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與勞工站在一起

大選倒數計時,現階段民主進步黨無論在總統或國會選舉的支持率與看好度上均大幅領先其他政黨,除非「彗星撞地球」,否則這個成立將近30年的政黨首度開創完全執政的政治新局。這一場被柯文哲認為很無聊的選戰,確實由於雙方實力懸殊,台灣選民早已習慣過去重口味的選戰尺度,輔導級劇情根本無法引起太多共鳴,要不是之前決議合併國會議員選舉,才增添新興第三勢力來勢洶洶矢志延續去年「國會佔領運動」民主香火、高舉偏左「新政治」大旗的戲份,說不定許多人會不小心錯過幾天後的投票日。

或許是由於曾為基本工資凍漲下台的前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加入戰局,長期受到漠視的勞工議題才有幸插隊登上「大雅之堂」。這位當初被平面媒體盛讚為「社運界菁英」、「一個會為勞工落淚的勞委會主委」,卻在參選甫起步之際,就備受勞工團體批評,回顧主委任內的爭議事件,從無薪假基本工資函釋、勞工颱風假、

22K方案及華隆自救會抗爭事件的失言風波,到最難獲得社會認同的關廠工人訴訟案,一連串負面評價恐已決定王如玄從政為官的歷史定位,也無疑讓執政黨低迷選情雪上加霜。

然而,台灣社會目前瀰漫著期待政黨輪替的氛圍,不願破壞與新政權之間的蜜月關係,以致於缺乏興趣去檢驗蔡英文主席所提出的政策主張。蔡英文主席及其競選團隊在過去半年面對勞工團體的抗議與挑戰時,常以「尚未執政」為藉口,刻意迴避任何具體的回應。若果承諾未來是強人所難,那麼比較蔡主席兩次競選總統期間發佈的勞工政策白皮書有無差異,理應是再合適不過的切入點。

蔡英文一千天的變與不變

相較於蔡英文2012年勞工政策白皮書洋洋灑灑的問題分析與具體主張,2016年版本無論在字數或面向上就精簡甚多,且內容多半以原則性的描述為主,明確地修法或行動承諾則付之闕如。比較之下,2016年蔡英文勞工政策僅在工時與青年及中高齡勞工就業議題上比過去更為具體與進步,其餘政見根本是不進反退。低薪一直是台灣勞動市場揮之不去的夢魘,但如何解決經濟成長分配不均的問題,國際勞工組織(ILO)這些年不厭其煩地提出兩項政策工具建議:調高最低工資與提升勞工團結。

可惜的是,四年前蔡英文具體承諾上任之後要將基本工資條到至少兩萬二以上,但當前準備執政的蔡英文迴避表態,只願在審議程序提出立法主張;再者,過去對於工會組成、集體協商與爭議行為均明白列出改革清單,包括長期為人詬病的組織人數門檻、行政管制、消除爭議行為的限制,以及開放公務人員組織工會,相對現今政策白皮書內容卻是空洞模糊,甚至對於支不支持公務人員組織工會也隻字未提,直到出席中華民國全國公務人員協會致詞時才表明對於公務人員組成工會持保留態度,更遑論進一步地取得集體協商與爭議權利,「對教師團體這件事情是支持的,公務員方面基本上也是可以討論。......蔡英文表示,團體協商的精神可以保留,但是杯葛權的行使、罷工權的行使恐怕就要想一想。

 

 

2016年版本

2012年版本

個別勞工

工時

  • 落實週休二日*
  • 提高加班工資*
  • 限縮責任制
  • 建立輔導為主的工時制度
  • 重新認定責任制行業、職業

工資

  • 增訂《最低工資法》*
  • 定期調整基本工資至22,000元以上

職業災害

  • 職災保險單獨立法
  • 部分失能年金給付*
  • 職災保險單獨立法

集體勞工

工會組織

  • 提高工會涵蓋率
  • 減少組織工會限制
  • 僅支持教師團體組成工會
  • 打破組織人數門檻
  • 開放公務人員組織工會
  • 限縮行政管制、廢除人團法
  • 解決不當勞動行為問題
  • 消除工會爭議行為限制

公司治理

  • 建立勞工參與公司管理新模式
  • 修正《公司法》、《勞動基準法》、《勞資會議施行辦法》、《國營事業管理法》
  • 整合不同部會對於集體勞資觀念之差異,避多頭馬車

勞工行政

勞動檢查

  • 補足勞動檢查人力

促進就業

青年勞工

  • 首度求職青年失業津貼
  • 失業青年個人化深度諮詢
  • 「青年再就業」方案

中高齡勞工

  • 中高齡就業專法*

長期失業者

  • 促進就業措施
  • 失業救助

所得保障

失業給付

  • 提高失業給付實際領取率

特定對象

非典型勞工

  • 訂定「部分工時勞工保護」相關立法
  • 訂立「派遣勞工」專法
  • 漸進減少公部門運用派遣勞工,修改採購法令規範
  • 《勞動基準法》增訂「部分工時勞工保護」專章
  • 《勞動基準法》增訂「勞動派遣保護專章」
  • 限制政府機關使用派遣勞工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表示為新增政見。)

此外,事業單位違法勞動相關法令的比例長期居高不下,然囿於勞動檢查人力不足,通常以職業安全衛生、身處有害物質環境行業等為優先檢查對象,無力同時關照勞動條件稽查,成為政府施展公權力督促遵循法令的漏洞,因此補足勞動檢查人力,將會是邁向健康就業市場的第一步,不過早已不復見於蔡英文的政策承諾當中。過去八年馬英九政府執政期間,公部門大量聘用派遣人員飽受社會輿論抨擊,所以蔡英文在初次競選總統期間直接表示執政之後政府機關的派遣勞工數量歸零,二度挑戰總統大位時卻一改態度,趨向保守地表示未來會漸進減少使用。

事實上,2012年蔡英文勞工政策白皮書的一大亮點,是運用「社會排除」的概念,積極納入「長期失業者」,不但規劃建立失業救助給予所得保障,且透過促進就業措施協助重返職場,都是過往少見的政策嘗試,惟2016年版本並未繼續沿用。另一明顯的政策轉向,則是蔡英文新版政見偏好促進就業,而刪除所得保障的相關主張,強調「道德風險」更勝於「弱勢保障」。

「工鬥」日前針對總統大選發動遊行,誓言團結持續抗爭。(資料照片;攝影:王顥中)

我們一直與勞工站在一起

一場總統大選,讓各黨的政治明星搶著對全國基層勞工趁亂告白,朱立倫說自己「關心勞工非一天」,副手王如玄則強調「一直與勞工站在一起」,宋楚瑜也推銷自己是「會替勞工講話」的候選人,而最有機率當選總統的蔡英文,更說「民進黨一直,都與勞工站在一起,她不會忘記,是誰在支撐這個國家」。礙於版面,只能觀察距離總統府一步之遙的蔡英文,如何決定台灣勞工未來四年的命運。

整體而言,蔡英文勞工政策白皮書的進步性,隨著當選機率消長,2012年所提出有利於勞工的作法,都不再出現在這次競選的政見承諾,其餘亦多為精神口號,缺乏實質內容與修法議程。眼前還有許多尚待面對的抗議行動,包括國道收費員與恢復七天國定假日等,但從十多天前蔡英文與工鬥代表見面的過程來看,實在很難期待新政府會與前朝有不同的作為。民主進步黨無論過去或者現在,總是在關鍵時刻選擇站在基層勞工的對立面,別再相信沒有事實根據的說法,唯有勞工團結,才能踏出改變台灣的第一哩路。

特約撰述: 
責任主編: 

回應

從22萬到38萬 環保政黨票持續成長 席次仍掛零
2016年1月17日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陳文姿、詹嘉紋、洪郁婷、彭瑞祥報導

2016年第九屆立法委員選舉,16日計票結果出爐。以環境倡議為主的政黨,包括綠黨與社會民主黨結盟成立的「綠社盟」,獲得308,106票,得票率2.53%;而樹黨獲得77,174票,得票率0.63%;兩黨均無席次。
若兩者相加,共獲得385,250票,得票率3.16%。兩黨區域立委也全軍覆沒,最終,綠社盟與樹黨今年無法踏入國會殿堂。
綠社盟16日晚間針對選舉結果召開記者會,綠黨召集人李根政表示,「確實得票不如預期,我們奮戰過了,但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我們坦承接受這樣的結果……,但參政的道路我們不會停止。」
針對執政黨輪替,他表示,未來四年的台灣,不會因為新的總統,所有挑戰自動消失,「我們憂心的是,國會內需要強而有力的反對黨」、「綠社盟會強力監督新政府的施政,持續扮演監督國家發展的角色。」
回顧2008第七屆與2012第八屆立委選情,台灣綠黨作為唯一主張環境優先的政黨,政黨票從0.6%的58,473票成長到1.74%的229,566票。到了2016年,時勢移轉,部分綠黨成員脫黨另組樹黨,綠黨則與社會民主黨結盟為「綠社盟」,兩者總票數共38萬。(註:將綠社盟、樹黨所得票數相加並與歷年比較,僅試圖更全面呈現環境政黨得票趨勢、以及認同環境優先的選民變化,並不代表兩者有合作或互動。)
單以綠社盟來看,其政黨票得票率已超過2%,雖然不高,但對綠社盟來說是重要的門檻。代表著綠社盟在往後的立委選舉,可直接提名不分區立委,不必先提名十名區域立委候選人、承擔200萬保證金付諸流水的風險。不過,前提是兩黨選後仍維持聯盟,在同個政黨名稱下繼續提名。
而綠社盟下一個要跨越的門檻是3.5%的政黨票支持率,一旦達成,代表可接受政府補貼競選費用每年每票補貼50元。3.5%相當於42萬7千張選票,換算等於每年2,100萬補助,可領4年。對於小黨運作趨向成熟穩健,是相當重要的基礎。
政黨票方面,今年綠社盟獲得308,076票,比2012年多出近8萬票。觀察區域候選人選情,比2012年來說也成長不少──除了台北市第六選區的范雲,其他選區未獲得任何「禮讓」,卻能在大黨夾殺下衝出不少破萬票數。例如台北市第三選區的李晏榕取得23,706票,得票率12.34%;第八選區的苗博雅,在號稱「深藍票倉」的中正、文山區,取得21,084票,得票率12.48%;新北市第11選區的曾柏瑜,獲得22,487票,得票率12.21%。
這樣的結盟是否符合預期效益?對此,綠黨秘書長許博任表示,兩次選舉不太能直接比,因今年整體投票率為66.58%,比2012年低(74.72%);且今年小黨林立,所以選擇合作還是對的。
雖本次選舉仍未取得任何席次,李根政期許:「作為一個沒有席次的反對黨,(我們)要樹立一個台灣所需要的政治路線,提出台灣需要的政策,去監督他們(民進黨)。我們過去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針對民進黨完全執政,李根政強調,不會鬆懈監督力道,「就像2000~2008年,我們監督民進黨的力道也沒有鬆懈過……現在喊『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人,很多人沒經歷過民進黨執政期間。我們跟他們近身肉搏了八年,(瞭解)民進黨財團化的問題非常嚴重,不會樂觀地以為蔡英文執政就可解決問題。」他指出:「台灣的困境現在正要開始,因為:一個擁有絕大多數人民支持、且台灣人民不忍心罵的政權,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