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新聞稿】響應聯合國國際青年日 台少盟舉辦第一屆轉大人高峰會
轉大人指標大調查發表:第一次行使投票權(43.8%)勇奪社會認定面向冠軍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5/08/23

8月12日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青年日,每年聯合國及世界各國政府皆會在今日發表重要的青年政策,或舉辦重要的慶祝活動。今年也是聯合國憲章七十週年和世界青年行動計畫二十週年,故聯合國將今年國際青年日的主題設定為「青少年的公民參與」,同時透過舉辦互動式專題論壇及線上推廣活動,展出在公民、政治與社會領域的具啟發性的青年參與方式。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年輕人面臨包括多變的政治條件、經濟動盪、社會變革…等許多新的挑戰,沒有人比年輕人更知道如何回應這些議題的挑戰,這也是為何要呼籲年輕人必須站出來說話,並敦促領導人必須傾聽。面對世界前所未有的改變速度,將年輕人視為合作夥伴已經被證明是有意義且非常寶貴的解決方案。青年運動和學生團體也正在挑戰傳統的權力結構,以建立一個和國家及社會的新契約。

長期和青少年站在一起的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過去不僅進行相關法令政策的推動和倡議,更持續呼籲政府相關單位應重視與投資青少年的公民參與能力,因為這是「轉大人」的關鍵時刻。因此為響應今年度的國際青年日,特別於8/23-8/24日舉辦「第一屆轉大人高峰會」,並於會中再度發表新版的轉大人指標及調查結果,並透過多元的時事議題,包括青少年低薪、反黑箱課綱微調行動、無差別殺人事件頻傳、輔育院買姓少年虐死事件,透過徵稿方式,邀集超過三十位的青少年、學者專家、實務工作者、立法委員及政府部門,結合已國內法化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共同討論轉大人資源的政策投資及政策困境,並提出解決方法

 台少盟自2012年初次進行台灣版轉大人指標大調查後,三年後再次進行調查。這次特別邀請到剛走過轉大人階段的台大學生共同訂定相關指標。轉大人指標共計五大面向,包含:經濟能力、社會認定、外在行為、心態轉變與情感關係,每個面向再設定8種指標,並透過網路問卷調查從四十個指標中票選出最適合當作「轉大人」的指標。此次調查總計有3,545位社會公眾參與投票。

       台少盟葉大華秘書長表示,青少年面臨「轉大人」的過渡期,是兒童轉化為一個社會公民身分及自我認同的重要過程。它不是18歲或20歲生日一到就能立刻「變身」,而是需要政策及資源投注、培力,需要時間等待的過程。而需要面對「轉大人」挑戰的往往也不只是青少年本身,而是整個社會和政策環境,必須隨著青少年及社會的需求繼續滾動修正與調整。因此本次調查指標所包含的五大面向,就是由甫走過轉大人經驗的青少年團隊討論規畫出來的。這些指標也宣告著:轉大人是需要多元的關注,青少年的需求也不再只有讀書升學或順利長大的單一生涯發展模式如此簡單或狹隘。本次轉大人指標調查有以下調查發現:

一、   社會認定面向:18歲就能透過選票對政策表態

本調查面相包含:法制或學制的規範,從《刑法》的18歲完全責任能力到《民法》、《選罷法》的20歲完全行為能力、可行使投票權;又或從高中階段、大學階段甚至到服兵役等過程

調查結果中,第一次行使投票權(43.8%)和滿18歲的當天(34.7%)勇奪社會認定面向的冠亞軍,而反映我國成年標準的《民法》20歲門檻,卻僅有22%的民眾支持。本次調查也持續針對「是否同意下修投票年齡」和「下修民法成年年齡」做調查:同意將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各年齡層皆超過五成以上,12-19歲族群甚至高達74%,整體平均同意比例也高達66%。另外針對下修民法成年年齡至18歲,各年齡層皆超過五成以上,12-19歲族群高達69%,整體平均同意比例也高達64%。因此從法令政策面調整下修對於成年年齡的認定,將是下一任總統和新國會不應迴避的議題。

雖然降低投票年齡在社會及各政黨間已然達成共識,但因涉及修憲門檻及各政黨間的政治算計差異,導致錯過2016年的最佳修憲契機,但台少盟仍建議針對其他不涉及修憲的法令,包括《民法》、《公民投票法》、《人民團體法》、《集會遊行法》等公民權利,應依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公民政治經濟文化公約》優先調降至18歲,另並積極於2018年前重新啟動修憲,以保障青少年的表意及社會參與權利。

l  你是否同意將選舉權年齡下修至18歲?(現制為20歲)

 

整體

12~19歲

20~25歲

26~35歲

超過35歲

同意

66%

73.6%

68.6%

55.7%

57.5%

不同意

20.9%

14%

23.4%

26.8%

23.8%

沒意見

13.1%

12.3%

8%

16.5%

18.8%

l  你是否同意將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現制為20歲)

 

整體

12~19歲

20~25歲

26~35歲

超過35歲

同意

63.6%

68.5%

62%

57.7%

62.5%

不同意

21.3%

17.4%

24.1%

26.8%

17.5%

沒意見

15.1%

14%

13.9%

14.4%

20%

二、   經濟能力面向:落實合理勞動條件,充實就業能力

該調查面相包含:賺取金錢、管理金錢、使用金錢等層面。在使用金錢的層次上,小至生活費的負擔,大至能獨立生活甚至幫助他人,都涵蓋在其中。

調查結果顯示,有能力照顧自己(不必依賴家庭而獨立生存)(66.5%),負擔自己的生活費(47.3%),有能力照顧別人(35.3%)囊括前三名。該指標涉及的經濟自主能力除了賺取金錢,尚包括來自重要關係人及社會的角色期待。由調查結果發現,轉大人階段能夠具備擁有照顧自己、不必依賴家庭而獨立生存的能力最為重要這須具備工作能力、賺取足夠的金錢來養活自己,其次才能照顧別人、回饋家庭。由此可知是否具備就業能力對於轉大人的判定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青少年轉大人階段,政策資源應投注於協助及培力其面對職涯與生涯發展之規劃、提升相關就業能力。依據兒童及少年權益保障法規定,教育主管機關和勞動主管機關應於少年年滿15歲或國中畢業時,提供青少年需要的職涯教育、就業準備與就業服務措施。更重要的是勞動部門應仿照身障就輔員制度,設置青少年就輔員專業輔導體系,以解決青少年失業與缺乏就業能力的問題。

此外,依據台少盟針對青少年打工族權益及官方的調查資料皆顯示,未滿18歲的青少年勞動者,常常未能享有基本工資與勞工保險等基本勞動保障,無異於阻礙青少年順利轉大人,因此不管是勞動權益教育的落實、加強勞動檢查或建立安全的申訴機制,都是勞政和教育主管機關刻不容款的任務。

 

三、   外在行為面向:給予參與及做決定的機會,從中學習負責。

本調查面相包含,呈現出較過往成熟的一面,並完成較困難的事務。譬如說:對人生的規劃、對生活的管理,以及在團體中的領導力、交際力等等。

調查結果顯示,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71.9%),可以自主決定一件對自我來說很重大的事件(56.9%),對於人生方向相當有規劃(48.5%)在各個選項中脫穎而出,共通點就是「做決定」,也才能學習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

試問青少年在學習轉大人的過程中,有多少做決定的機會?不僅學校生活和課後補習幾乎佔了絕大部分時間,大至切身相關的教育政策、學校事務、校規管理,小至合理的社團活動、文化休閒的時間與空間,幾乎都被成年人、管理者或專家學者來決定,青少年沒有被視為一個學習權利的主體,就鮮少有機會從學習做決定中成長、學習負責。

調查結果也提醒著青少年與身旁的大人們,教育者應更加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並鼓勵學生勇於呈現自己的觀點,尊重他們表達多元意見的權利,不再只是以考試引導教學,以制式教育限制住台灣下一代的多元發展。此外家長應重視尊重孩子的意見,並試著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獨立生活,幫助孩子提早預備學習轉大人。

四、   心態轉變面向:建立良善群己互動關係,學習面對多元意見

本調查面相包括,具有更成熟的內在心態和想法,包括情緒管理、獨立思考、以及樂於付出和分享的精神。此外,清楚掌握自我角色與群己關係亦屬之。調查結果的前三名為更寬大的胸懷包容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和看法(54.8%),面對重大困境能勇敢面對(51.4%),能控制自己情緒,並化解掉負面的思緒(50%)。

調查結果發現,轉大人是一段從自我為中心,轉變為建立群己關係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從「利己」的認知逐漸發展出「利他」的認知,也就是從「個人」發展出「公民」的角色認知。成為一個成熟理性的社會公民,須具備包容多元、體察自己內心的變化,並有足夠的資源和勇氣能夠去面對挑戰與困境,也是大家認為「大人」和「孩子」最大的差異。

根據台少盟過去培力各縣市兒少諮詢代表,以及提供青少年公共參與機會的經驗中,青少年皆表示這些公共參與經驗,除了提供一個能夠對自己關注的議題發聲外平台和機制外,收穫最多的就是在參與過程中,蒐集更多元而較少被聽取的意見,以及不同想法的激盪與磨合,還有參與過程中須面對的時間管理、溝通模式團隊合作的困境與情緒。因此鼓勵青少年投入公民或社會參與活動,並不會如許多成人所擔心的一定會一再無限上綱的擴張自己的權利,而忘記義務和責任,反而許多課本上學習不到的公民意識的養成與價值體系的建立,更能在參與過程中獲得。近幾年聯合國相關青年政策一再致力推動與鼓勵各國能夠強化青(少)年的社會參與,以因應世代不公所帶來的社會風險的挑戰。我國相關政策應正向看待與加強投資青少年社會參與活動,成為轉大人的重要經驗值。

五、   情感關係面向:情感教育很重要,學習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本調查面向涵蓋,認識自己情感需求、到進入感情狀態,並學會如何陪伴、照顧對方。在感情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性關係、步入婚姻或繁衍子嗣,但也可能會在各種因素之下結束感情狀態。

調查結果顯示,前三名指標分別為給人無與倫比的安全感(58.2%),照顧伴侶(49.5%),明白自己的性向(42.9%),可以發現青少年與社會公眾對於轉大人的期待,有別於過去傳統的結婚(27.9%)、生小孩(13.9%)的角色期待,轉而為正視其性別平權及情感教育的需求與成熟性格的養成。根據調查結果,並參照日前多起情殺或殉情的新聞,都一再反映現行教育現場如果僅有以打破男女刻板印象或恐嚇式的約會強暴等性別平等教育並非足夠,更需要加強教育現場、家庭及社區中情感教育的落實。

如以「禁止談戀愛」類似禁愛令的校規規定,在高中職校園中仍時有所聞,如何在青少年青春期情竇初開時,透過健康、不避諱的方式引領青少年揭開情感的神秘面紗,甚至是認識及面對自己的性取向,尤其是加強男性的情感教育,這些都是青少年在轉大人過程需要投注的資源。

 

台灣青少年的轉大人圖像

綜合以上轉大人指標的調查結果發現,台少盟認為台灣青少年在轉大人的過程中必須培養五大能力:1.可以在18歲投票,2.具備就業能力,3.具有社會參與能力,4.具備做決定的能力,5.具備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台少盟也再次重聲,學習與能力培養,不是單靠青少年的「獨自奮鬥」,學校、家庭及社區都需要在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共同協力外,相關行政部門不僅必須落實《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更需與立法部門合作,從這五大面向重新檢視政策環境並投注相關資源,更重要的必須讓青少年及相關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常設化納入政策制定機制,得以適時的滾動修正與調整,才是真正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內涵與精神,達到世代正義的「轉大人」國家。

 

與會來賓發言: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今天的轉大人高峰會很高興聚集了台灣各地的青少年與關心青少年的朋友,甚至有遠從屏東而來的青少年。前不久才過完812聯合國青少年日,近年來,聯合國對青少年議題也相當關注,未來的社會將面臨多變的政治經濟社會條件,沒有人比年輕人更知道如何回應這些議題的挑戰,應該將年輕人納入合作夥伴,培養青少年成為一個理性成熟的社會公民。台灣未滿20歲的年輕人縱使還沒有投票權,也有權利要求政府要聽取年輕人的聲音。台灣現在的社會愈來愈民主、教育愈來愈多元,有許多體制外教育、自學團體等等,大家也需要異中求同,瞭解青少年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因此,台少盟今天要做這樣的調查和研討會。

復興高中成瑋盛同學以自己參與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以下簡稱青藝盟)的經驗,說明自己在青藝盟中被要求不只是當個表演者和學生,也要參與、關心社會議題;不只學習戲劇,也要學習做決定的能力。從自己的經驗中體悟到青少年具備「做決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並認為大人害怕給青少年做決定的權力,而矛盾的指責我們沒有做決定能力,滿18歲就開始要當兵、參加同學婚禮...等很多新的事情要負責任,但卻無法擁有投票權,沒有做決定的權力。更表示台灣的學校教育將所有的學生都當稻米種植,但有的小孩可能是番茄、有的可能是馬鈴薯,現有的教育制度卻只用同樣的方式種植,所以很多青少年適應不良。台灣大學政治系劉炳勛同學表示自己到台少盟實習時,參與了轉大人指標的調查,認為轉大人指標的意義是跳脫社會對於成人的僵固認定方式,用更寬廣的視野面對轉大人這件事情。台灣大學政治系李洛同學則表示自己在做完轉大人指標調查後,有自我反省自己是否已具備這些能力,並認為很多能力並非自己努力就能得到,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舉例來說,很多時候學生花很多時間打工、甚至荒廢學業,但也不一定能達到經濟自主的狀態。故希望社會能重視青少年的處境,以及重視青少年學習成長、轉大人這件事情。

台灣社福總盟吳玉琴理事長認為轉大人高峰會,提供青少年更多發聲的機會,也讓非營利組織有機會可以直接傾聽服務對象的聲音。並從個人過去服務青少年的經驗,強調青少年是可以思考問題的,自己也很喜歡跟孩子們討論民主與法律的問題。並舉反課綱事件為例,反省大人是否真的傾聽青少年的聲音,理解青少年要表達的是什麼?還是被洗腦的其實是大人?勵馨基金會紀惠容執行長則特別回應「親密關係的能力」,認為青少年是感情最豐富的階段,卻可能因傳統的教育而喪失表達情感的能力,也未能學會在情感上負責任。男孩子從小就被要求不能哭,慢慢的變成不會表達情感的「鋼鐵人」,而女孩子則被教導的不能太強,要依賴男人,慢慢的變成第二性。期許台灣的青少年們在情感上能有更多的自由,而不是一味地被禁止,並能學習在多元的情感上能負責任。

台北市政府周麗芳副市長特別針對「社會參與面向」進行回應,提到台北市政府公民參與委員會中青少年代表的表現常不亞於大人的表現,而在市政推動上也納入兒少諮詢代表的聲音,今年更開始推動市政小蜜蜂實習計畫,讓上百位從國小至大專的青少年能第一線了解市政的推動。而在「經濟能力面向」台北市政府也希望推動更多就業能力的培訓,發揮支持青少年的力量,讓青少年能順利在經濟獨立上順利轉大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葉大華秘書長更進一步補充,柯文哲市長曾表示,希望台北市民市政選舉權能下修到十八歲,未來台北市的青少年,將有機會投票決定台北市政議題。臺北市社會局黃清高副局長則期許在場的年輕人,未來成為領導階級時能多聽聽弱勢者的聲音,讓整個國家能變得更好。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