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權學者齊聚台灣 進行為期3天之人權國際交流研討會
2015年人權國際交流研討會:人權、博物館與公民文化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15/11/18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2011年成立,其下轄景美與綠島二人權文化園區,是國內少數具人權歷史價值的現址保留紀念場域。為延續其空間價值並推廣國內人權發展,並吸取國際經驗。2015年以「人權、博物館與公民文化」為主題,邀請亞太地區從事人權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及團體來臺進行學術交流。

由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辦、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人權學程和政治學系承辦的「2015年人權國際交流研討會:人權、博物館與公民文化」,11月16日起在台灣舉行3天的學術研討會。第一天早上於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禮堂正式開幕,並以「創傷記憶」為主題進行第一場次的討論,由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王逸群主持。韓國全南大學教授吳在一博士談5•18光州民主化運動的記憶爭鬥與紀念空間、印尼政策研究暨倡議組織前執行長Agung Putri Astrid女士則是討論印尼面對國家暴力的轉型正義、印尼觀察雜誌共同創辦人Pat Walsh討論當年印尼軍隊入侵東帝汶,大規模屠殺當地居民的慘痛經驗、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蕙玟則是討論臺灣人權博物館的策展與詮釋。從國際交流的經驗中,探討創傷人權博物館如何處理負面文化遺產,喚醒個人或社會集體的記憶,並進一步推展人權教育。與以往不同的是,在研討會之前,先邀請外賓實地參訪景美人權園區,了解台灣人權發展遺跡的規劃和經營。在參訪過程中,有政治受難者陪同,並現身說法,是一個難得之深刻體驗。

第二天與第三天則移到東吳大學外雙校區普仁堂舉行。第二天的主題為記憶與人權博物館、人權與公民運動、轉型正義,吸引各界熱烈討論;第三天則探討人權教育、人權指標的建立與應用、性別主流化與LGBT等主題。

這次的研討會邀請除了台灣學者專家外,亦邀請來自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印度、澳洲、香港等亞太國家或地區的學者專家和人權工作者與會。其中包括多位知名學者專家,如韓國全南大學教授吳在一博士、印尼觀察雜誌創辦人Pat Walsh、馬來西亞乾淨選舉聯盟執委Maria Chin Abdullah、印尼政策研究暨倡議組織前執行長Agung Putri Astrid、菲律賓馬尼拉亞德雷歐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Anne Lan K Candelaria教授、印度金德爾全球大學發展與財經中心執行長Rajeev Malhotra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教授蔡玉萍等國際知名的學者和人權工作者。希望藉由這樣的討論與經驗交流,讓人權博物館與學校結合,使人權教育得以更進一步推廣。

第一天的下午安排與會外賓前往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馬場町紀念公園、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等重要人權據點參訪,共同見證台灣人權歷史軌跡、人權博物館之籌備和人權發展的展望。精彩的詳細議程歡迎參考研討會官網:http://2015hrmcc.weebly.com/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