

教師在爭取導師與特教津貼改為導師加給與特教加給的初衷,就只是為了落實最起碼的「公平對待」,現在卻以「排擠教育經費」的幌子,以遂行校園的「階級差別化」。既然,職務加給列入年終獎金會排擠教育經費,難道就只有拿其中的導師與特教加給來祭旗檢討嗎?

至於所稱導師津貼與特教津貼由「津貼」改為「加給」將降低教師兼行政職意願,校長和家長團體恐低估了教師的教育熱忱,教師兼行政職意願不高,多是因為與最初從事教職理想不合、與主管配合困難、各項計畫繁多致工作負擔重、教育大環境的不友善等。講明白點,現在兼行政的老師,絕不是為了每年多那幾千塊、幾萬塊。

最後籲請校長們,如果真是從教師的職業轉換生涯跑道而擔任校長者,相信不會忘記當年在任教的時光中,與學生共同歡笑、共同成長的青春歲月;就與我們(教師團體)一起來捍衛教師的尊嚴吧!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