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莎拉·舒蔓對話
帝國輸出與台灣晉升慾望

2016/03/06
苦勞網記者

呼應紐約史坦頓島學院特聘教授莎拉·舒蔓(Sarah Schulman)對以色列政府「粉紅清洗」(pinkwashing)的批判,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表示,台灣同志文化圈中也普遍有以色列國家的身影,無論是透過每年同志、酷兒影展中經常出現的「以色列同志友善片」,或甚至也曾有許多文化人被以色列官方邀請為貴賓去從事文化交流活動。

過去的採訪經驗中,我也曾在2010年初眼見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動與多個台灣民間同志與性別團體接洽,表達願意負擔全額經費,跟台灣團體合作,透過活動或各種形式,促進兩地同志觀光與交流等互動。當時雖然也有民間團體成員表達反對,批評以色列是以以「同志友善」作為扭轉其軍事佔領、屠殺等國際形象的公關操作,但同年七月,基本書坊仍出版了《同遊特拉維夫》一書,成了第一本由台灣同志友善出版社所出版的以色列政府半官方宣傳物。

王蘋表示,許多議題其實都有複雜面向,「為何同志應該專注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問題,就好比在同志運動當中,許多人也不覺得反戰等議題屬於同志議題,但其實都是切身相關的。」

國際上的進步力量多支持BDS運動,呼應抵制以色列,直到終結對巴勒斯坦的佔領。但台灣——即便是社會運動(如同志運動)——似乎始終自外於這個視野。(圖片來源:BDSmovement)

台灣攀附帝國的慾望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洪凌指出,優勢西方文明以同志人權作為形象包裝手法,同時也在同志社群內部產生汰選效應,唯有符合某種樣貌與階層的優勢同志,有可能獲選得到位置晉升,形成某種關聯性的共同體——他將之命名為「超-跨國優選同志共同體」(mega-or-meta state of Selective LGBT superior community )。

近日美國同志人權大使蘭迪·貝瑞(Randy Berry)來台,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梅健華(Kin W. Moy)於帝寶的豪宅中,邀請同志團體與文化人聚會。洪凌指出,包含蘭迪·貝瑞在內的美國同志人權大使,將(普世)性別人權等「普世價值」作為當代帝國主義輸出宰制與監控的手段,但進入帝寶的同志團體成員對於帝國主義與美國的角色不僅毫無批判跟反省,甚至興高采烈地主動對外分享他們與蘭迪·貝瑞的合照。洪凌秀出一張曾參選立法委員選舉的社會民主黨成員呂欣潔在其臉書上張貼的照片,上頭正是呂欣潔、男同志導演鄭伯昱與蘭迪·貝瑞的合照。

洪凌分析,蘭迪·貝瑞本身就是標準的由歐巴馬所精挑細選、外型與任何中產正典男性毫無差別的六名美國白男人同志大使之一,而呂欣潔則是剛透過傳統婚禮形式與同性愛人結婚的婚權代表,而鄭伯昱近期的作品《滿月酒》(Baby Steps),則是呈現了一段標準的亞(台)美聯姻故事1,洪凌表示,這些符合特定階層與樣貌的同志,被揀選與美國同志大使交流,其實隱蔽了亞洲酷兒真正艱難的處境2

對於洪凌而言,一位是公開以傳統形式女女結婚的同志政治人物,另一位是以詳述男男也能成家立業、傳宗接代之電影作品為人所知的男同志導演,為何是以這樣的組合同美國同志大使會面,恐怕並非偶然,而反映了一種「汰選」的過程。

莎拉·舒蔓曾以「仕紳化」這個概念描述多樣性逐漸遭取代汰換過程,並提及其在全球造成的同運分裂結果。

全球的同運都有分裂的現象,我們暫且可以把它描述為:同志國族主義者與酷兒的斷裂。紐約的同志驕傲遊行可以獲得大型企業贊助和政府補助,另一邊則是拿不到遊行許可也沒有企業贊助的酷兒跨性別遊行、酷T遊行。這個分裂趨勢是全球的,甚至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也有Queerim(Queerim在希伯來文裡就是酷兒),他們反對加薩的占領行動,也反對那些支持佔領的同志國族主義者。

——引自〈見證美國:從仕紳化到不舒服

在台灣,環繞著「婚權」以及婚權背後的家庭想像,雖不完全但也可以說是這全球分裂現象的一部份。從2013年美國最高法院宣告廢除聯邦DOMA法案,到2014年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台灣的同志社群普遍都為這些結果感到隨之歡騰,隨之而來在台灣展開的《民法》修法運動,同志社群有機會擺脫過去的污名,取得向上晉升的機會,但這機會也是雙面刃,同時建立了同志社群內部汰選的機制。

苦勞網記者陳逸婷在座談會上舉例,當保守宗教團體拿「用藥」、「多偶」甚至「人獸交」等詞彙攻擊同志社群時,許多人開始「策略性」跟那些污名的性切割,漸漸放棄了舊時的盟友,排除掉各種「髒的」、「不好的」邊緣群體,而嚮往一種更中產的生活風格。

陳逸婷指出,蘭迪·貝瑞離開台灣後,下一站就到達了南非。雖然蘭迪·貝瑞本人聲稱他自己是非洲同志人權的希望,然而他也遭遇挑戰,南非當地同志團體便曾指出,美國的同志政策外交干預,反而使當地本來被默許的同性行為遭到攻擊的頻率上升

對照蘭迪·貝瑞在台灣的暢行無阻甚至備受推崇,台灣比起南非,恐怕是把更多的「友善」與「人權」給予了美國的同志外交政策。

責任主編: 

回應

我又失薩爾瓦多 顯示美國不再可靠
2018-08-23 台灣醒報《醒報國際現場》
主持人:林意玲(台灣醒報社長)
與談人:嚴震生(政大國關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整理:王慶宇

主持人(以下簡稱問):最近我國遭薩爾瓦多斷交,這已經是蔡政府上任以來第5個「被斷交」的邦交國,斷交以後的局面也很難逆轉。面對我們外交上如此困難的處境,前駐美大使沈呂巡曾說:「恐怕每個邦交國都有危險,任何國家再與台灣斷交都不意外。」嚴老師您怎麼看?
嚴震生:我自己才跟薩爾瓦多駐聯合國大使於上週四見面。他曾跟我表示,他認為這一任薩國政府應該不會跟台灣斷交,但他不敢保證下一任不會。他也表示,通常政治人物要不要斷交, 從來不會詢問職業外交官的意見,都是自己決定。所以看起來,這次的斷交事件是一種政治。
如果從外交官的角度評估,薩爾瓦多跟台灣維持邦交關係是好的,但外交官的觀察不見得能夠被政治人物採納。現在薩爾瓦多執政的左派政黨已是第二度執政。薩爾瓦多總統任期是五年,且不得連任。因此現在第二任期是由第一任期的副總統擔任。但他聲望比較低,畢竟已執政兩次了。由於他不能再選,在聲望低迷的狀況下,也許是希望能為下一任左派參選人拉抬聲勢,才會決定跟大陸建交,這無疑是一個政治決定。
問:嚴老師剛才提到的重點, 就是薩爾瓦多跟台灣維持邦交其實是好的。而現在的左派政府在下一任選舉的機會並不是太大,那我們是否有機會在下一任政府上任後復交嗎?
嚴震生:我覺得,任何國家一旦跟大陸建交後,台灣將十分難恢復邦交。我們最後一次建立的新邦交國,是2007年跟加勒比海的聖露西亞建交。聖露西亞之前跟我們斷交過,然後在2007年復交。而因為之後兩岸處於外交休兵時期,就沒有嘗試跟其他國家建交。但現在十多年後,大陸的實力增長許多,因此要再復交可說是越來越難。
即使國民黨未來回來執政,取得對岸諒解,大概也很難恢復邦交,頂多只能止血,不再繼續斷交。我們目前面對到最大的外交困境就是,民進黨政府上任兩年多就斷掉5個邦交國,剩下一年半多的任期會不會再有新的斷交情況?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搞不好未來就只剩下10個邦交國。如果民進黨2020繼續執政,會不會只剩個位數的友邦國家?這是大家要擔心的部分。畢竟,邦交國的存在關乎到中華民國主權的存在。
問:看來斷交是無法逆轉的, 尤其只要跟中共建交就很難回來我們這邊。而現在看起來,若現況沒有改善,未來將會是骨牌效應,邦交國可能會一個一個與我國斷交下去。蔡政府不斷強調台灣是主權國家,但嚴老師剛剛提到,主權國家的意義是要有許多國家承認,如果國家不承認,我們還有可能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嗎?
嚴震生:我覺得這是比較難的部分。我們過去說,主權國家的定義是有土地、人民,還有政府可以行使公權力。但最近國際關係學者又為定義加了一個條件: 一個主權國家需要有其他國家的承認。若沒有承認,那台灣是否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未來就會受到很大的質疑。
不可否認的是,蔡政府在過去兩年川普政府上任後,顯然在美台關係上有很大的改善。但川普政府因為種族歧視、並從很多國際事務上退出後,反而讓美國在中美洲與拉丁美洲等地非常不受歡迎。
過去我們之所以能維持拉丁美洲、尤其是中美洲的邦交關係,有很大的因素是因為美國。但我們從巴拿馬、多明尼加到這次薩爾瓦多可看到,我們完全無法阻止中國大陸進入美國的後院。而且我們現在也要擔心太平洋島國的邦交國,是否會因為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中國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有主導權後,對獲得我們邦交國的承認產生影響,是我們未來需要關心的方向。
問:過去我們認為,邦交國都是小國不重要,只要抓住美國、日本就可以。但現在台灣與美國關係是否可靠?《華郵》最近才建議台灣,應小心一點,跟美國走太近恐怕會受到美中情勢波及。此外,美國對拉丁美洲的影響也越來越小,在很多議題上也不再讓美國予取予求。就算美國自己支持我們,也不見得能帶出其他國家對我們的支持。我們的外交處境是不是雪上加霜?
嚴震生:川普對種族主義的偏見,使得大部分的第三世界國家、尤其拉丁美洲國家,都對他十分不滿。因此,美國今天說三道四,希望他們不要跟大陸來往,恐怕非常困難。尤其美國本身與大陸也有外交關係,要求其他國家不能和中國有外交關係,將難有說服力。拉丁美洲國家一直都在尋找一個能協助他們處理自身議題的國家,但因為這些議題在川普心目中都不重要,所以影響力就逐漸式微。
問:既然美國不可靠,那台灣如何自立自強?您覺得台灣未來的外交政策方向該如何走?
嚴震生:我覺得,前外交部長錢復講的「兩岸政策優於外交政策」仍然很有道理。如果我們真的要維護目前的主權地位,就必須要與對岸達成相當程度的諒解。除了不要在邦交國數量上有競逐,甚至最好能在國際事務上有合作與拓展。
台灣邦交國的大使也都認為,假使兩岸關係能夠和解,他們在國際上推動台灣參與國際活動或組織,會比較容易一些,而不會像現在這麼辛苦。

包道格直言:美挺民進黨 不智
2018-12-16 中國時報 孫昌國、季節/台北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指出,中美因彼此有錯誤判斷而走向衝突,美國新一代官員正主導對北京更強硬政策;在趨向對抗下,台灣應保持低調,領導人要有婉拒美國要求對抗北京的能力和意願。他說,美國在剛舉行的台灣大選讓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人感覺支持民進黨,這樣並不明智(unwise)。
至於為何認為美政府挺民進黨不智,包道格說,台灣大選後,他曾致電台海問題專家,這位專家說,不要低估台灣人的智慧。「台灣從支持民進黨讓他們在地方和總統大選大獲全勝後,現又擺向另一邊。」換言之,表態一事對美沒好處。
擔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的包道格,應長風基金會邀請來台演講。接受《中國時報》獨家專訪時表示,美國政府有人認為川普總統發動貿易戰奏效,成功削弱大陸,既然成功當然應繼續施壓;而大陸有人認為,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還未走出經濟困境,未來將持續衰落;這是中美走向衝突原因之一。
他指出,美正經歷世代交替,新世代官員在中國崛起下成長,感受的是威權和重商主義結合且日漸強勢的北京;他們對美中「三公報」無親身經歷,不是尼克森時代官員認識的貧窮落後的中國,因而逐漸形成跨黨派對北京強硬共識。同時,他們對充滿活力的民主台灣先天有好感,「他們不太考慮一中政策或三公報,堅定認為美有權提高與台關係、恢復駐台美軍」。在此情況下,陸美對抗,台灣就可能牽涉其中,「台灣領導人要認清現實,盡量低調。」
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認為,民進黨可能在未來總統大選打美國牌,以訪美為突破口,升高台海緊張情勢;包道格不排除可能性,但他認為,對台最有利的是保持低調、追求實質關係,不是高調尋求政治突破,「美國防部、國務院盼提高美台安全合作、官員定期交流,但實際都沒發生,顯然是川普本人的決定。」
「川普不那麼重視台灣,他較重視貿易等問題,且難預測。這是台灣須認清的!」包道格說,根據他40年觀察經驗:美陸關係不好,台灣就會付出代價;關係好,台灣也會受益。他建議台灣保持低調,加入各種貿易協定,盡量把握機會與美簽訂自貿協定;如美陸關係和緩,北京也不會阻止。
藍委曾銘宗說,台灣要很小心:一旦美陸陷入冷戰,貿易摩擦會讓台灣付出慘痛代價,更不用說外交、政治等影響。賴士葆認為,包道格對台友善,他的話等於提醒蔡總統外交和兩岸政策,希望她維持陸美平衡,畢竟兩大之間難為小,「現選邊站,只能當美國籌碼;應縱橫兩大之間,獲取最大利益。蔡政府押寶美國,隨時可能被犧牲;畢竟美陸談攏時,就可能犧牲台灣。」